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发达国家环保产业发展概况一、美国(一)产业分类情况美国环保产业分为环保服务、环保设备和环境资源三大类。
(二)产业发展概况美国现在也在面临和处理一系列挑战,包括水方面、气候变化、细菌、污染、负氧,以及水供应。
美国环保局现在也在动用自己的力量重整整个水资源系统,不管是学术界还是市民,都参与到了环保的行业当中。
没有人能够再袖手旁观了。
美国环保技术和设备可以帮助解决水跟土壤的问题,其实最主要的是淤泥积土。
每一次下雨的时候,空气当中的污染物都会进入到的水中,包括河流,包括大江,而随着水的流动,所有的这些分子,还有污染物都会流向其他地方,所以美国现在的环保部对于处理水污染方面的技术是的重点。
要减排,减少能源的消耗,同时要解决这些水方面的问题。
美国技术和设备方面的优势。
美国现在已经成为全球在环境保护技术和设备方面领先的国家,美国的研发工作做得非常到位,美国使用目前的研发成果来开发新的技术,例如水资源处理,还有其他诊断和探寻设备,还有在细菌、濒危物种、化肥、杀虫剂等方面的一些技术和设备。
其实,目前中国的发展也非常快,在环境方面也解决了很多的问题。
面临着新一代的环境系统,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有着更多的优势,所以创新是一个很好的推动力量,只有创新才能推动经济的长远发展,中国和全球各个国家都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
在现代经济当中,各个国家都在鼓励新技术的创新,新技术同时也推动了经济发展,新技术是经济发展的燃料剂和助推剂,可以影响到每个人,也会影响到每天的商业决策。
目前有很多数据讲的都是一些新兴企业的产品、市场、知识产权的保护,这些议题是所有全球企业都面临的议题,而同时在这样的环境当中,美国有不断的技术、产品和服务推陈出新,同时美国有着新的体系、新的标准、新的数据,还有新的发现、分析的结果,这些能够更好的保护隐私和安全。
关于气候变化和天气管理的政府机构都会对进行评估,对大气、水资源等去进行环评。
另外很多企业和国家都面临着非常严峻的供应链的挑战,都会考虑所有的这些环境因素,未来发展的能力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甚至现在天灾也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例如地震等,另外还有全球一些地区的冲突,所以货物在运输时所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频繁,每年因为这些因素导致的货物损失高达数亿美元,有时候是因为环境的破坏而导致这些天灾,所以美国通过很多环保法等相关法律,也用了很多先进的技术和设施来去改善环境的状况,也从中受益。
美国清洁的空气、水资源,还有关于环保方面的一些法律法规,都共同推动了环保科技的进步,以至于美国的环保产业有不同的融资渠道,例如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都有相关融资渠道。
美国的商务部有12个局都是来分别负责不同的区域,贸易和投资、创新、环境,还有数据,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所以美国的商业部跟很多其他政府部门以及一些非政府部门进行了非常紧密的合作,的合作都会对公众做一些调查,通过具体的数据来寻求新的合作机会,所以美国也是一个合作伙伴。
环保企业希望能够进行国际合作和交流,同时,因为全球的发展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而且国际交流的频率和程度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所以很多的国家,在IP等等方面做出了很多的成绩,而且关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很多都是可以帮助更好的进入其他国家的市场。
2014年美国可再生能源的实验室也跟中国合作方签署了协议,中美两国政府共同合作来签署了两个组织之间的谅解备忘录,国家电网在北京是这个项目当中的一个部分。
(三)产业规模分析美国在环保设备领域领先地位稳固,尤其在水和空气污染控制设备领域。
从具体区域来看,自上世纪末,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德克萨斯、纽约、宾夕法尼亚等地区,已拥有实力较强的环保产业。
目前,加利福尼亚、宾夕法尼亚、德克萨斯、伊利诺伊、纽约、新泽西、马萨诸塞等州是环保业产值名列前茅的州。
此外,美国再生资源产业规模庞大。
2015年美国环保产业市场规模为1543.7亿英镑。
(四)行业政策动态美国联邦政府主要通过执行环境法规,制定国家层面的宏观战略、联邦政府机构的研究与开发活动、与工业界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提供财政支持以及为企业提供培训和信息服务等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
1.环境法规推动了环保产业的增长。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国会通过了26部涉及水环境、大气污染、废物管理、污染场地清除等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每部法律都对污染者或公共机构应采取的行动提出了严格的法律要求。
2.环境技术政策。
1995年联邦政府制定发布了国家环境技术战略报告,报告要求联邦政府各机构和工业界紧密合作。
支持环境技术的研究.同时还强调联邦政府应对工业界提供支持,这种支持对发展环境技术尤为重要。
3.财政支持政策。
美国联邦和州一级政府对环保工程项目的资金支持采取两种方式.一是项目免税政策,二是直接的资金补贴政策。
4.研究与开发政策支持。
联邦政府环保局制定了环境技术R&D计划。
旨在振兴美国环境技术和环保产业的长期发展.通过发展先进的环境技术和污染控制技术.增加美国环境技术出口.促进联邦各机构和私人部门的参与。
刺激环境技术发展的私人投资。
5.加速商业化政策。
20世纪90年代初期。
联邦政府制定了加速技术商业化计划.加快环境技术进入市场的产业化过程。
减少环境技术商业化过程中的各种障碍。
6.建立政府和工业界的合作伙伴关系。
高投资、高风险和较长的投资期限常常使私人投资者对环境技术及其市场化望而却步。
通过建立政府和工业界的合作伙伴关系.可以弥补私人投资者的短期利益和国家长远利益之间的空白。
(五)细分行业状况环保服务市场是美国环保行业最大的细分市场,2015年环保服务市场占环保市场的56.4%,环保设备占22.3%,环境资源站21.3%。
二、日本(一)产业分类情况日本在经历了经济发展导致环境质量日益恶化,并出现许多公害事件后,开始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日本政府也因此采取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并取得了成功。
日本国环境厅对环保产业的分类见表4.当前,日本的环保产业已经进入市场机制引导下的自律发展阶段。
近三十年以来,日本的环境政策、方针、环境法制、标准等环境措施不断加强,导致环境产业、绿色清洁消费等开始风靡。
环境产业从特定的污染型产业转向全部的产业,从官方的需要转到民间的需要,从城市向各种地域辐射,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
日本国环境厅对环保产业的分类使环境负担降低的装置的开发与销售对环境造成的负担较小的产品的开发与出售环境服务业的开发及服务有关强化公共设施的技术、设备及系统的开发与出售a公害防治装置a低公害车a环境评价a废弃物处理、出售b省能源装置及技术系统b废弃物的回收、资源化b废弃物处理、再生资源回收b省能源、省资源型系统c省资源型装置c家庭用省能源机器c土壤、地下水修复与净化c绿化、造林业d利用自然能源的发电系统d对环境的负担比较小的商品d环境管理、环境咨询d下水道e 生态情报业e为确保拥有丰富自然环境的区域而服务的事业f 金融f水域环境修复事业g其他(二)产业发展综述在日本,资源循环产业就是将废弃物转换为再生资源及将再生资源加工为产品的环保产业。
日本经济发展模式也经历了一个痛苦的转型过程,大量的废弃物曾使经济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的严重制约。
进入21世纪,日本开始实施环境立国战略,把发展环保产业作为改善经济结构、推进经济转型的重要内容。
目前,以资源循环产业为中心的环保产业在日本蓬勃发展。
到2015年环保行业市场规模已达到480.11亿英镑。
产业自主发展的强大动力已经形成。
日本企业大多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但在企业内部做了大量资源循环方面的工作,将产业垃圾零排放作为发展目标,而且针对社会上的废弃物开发了一系列新技术,承担了处理其他废弃物的任务。
可以说,企业自觉环保已成为产业自主发展的强大动力。
覆盖全日本的产业网络体系基本建成。
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国内一般废弃物每年接近5000万吨,产业废弃物每年接近4亿吨。
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容器包装、废金属、废弃汽车、建材、食品等废弃物的回收、处理、再生利用企业遍地开花,覆盖全日本的各个产业。
日本每年产生的电视机、洗衣机、空调和冰箱四类旧家电大约为2200万台,其中一半以上的旧家电会被再生处理。
汽车接收公司、氟利昂类回收公司、拆车公司和破碎公司等已形成完整的汽车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示范地区产业发展已达到较高水平。
目前,全日本生态示范区有27个,如川崎市利用钢铁和工程方面的技术优势对产业和生活废弃物进行再利用。
位于产业集中的川崎临海地区的17家世界级钢铁、石油、化工大企业,成立了资源能源循环型企业联合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各资源循环产业间形成了良好的生态协作关系。
(三)行业政策动态1.环境基本法。
日本的环境基本法包括环境污染防治、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方面的内容.是上承宪法下启各单行污染防治法律的基本框架法.它原则性地规定了国家进行环境保护的基本制度和组织方法。
社会各主体在环境保护中的义务和责任。
2.环境投资主体结构。
日本环境投资的主体分为中央政府及其附属的金融机构、地方政府和企业。
政府负责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企业除了负担企业内部的污染防治投资外.还要部分承担相关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费用:中央政府附属的金融机构负责对企业和部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3.环境投资的资金援助。
日本在激励和帮助企业进行污染投资上,建立了一套成功有效的援助机制.包括中央政府下属的公共金融机构的优惠贷款、税收优惠政策和政府的直接补贴。
4.环境教育和公众参与。
日本基本上已经形成了针对中长期目标和专业和非专业性正规教育.针对政府官员和企业管理人员的专门教育。
以及针对一般市民的社会性教育等环境教育体系.与此相应的是公众参与也呈现出多样化和深化的特点,大致表现为预案参与、过程参与、末端参与和行为参与。
(四)产业促进措施日本在环境管理方面采用强化管理,制定严格的标准和法规。
日本的环境管理始终与经济发展密切联系,重点放在“防”而不是“治”,重视影响评价,防患于未然,减少污染和突发性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
采取鼓励及优惠政策,是强化管理的一条主要措施,这些优惠政策主要包括财政补贴,减免税政策、低息贷款、折旧优惠以及建立制度等,优惠政策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投资和从排污收费中开支。
通产省《产业环境展望》将环境协调型产品(环境协调型产品是指在交通类产品中,环境负荷相对较少的产品)的开发,作为今后环境对策的重要措施之一提出。
日本环境协调型产品大部分属于省资源、节能、再利用、削减有害物质及低公害化的分类。
特别是以资源、能源的高效利用(包括再利用)为目的的环境协调型产品的开发,容易得到企业及消费者的理解,在一段时间内将环境协调型产品的开发、销售中占据主要地位。
日本企业善于抓住环境保护的声势,借助全球环境保护浪潮发展环保产业,各大企业打破行业界限,纷纷研制环境保护治理设备,以占领国内和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