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可燃固体燃烧与爆炸 PPT课件

可燃固体燃烧与爆炸 PPT课件


C
如果另一面不绝热,则
T T0 ti ln h T T0 2Ti 的辐射加热,另一面 当物体一面受到热能量为 Qr
C
绝热时,假设物体的吸收率为α,在时间间隔dt内 ,则能量方程为
dt
Qr h T T0
C
dT
第二节 典型的固体燃烧
• 高聚物燃烧——氧指数的估算
不含卤素的高聚物
OI 17.5 0.4CR
C/O比不小于6的高聚物
1.84M OI O2
第二节 典型的固体燃烧
• 高聚物燃烧——氧指数的估算
含卤素的高聚物
17.5 CP≥1 OI 60 42.5 CP CP < 1 H F CL CP 0.65 1.1 C C C
C
第一节 固体燃烧概述
• 固体火焰传播理论
火势发展快慢取决于:火焰传播速度和可燃物面积 燃烧起始表面:固体火焰传播时正在燃烧的表面和 未燃物质之间的界面,穿过这个界面的传热速率决 定了火焰传播或火灾蔓延的速度 火焰传播基本方程:
vh Q
Q v h
第二节 典型的固体燃烧
• 高聚物燃烧
1 3 1 3
第二节 典型的固体燃烧
• 木材的燃烧
组成:元素(C、H、O),成分(纤维素,水分); 热分解:
• 130℃:水分蒸发,弱分解;150℃:显著分解,水和CO2; 200℃:纤维素开始分解,CO、H2、碳氢化合物;270~ 380℃:剧烈分解;剩余物为碳(30~38%)
燃烧过程:
第一节 固体燃烧概述
• 评价固体可燃物危险性的参数
燃点、熔点、闪点: 热分解温度:固体受热发生分解的初始温度 自燃点:加热到一定程度能自行燃烧的最低温度 比表面积:单位体积所包含的表面积 氧指数:在规定的条件下,维持物质燃烧的氧氮混 合气中的最低氧含量的体积百分数。可以据氧指数 划分材料燃烧性能
第一节 固体燃烧概述
• 固体的引燃条件
火灾中常见的是受热释放可燃气体的固体; 受热时能否被引燃取决于其释放的可燃气能否保持 一定浓度,即
Hc LV Gcr QE Ql S
QE 可计算求得,ΔHc和LV可以查有关文献,对于一 定厚度的无限大固体,有
Ql Ti K
从T0到Ti进行积分得引燃时间ti
Qr ti ln Q h T T h r i 0
C
如果物体一面受辐射热,另一面不绝热,则
Qr ti ln 2h Q 2 h T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r i 0
塑料、橡胶和纤维 过程:受热软化熔融、热分解、着火燃烧 普遍的燃烧特点
• 发热量较高,燃烧速度较快; • 发烟量较大,影响能见度; • 燃烧产物危害性大。
氧指数的估算
第二节 典型的固体燃烧
• 高聚物燃烧
不同高聚物的燃烧特点
• 只含碳、氢:易燃但不猛烈,离开火焰后仍能燃烧,火焰 呈蓝色或黄色,有熔滴,产生CO; • 含氧:易燃且猛烈,火焰呈黄色,变软,无熔滴,产生CO • 含氮:情况复杂。共同特征:熔滴,产生CO、NO、HCN • 含氯:硬的难燃自熄,软的缓燃缓熄,火焰呈黄色,无熔 滴,有炭瘤,产生HCL • 含氟:不燃但加强热时产生HF气体 • 酚醛树脂:无真料的难燃自熄,有木粉填料的缓燃缓熄, 火焰呈黄色,冒黑烟,放出有毒的酚蒸气
氧指数范围 <22 22~27 >27 可燃物燃烧性能 易燃材料 可燃材料 难燃材料
第一节 固体燃烧概述
• 氧指数测定实验
第一节 固体燃烧概述
• 氧指数测定实验
1.将可燃物(试件)放置在规定位置,并夹好。 2.连接氮气瓶和氧气瓶的管线。 3.分别打开氮(氧)气瓶的开关,接着打开相应的 减压阀,将压力调至约0.2Mpa。 4.调整仪器上的氮气和氧气压力,约为0.1Mpa。
第六章 可燃固体燃烧与爆炸
•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固体燃烧概述 第二节 几类典型固体的燃烧 第三节 固态可燃物的火灾蔓延 第四节 固体可燃物的阴燃
第五节 炸药爆炸
第六节 粉尘爆炸
第一节 固体燃烧概述
• 固体燃烧的形式
蒸发燃烧:熔融蒸发,蒸气与氧发生反应 表面燃烧:在其表面直接与氧作用 分解燃烧:受热分解产生的挥发分与氧作用 熏烟燃烧:阴燃,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低、分 解出的挥发分少或逸散快、含水分较多的情况下, 只冒烟而无火焰的现象。 动力燃烧:爆炸式燃烧,粉尘爆炸、炸药爆炸及轰 燃
第一节 固体燃烧概述
• 氧指数测定实验
5.调整氮气和氧气的流量,分别约为8L/min和 2L/min 6.采用专用点火装置对可燃物进行点火。 7.如果可燃物的燃烧时间小于3min,则降低氮气的 流量,增加氧气的流量;反之亦然,直至燃烧时间 约为3min为止。 8.实验重复三次,结果取小数点后一位。
4
Ts T0
t
Gcr和ψ有如下关系
h 3000 Gcr 1 C H c
则当S<0时,不能被引燃或只发生闪燃,当S>0时 ,能被引燃,S=0为判别条件。
第一节 固体燃烧概述
• 固体的引燃时间
在火源持续作用下,固体被引燃的时间长短与可燃 物种类、形状、尺寸、火源强度、加热方式等因素 有关; 假定某一薄物体的厚度、密度、热容及其周围环境 间的对流换热系数分别为τ、ρ、C及h;物体的燃 点和环境温度分别为Ti和T0。当薄物体两同时受温度 为T∞的热气流加热时,在时间间隔dt内,能量平衡 方程可以写成
2 Ah T T dt A CdT

dT dt 2h T T
C
从T0到Ti进行积分,得引燃时间
T T0 ti ln 2h T Ti
C
如果一面受热,另一面绝热,则
T T0 ti ln h T Ti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