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第七单元教案22.我们奇妙的世界课题我们奇妙的世界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文从天空和大地两个方面介绍了世界的奇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无比热爱之情。

教学时,主要采用“以学生观察为基础,以朗读为方法,以思考为核心,以情感为灵魂”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感受到世界的奇妙和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学前准备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学生)2.观察大自然,有自己的发现。

(学生)3.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学习重点掌握本课生字词。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脉络。

学前准备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观察大自然。

(学生)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开头和结尾呼应,更加强烈地表现了作者的情感。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教师小结。

(用时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作业。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畅谈收获。

2.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读是培养语感的主要方法,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所以我觉得在语文课上,学生应该“读”占鳌头,以读为主,以读为本。

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将教学重点放在朗读上,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有感情地读,在读中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世界的奇妙所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点理解感悟世界的奇妙,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学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教学环节一、复习导入。

(用时:5分钟)1.教师听写词语。

2.回顾上节课内容,提问: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世界的奇妙?1.学生听写词语,同桌互查。

2.跟随教师回顾内容,思考回答问题。

二、品读感悟天空的奇妙。

(用时:15分钟)1.引导学生读课文第2~8自然段,思考:(1)天空展示的哪些事物让你感受到了世界的奇妙?画出相关语句。

(2)作者是怎样把事物写具体的?2.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找出比喻句,体会语言的生动形象。

1.学生自读第2~8自然段,小组讨论交流问题,再进行全班交流。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画出第2~8自然段中的比喻句,交流体会比喻的形象性。

4.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一样升起来了。

()(2)云彩呈现出各种奇妙的形状,告诉我们许多奇妙的故事……()(3)雨后,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洼,就像有趣的镜子。

()三、品读感悟大地的奇妙。

(用时:15分钟)1.引导学生默读第9~16自然段,思考:(1)这部分中哪些地方让你觉得奇妙有趣?(2)仔细读这些语句,你体会到了什么?(3)领悟作者的表达方1.学生带着问题默读第9~16自然段。

2.小组讨论交流问题。

3.全班交流,教师评价订正。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四季的美景。

5.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从中读出了什么?我们看到了房檐上垂下的冰柱,它们好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剑在阳光下法。

2.指导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景色之美。

闪耀。

等到积雪融化时,从房檐上落下的小水滴,就像一颗颗珍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总结全文。

(用时:5分钟)1.学生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2.总结文章的写法。

3.布置作业:按课文的写法写一个片段。

1.齐读最后两段,交流最后两段的作用和蕴含的道理。

2.全班交流总结文章的写法:“总分总”的结构;围绕总起句把内容写具体;抓住特点,把事物写生动。

3.完成作业。

6.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一个片段,把课前观察到的事物写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我主要是抓住课文主要的两个部分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再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多次朗读课文,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课堂教学效果很好。

《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片段◆品味语句,感受世界的奇妙。

师:回顾课文内容,说说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世界的奇妙?生:(齐答)天空、大地。

师:请同学们默读第2~8自然段,天空展示的哪些景物让你感到奇妙呢?(学生读文,同桌合作后交流)生1:天空中的早晚颜色的变化太奇妙了。

早上,天空由粉红色变成蔚蓝色;傍晚天空中又呈现出金色红色和紫色。

生2:天空中的云变幻出各种形状,让人有无限的遐想。

生3:下雨后地上的小水洼如同有趣的镜子,多么神奇呀!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

那么你们知道作者是怎样把这些事物写具体的吗?生1:从颜色变化来写。

生2:从形状上观察。

生3:按顺序来写,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师:除了这些事物,你还能说出天空中的哪些事物?仿照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生1:天空中飞来一群群小鸟,今天是鸟的联欢会吗?生2:我的风筝飞上了天空,好像要与白云比美呢。

23.海底世界课题海底世界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文是一篇关于海洋的常识性课文,从海底的光线、声音、动物活动、植物及矿藏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海底这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神秘世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时,我充分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海底世界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学前准备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学生)2.收集海洋景物的图片。

(师生)3.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学习重点认识重点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学前准备1.预习课文,认读生字、词语。

(学生)2.收集海洋景物的图片。

(师生)3.制作教学课件。

(教师)教学环节一、激趣导入。

(用时:5分钟)1.出示收集的关于海洋景物的图片。

播放海底景色的视频。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感受。

3.板书课题。

1.学生看图片和视频,谈对海底世界的感受。

2.交流自己收集的图片。

3.齐读课题。

1.海底世界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读文识字。

(用时:15分钟)1.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教师指导书写。

3.教师检测生字掌握情况1.熟读课文,边读边自学生字,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同桌交流讨论或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

3.认真读写生字,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给下面汉字补充音节。

q__ __ī j___窃私警__āo __ǎo __ǔ胞藻属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时:15分钟)1.学生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梳理课文的段落层次,了解每段讲了什么。

3.点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其作用。

1.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2.全班交流讨论,理清课文的段落层次。

3.反复读首尾两段,根据全文内容体会其作用。

3.课文第一自然段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最后一个自然段的作用是__________。

4.课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布置作业。

(用时:5分钟)出示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教学反思识字教学在中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是很重要的,有助于学生读好文章,理解内容。

这节课的识字教学环节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其次,本次教学主要通过朗读,让学生找出文章的中心句,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这一方法简单适用,收到的效果也很好。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海底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学习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学前准备制作教学课件。

(教师)教学环节一、复习导入。

(用时:5分钟)安排学生默读课文,交流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回答: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海底的?学生默读课文,交流回答问题。

课文是从海底的光线、声音、动物的活动、海底植物、矿物几个方面来介绍海底的。

二、精读理解。

(用时:28分钟)1.指导学生读第二自然段。

(1)了解海底的光线。

(2)理解“波涛澎湃”的意思。

2.学生默读第三自然段。

思考:(1)语段开头是什么问句?(2)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3)理解“窃窃私语”。

3.指导学生阅读第四自然段,思考:(1)用“”画出中心句。

(2)文中介绍了哪几种鱼的活动?(3)“免费的长途旅行”是什么意思?4.读第五、六自然段,思考:(1)这两个自然段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海底世界?(2)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海底植物?1.学生读第二自然段,小组交流了解海底的光线,讨论“波涛澎湃”的意思。

2.默读第三自然段。

交流:语段开头是一个设问句;这段话是围绕“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来写的。

“窃窃私语”指私下里小声交谈。

3.学生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交流问题:(1)第一句是中心句。

(2)介绍了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贝类。

(3)指贝类巴在船底,自己不动就能到别的地方。

4.读第五、六自然段,小组交流讨论问题。

(1)从海底的5.仿写拟声词。

例:蜜蜂(嗡嗡)小狗()小鸟()小羊()小鸡()6.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1)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和矿藏来介绍的。

(2)从植物的颜色和大小两方面来介绍。

三、总结拓展。

(用时:7分钟)1.浏览全文,总结从文中知道了哪些关于海底的知识。

2.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海底的资料。

1.全班交流关于海底的知识。

2.学生相互交流展示资料,丰富见闻。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由于学生对文中描述的漆黑的深海光点闪烁、动物们窃窃私语、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及海底的植物都不是很清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然而,多媒体的运用,突破了这一难点,也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最终学习效果较好。

《海底世界》教学片段◆比较句子,体会词句的妙用。

(教学重点) 师:海底动物会像人一样说话吗?生:(齐答)不会。

师:课文中用“窃窃私语”来形容动物发出的声音。

这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拟人的修辞手法。

师:海底动物的“窃窃私语”我们根本听不到,怎么办呢?别着急,老师给你们戴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我们来听一听海底有哪些奇妙的声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