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

阅读以上材料,分析探究: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例证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和经营。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据此完成(1)~(3)题。
(3)分布区中的黄河中下游、印度河谷地、尼罗河谷地、两河流域等都是古文明兴起的地方,农业生产发展的历史悠久。
4.教材P54“图3-1-13世界现代混合农业的分布”
ﻩ提示:仔细阅读该图,一是明确分布,二是认识该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ﻩ从图中可以看出,现代混合农业主要分布在西欧国家、美国、澳大利亚、南非、新西兰、阿根廷等地,这些国家大部分都是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
四、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地球面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ﻩ地表大部分区域农业景观取代了自然景观。
2.使人类对待天然植被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从而影响环境
ﻩ(1)森林:原始社会,森林可提供许多有价值的野生动植物;对农业来说,森林是发展农田的。
ﻩ(2)草原:是拓展的开垦对象,而且还受到过度放牧的压力。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2012年打造两个万亩蔬菜示范园,2015年蔬菜示范园将扩至9万亩,今年6月,位于成渝经济区节点的安岳重新审视全县蔬菜定位,如何既确保产量又保障市场,既确保收益又保障安全?大量调研后,安岳决定整合全县蔬菜资源,通过财政、技术扶持和有效监管手段,明年将在该县打造两个万亩蔬菜示范园,2015年,这一面积将扩展至9万亩。
(1)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因为巴西
()。
A.技术力量较雄厚
B.气候条件较优越
C.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
(3)影响:过度砍伐、过度、过度,造成植被破坏、土地沙漠化。
3.农业技术的采用给环境带来了难以预想的变化
ﻩ(1)灌溉: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粮食,但灌溉不合理易造成,导致土壤退化、粮食减产。
ﻩ(2)农药的大量使用:杀死害虫,也杀死了这些害虫的“天敌”和其他生物,破坏了生态系统。
1.教材P52“图3-1-10世界迁移农业的分布”
应用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
2.交通运输
ﻩ(1)对容易的产品,影响更为明显。
(2)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以及、技术的提高和广泛应用,使某些容易腐烂变质的农产品直接靠近市场的必然性
,使程度较高的农作物生产可以远离市场。
3.政策:政府调整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ﻩ提示:①从温度带上看,世界迁移农业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地区;
ﻩ②从大洲上看,世界迁移农业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几内亚湾沿岸及刚果盆地、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东南亚和大洋洲北部岛屿;
ﻩ③从国家上看,世界迁移农业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科特迪瓦、尼日利亚、喀麦隆、中非、加蓬、坦桑尼亚等国,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大洋洲的巴布亚新几内亚,南美洲的巴西、哥伦比亚等国。
4.农业生产技术:使土地大幅度提高,降低。
5.其他:劳动力、地价。
三、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1.概念:一定地域内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成型的、区域性的农业生产类型。
2.分类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原始农业
游牧业、、初步定住农业
传统农业
稻作农业、传统农业、传统混合农ﻫ业、(谷物、果品园艺业)
现代农业
种植园农业、现代旱作谷物农业、现代、乳畜业、市场园艺业、畜牧业
5.教材P54“图3-1-14澳大利亚小麦绵羊带的分布”
ﻩ提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澳大利亚的小麦绵羊带主要分布在国土的东南部和西南部,其中东南部的墨累-达令盆地是最重要的小麦绵羊带。东南部的小麦绵羊带分布在中部平原上,西南部的小麦绵羊带分布在西部高原上,两地地形平坦,利于小麦种植业的发展;从气候上看,两地气候条件优越,气候温暖,光热充足,适合小麦和牧草的生长。
畜力,使用传统的耕作农具,如铁犁牛耕等,
进行精耕细作,作物单产较高,是典型的传统
旱作农业区。
尝试探究:传统旱作谷物农业为什么是自给自足农业?
提示:传统旱作谷物农业区人口众多,人均耕地较少,生产规模小,粮食大部分留作自用,较少部分拿到市场上出售。
了解
城市规模与城市地域分化、服务功能的关系。
掌握,
主要的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这些国家均属发展中国家,经济欠发达,特别是非洲的几个国家,经济落后,甚至非常贫困。
由此也可以看出迁移农业是一种非常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
2.教材P52“图3-1-11迁移农业生产过程”
提示:图示的是迁移农业的生产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图的上半部分,刀耕火种的力度不大,树木有充足的再生时间(15~20年),农业生产的过程对环境没有造成不利的影响。图的下半部分,刀耕火种的频率加快(在15年内再种植),使树木失去充分再生的时间,导致森林退化,进而使土壤遭受侵蚀,土地肥力减退,谷物产量很低,人类居住的环境恶化。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
———————————————————————————————— 作者:
———————————————————————————————— 日期:
第1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
传统旱作谷物农业
我国华北平原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变化明显。南部淮河流域处于向亚热带过渡地区,其气温和降水量都比北部高。年均温8~15℃,冬季寒冷干燥,最冷月(1月)均温-6~0℃,夏季高温多雨,最热月(7月)均温28℃,年均降水量为600~800毫米;无霜期6~8个月;农作物大多为两年三熟,南部一年两熟。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人均耕地较少,采用人力、
3.教材P53“图3-1-12世界传统旱作谷物农业的分布”
ﻩ提示:(1)从图中分布地区可以看出,世界传统旱作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的东岸和亚热带干旱的山地。
(2)从国家看,传统旱作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中国、泰国、缅甸、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拉克、也门、埃及等国家,这些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欠发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