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第八课教案

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第八课教案

〔第八课崇尚程序正义,依法维护权益〕
依照程序维权
教学目标
了解非诉讼和诉讼的基本程序,增强证据意识,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制作好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法院审判的程序的资料等。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
【教学过程】
探究活动:
1.你或家人有遇到类似这种情况吗?如果有,你们是怎么解决的?
2.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
教师归纳:类似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们应该利用合法途径和程序,理直气壮地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可维权有哪些合法途径和程序呢?我们却不是太了解或了解得不够全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内容,请看《第八课第二框:依照程序维权》。

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案例反映了什么问题?
教师归纳:事实上,人们在权益受到侵害时,之所以没有依法加以保护,除一部分人不懂法、不会用法之外,相当一部分人是出于顾虑打官司的“成本”。

如果依法维权耗费的时间、精力,用于法律处理需支出的费用等超出了案件本身的经济、精神损失,人们就会觉得得不偿失,因此宁愿选择“私了”,或“自认倒霉”。

其实,发生纠纷,不是只有打官司一条路,也可以通过不打官司的方式来解决,相比打官司,通过这些方式来,具有程序简易,节省时间,成本低等优点。

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方式。

(一)诉讼的含义及种类
1.诉讼的含义
教师讲解:
诉讼俗称“打官司”,是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当事人的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具体争议的活动。

诉讼它的本质在于通过国家强制力对当事人之间争议的权利义务关系做出确认,并保证所确认的权利义务得以实现。

由于任何纠纷主体都无法与国家相抗衡,所以在解决纠纷,权利救济方面,诉讼具有其它纠纷解决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

诉讼与其它纠纷解决的方式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1)严格规范性。

(2)多重保障性。

(3)国家强制性。

因此从理论上讲,诉讼成为解决纠纷和对当事人进行权利救济的最终的和最权威的方式。

板书:2.诉讼的种类
教师讲解:
根据诉讼所要解决的案件的性质及其所依据的法律,诉讼可分为三种:
(1)刑事诉讼:(有关犯罪方面的官司)
是指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侦查机关在当事人以及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被追诉者刑事责任问题的诉讼活动。

(2)民事诉讼(民事纠纷方面的官司)
是指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诉讼。

(3)行政诉讼(公民与有关国家机关之间的纠纷方面的官司)
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定程序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制度。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大量发生的,与我们关系密切的是民事诉讼。

展示材料:
探究活动:
学生阅读教材第87页活动框提供的材料。

思考:
1.秋菊已经原谅了村长,不再打官司了,村长为什么还被拘留了?
2.为什么法院准许张某撤诉?
教师点拨:这涉及到刑事诉讼中公诉案件与自诉案件的区别。

公诉案件,由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自诉案件,由被害人自己或其法定代理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公诉案件是侦查机关立案侦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公诉的案件,公诉案件是不允许和解、撤诉的。

自诉案件是由法
1.举证责任的含义
举证责任,是指诉讼中应该由谁来担负提出证据,并用证据来证明事实的责任。

因此,举证责任也叫证明责任。

2.举证责任的一般规定
(1)在民事诉讼中,一般实行“谁主张,谁举证”原则。

(2)在行政诉讼中,一般实行“举证倒置”原则,即被告负有举证责任。

(3)在刑事诉讼中,在公诉案件中,查证责任由公安、司法机关承担。

在自诉案件中,自诉人
有举证责任。

展示材料:
教师分析:原告认为存放物是被告所有,但被告却否认存放物系其所有,根据法律规定,原告对其诉讼主张负有举证责任,即应举证证明房屋内存放物的所有权人为被告,这是本案的关键所在,如果原告能够证明房屋内存放物的所有权人为被告,则被告理应立即腾让所占用的房屋,而如原告无证据证明存放物的所有权人为被告,则原告将依法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本案中恰恰原告在法律规定的举证期限内未能举出能够证明房屋内存放物的所有权人为被告的相应证据。

教师小结:
以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归纳本节课的基本内容,强调重点。

教师展示知识结构图。

知识结构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