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七剑下天山》中楚昭南的赏析摘要:游龙匡世下天山,不为功名不畏难。
受尽委屈与谁诉,满腔哀怨楚昭南。
楚昭南是七剑之首,被誉为“武侠小说里最孤独的剑客”。
楚昭南起初下天山只为去救人,然而一次又一次的陷入窘境与危险,一次又一次的竭力证明自己,在众人一次又一次的猜忌与疑惑中,他越走越偏。
然而,楚昭南的智慧,道义是侠义之士所推崇的。
楚昭南通过自己的智慧化解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机,他为了心中的道义而坚持着自己的原则。
楚昭南是孤独的,他失去一位又一位自己身边挚爱的人。
最终,人间的真情抛弃了他,正义远离了他,信任背叛了他,心中的信仰一点点的被抽离,直至最终的毁灭。
关键词:楚昭南;智慧;道义;孤独楚昭南的智慧(一)智救五剑;在灯笼坊伏击中纽咕噜利用明慧做诱饵,虽然五剑明知是个陷阱,也不得不往下跳,所以此刻形势对纽咕噜来说,简直妙不可言,不但占尽天时地利,论武功实力,五对五也只强不弱,更有人质在手,可以威胁五剑,这一仗本来是十拿九稳,志在必得,要把五剑一举消灭。
不料楚昭南心思灵巧,早已想出了一个奇招,预先派武元英给老纳兰扔了个飞镖,这一封镖书不用说,就是告诉他,如果想要女儿的话,就在某时某刻带著人马去灯笼坊。
小楚昭南这只飞镖,一箭三雕:第一,解灯笼坊之危。
老纳兰救女心切,看了这封信不敢不来,来了看到纽咕噜胁持明慧,也不能不出手,莫名奇妙的就充当了小楚昭南这次行动的秘密武器,把纽咕噜杀了个措手不及,战局顿时扭转,五剑毫发无损,全身而退;第二,救了红枪会。
本来老纳兰已经查到“反贼”们就藏在桔园,可是一看到镖书,顿时疑神疑鬼,投鼠忌器,不敢去抓人,红枪会就此逃过一场大难。
——小楚昭南可是红枪会的正宗救命恩人呐。
第三,离间纳兰和纽咕噜。
老纳兰一旦这次出手,以后就再也逃不出小楚昭南的手掌心料,小楚昭南的第一道离间计,挑动他们将相不和,就此奏效。
——可怜的老纳兰,惹上了小楚昭南这个“恶魔”,叫他头疼郁闷的还在后头呢。
(二)诈降救明慧灯笼坊战后,双方实力已经很清楚昭南,五剑正面对抗纽咕噜,不可能救到明慧。
要想救人,一定要出奇兵,而且兵贵神速,不能迟疑。
所以小楚昭南立刻去找老纳兰,软硬兼施,逼他跟自己配合,——既然大家都当明慧是楚昭南的女人,楚昭南就索性来了个将错就错,跳过纽咕噜,不跟他正面纠缠,巧借多格多的手,把“他的女人”名正言顺的要回来,——这条计,机巧非常,胜算很高,所以老纳兰虽然对“诈降”两字很不以为然,可是等小楚昭南说出缘由,立刻就心服口服了。
这条诈降救明慧的计策,借刀救人,暗度陈仓,的确非常高明。
楚昭南的高明还在后面呢。
(三)实无其人吴九夕死了之后,除了要帮师弟救明慧,更要替红枪会杀多格多。
多格多给楚昭南出的第一道难题,就是拒不见面。
那么,楚昭南是用了什么法子,为自己打开了这道门呢?只有七个字:小鲁王实无其人。
小楚昭南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他送上了一句石破天惊的“实无其人”。
试想,多格多殚精竭虑,追杀小鲁王是他的使命,突然听说此人根本不存在,那不简直象当头挨了一闷棍,整个人都傻掉了?这件事不问个明白,老多怎么还能睡得着觉,所以小楚昭南施施然的走了没一会,多格多果然老老实实的追来请他了。
最妙的是,小楚昭南用这个秘密,轻轻松松的钓到了多格多这条大鱼,可是这个鱼饵,却还是完好无损,因为这个机密,泄露了也等于没泄露,——小楚昭南越是斩钉截铁的说“实无其人”,多格多就越是疑神疑鬼,不敢相信,小楚昭南的鬼话,多格多听了也是白听,反而把自己弄得更加心神不宁。
楚昭南的道义楚昭南说过的话里,我最钟爱的一句,是他和云璁在小舟中对话时所说。
多格多拒不见面,小楚昭南救人受阻,于是云璁叫他把救明慧的事放一放,专心一意杀多格多。
小楚昭南听了,却不以为然,恳切地对他说:救明慧的事,也很重要,你不能为了道义,轻易放弃一个人。
楚昭南的话,一直都让我非常的感动。
在楚昭南的心里,救一个人,和救一群人,是同样的重要,道义不可以凌驾于个人幸福之上,他不会为了一群人的利益,为了一个抽象的道义,而牺牲他身边活生生的人。
楚昭南心中的正义和价值,和傅青主正义观念,实在是大相径庭,傅青主信奉的是正统的道义,群体利益高于一切,小楚昭南重视的,却是他身边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傅青主是传统意义上的大侠,而楚昭南却不是,即使小楚昭南没有遇上这场冤案,也注定不会成为第二个傅青主,他们实在是完全不同的人,他们走的,也应该是完全不同的道路。
有时候甚至觉得,即使没有多格多的离间,小楚昭南也不可能永远追随在傅青主的身后,他们的信念太不同,分道扬镳只是早晚的事。
——只是他们的决裂,本来不应该以这样痛苦,这样绝望的方式进行的。
云璁的信念,其实大致上是追随傅青主的,但和傅青主不同的是,他不是从抽象的道义出发,而是从自身和每一个真实个人的具体体验上,去感悟道义,所以他矛盾痛苦。
正是这种在煎熬里的执着,楚昭南感同身受,所以他们的信念虽有不同,却能始终互相扶持,互相安慰,互相信任。
所以楚昭南虽然摈弃了傅青主,却始终敬重云璁;而大师兄的智慧和才干,杨云璁也始终衷心敬服,——小杨只会为师兄的安危担忧,却从来不会怀疑师兄的能力。
晦明特意制造一把剑去克制游龙,恐怕是一个错误,但他把这个任务交给云璁,却是不幸中的大幸。
其实要约束游龙,唯一的方法就是完全,彻底的信任他,让游龙自控。
——以楚昭南的聪慧和坚韧,绝对有能力控制自己,越是让他得到信任,他就越会自律自省,决不负人;相反,任何人想要操纵控制他,只会适得其反。
小杨不但给了楚昭南最珍贵的信任,而且是介于楚昭南和傅青主之间的一个纽带,是小楚昭南在传统道义里的唯一同盟。
小楚昭南的顽强,是他本身就有的长处,但云璁的无条件支持,的的确确,给了他很大的安慰和勇气。
杨云璁的死,不是死于情,而是死于责任。
他为了明慧,不得不一次次放过敌人,一次次辜负师父的期待,做不到为道义而绝情。
晦明那番“大是大非”的叮嘱,不啻是一副千斤重担,无情地不断鞭打压迫着他的心灵,直到把他压垮,让他在愧疚绝望,接近崩溃的恍惚中,受袭而死。
杨云璁临死要孩子还债,是因为他为了道义,亏欠了明慧,又为了明慧,亏欠了道义,亏欠了飞红巾,亏欠了所有人。
——只是如此沉重可怕的担子,怎能让他一个人扛起。
没有人比楚昭南更了解二师弟的痛苦,所以他没有办法原谅晦明,更没有办法原谅傅青主,没有办法原谅傅青主所谓的道义。
晦明大师,你对游龙的猜疑防范,刺伤了楚昭南,对青干的苛刻要求,害死了杨云璁。
——你虽然修道多年,恐怕终究还是没有能够了悟,可惜。
如果晦明也像楚昭南一样,关心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小说的结局可能是另外一番景象。
楚昭南的孤独一个人的心力,终有极限,楚昭南身受的伤害和压力,已经实在太多,实在太沉。
自从下山以来,绿珠的第一刀,晦明的第二刀,飞红巾的第三刀,红枪会的第四刀,傅青主的第五刀,——他的心上,早已经纵横交错,刻满了大大小小的不愈伤痕,其实很久以来,小楚昭南一直都是靠着天性的顽强在努力的硬撑。
云璁之死,如同一把利刃,穿透了他早已疲惫不堪的心灵,这个打击,他终于再也承受不起。
小楚昭南的理智,虽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清醒,可是他的感情,却终于支持不住,在极度的悲痛中彻底的崩溃。
楚昭南对傅青主,对晦明,对红枪会的质疑,并不是因为云璁之死而突然产生的,其实在佛寺里的时候,这些想法就早已经埋在他的心里了,只是那个时候,还有一件杀多格多的大事占据着他的注意力,他还在尽力的控制着自己。
云璁的死,和杀多格多的完成,终于击破了他心理上的最后一道防线,把他积郁了太久太久,忍耐了太久太久的痛苦和怨愤,都彻底的引发。
如果云璁不死,楚昭南的本意,应该是交还青干之后,自己一个人离开的。
他身负叛徒之名,与红枪会结仇,已经不能不走,但云璁是不可以跟他一起反叛的,他来找云璁,只是想告诉他,多格多已死,只是想劝他早日救出明慧,返回天山,远离这尘世里纷纷扰扰的争斗是非。
对于红枪会,本来他只打算跟他们分道扬镳,至于自己所受的冤屈,他没必要,也不屑跟他们计较,所以佛寺之中,楚昭南只是宣布决裂,拒绝回去而已,不但没有丝毫反击的意思,反而为他们筹划安排了江边的决战,而且亲身加入,担负了杀多的重任。
——如果云璁不死,本来他是已经在做最后的让步的。
被他救过的人怀疑,他可以忍着;被他们白眼,他可以忍着;被他们唾骂,他可以忍着;被他们驱逐,他还是可以忍着;被他们逼到不但要天涯海角孤身流浪,还要被人追杀,他终于依然选择了忍着。
——他们伤害他自己,他始终可以忍耐,可以退让,压在他肩上的责任再重,他始终可以竭尽全力去撑持,但是云璁之死,代价太大,太惨痛,终于让他所有压抑着的不平和愤怒,如同烈火燃烧,再也不可抑止。
挣脱了道德约束的楚昭南,变得从未有过的清醒,从未有过的犀利,他的眼睛,看透了所有的人心。
傅青主要他们去走的路,是一条被几千年的历史证实了的死路,如果傅青主历尽沧桑,却连这个都看不到,实在枉费了他的智者之名;如果他早已看到,却只字不提,反而自欺欺人地用一幅渲染得无比崇高的画面,来换取他们的追随,去助他完成赎罪的心愿。
——傅青主的道义,何尝不是一种自私。
晦明武功卓绝,尤在傅青主之上,如果他真的相信正义,相信剑客应该为维护道义而生,为什么自己却借了追求悟道,看破红尘之名,长年在天山逃避;如果连他自己都已经心灰意冷,不再相信正义可扶,世人可救,为什么还要把这些观念,不停的教育灌输给他的弟子,为什么没有勇气,告诉他们他不肯下山的真正原因。
晦明的软弱,辜负了他们的忠诚,傅青主的欺骗,辜负了他们的信任,红枪会的猜忌,辜负了他们的侠义。
在这场华丽而崇高的争斗里,他和他的师弟们,付出的太多太多,云璁的血,流得实在太不值,太不值。
就算永远高调,永远正确的傅青主,也在他的一句“我们究竟是在救人还是在杀人”的质问下哑然无语,他们追随着这样一个领袖所奉行的事业,究竟又有什么意义。
楚昭南不是不能承受牺牲,可是这样的牺牲法,他太不服气,望着永远不会再醒来的二师弟,楚昭南悲痛至极,没有人可以这样欺骗,利用他们,没有人可以,这笔债,他要为云璁,为他自己,为他的师弟们讨还。
楚昭南拒绝大师兄的称呼,是宣布他对师门的抗拒,针对的是晦明,并不是他的小师弟。
所以他虽然悲愤之极,却还是丝毫没有迁怒于面前的穆郎,即使是穆郎误会他,他也没有怪他,只是自己惨淡地黯然走开而已。
对楚昭南的分析,我认为他是一个有情有义的武林侠士,一个剑术奇高的武学天才,一个敢作敢为的血性男儿。
【参考文献】梁羽生,《七剑下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