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上册语文作文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作文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作文教案景物描写训练目标:通过训练旨在使学生明白景物描写的作用,掌握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

训练重点:学会进行景物描写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服务于文章的主题。

训练过程:一、激趣导入:呈现一幅山水风光图,要求生描述画面内容,明确描写手段自然揭题。

二,感受景物描写的作用引出几句课文中的景物描写,让大家讨论他们的作用一景物描写的定义所谓景物,指自然风光和社会风情两种。

前者着重表现自然景象和人物活动的场景。

后者偏重反映社会风气,风俗风情。

景物描写包括自然景象,植物动物,古迹胜景,城乡风光天象气象,时序时节等。

二景物描写的作用1、渲染气氛,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

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

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

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这时我忘记了一切。

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2、烘托人物心情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背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3,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教师补充4,暗示社会环境,表现文章主题。

教师补充《小橘灯》《故乡》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三、如何进行景物描写呢?1,根据文章的需要,确定适宜的景物描写,详略要适当。

2、选好观察点,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与描写a、定点观察威尼斯是“海中之城”,在意大利半岛的东北角上,是一群小岛,外面一道沙堤隔开亚得利亚海,在圣马克方场的钟楼上看,用花簇锦似的东一块西一块在绿波里荡漾着。

远处是水天相接,一片茫茫。

中国人到此,仿佛在江南的水乡;夏初从欧洲北部来的,在这儿还可看见清清楚楚的春天的背影。

海水那么绿,那么醇,会带你到梦乡去。

朱自清《威尼斯》b、定景换点月夜之下,站在果盒桥边,远望合掌峰,此刻竟成了一对恩爱的夫妻:外侧那“男的”绾着发髻,英俊潇洒;内侧那“女的”头插鲜花,婀娜多情……走近,来到灵峰招待所屋檐下,仰头看,只见一只展翅飞的苍鹰,凶悍无比,故叫:雄鹰展翅峰。

再走几步,竟令我们羞而却步一夫妻峰竟又成了一位少妇丰满高耸的双乳了,故称“双乳峰”。

3、抓住特征,准确用词,写出精神以有情之眼看景物,景物从而变得富有灵性,充满精神。

如:好一片轻盈的娇鸣,我从睡梦中惊醒,这是一个美丽而恬静的春晨。

宇宙为轻雾所笼罩,一阵阵的轻寒,微微地袭上了我的衣襟,太空晴、天一碧,只有一两片的云霞飞舞,东方天边的霞影,时刻在幻变中,如霜枫,如榴火,如玛瑙,如琥珀……倏忽间,一个像美人脸儿般的朝阳出现了,她羞答答地露出云层,放射出万道光芒,照遍了大千世界,警醒了花草虫鸟沉沉的梦,照暖了这冷冷的心,照苏这世界上的一切一切。

这段景物描写,从听觉入手,继而通过肤觉、视觉和感受等角度,表现出“一个美丽而恬静”的春天早晨的特点。

4、注意顺序a、按空间方位顺序,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等。

b、按时间顺序,如写《日出》,可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写。

c、按先整体后局部的顺序生结合朱自清的《春》的写景顺序理解三实践训练注意观察一下学校一处景物,进行景物描写。

参考例文校园的梧桐树人人都说杨柳婀娜多姿,我却说它比不上我们学校的梧桐树。

这棵高大挺拔的梧桐树栽在操场的西北角上。

它已经很古老了,据说已有了上百年的历史了。

它那粗大的树干需要两个小朋友手拉手才能抱住,根须深深地扎在泥土里,以便吸收丰富的养料供给树干和树枝。

远看梧桐树比那操场北边的房子还高,它像大伞、像蘑菇、像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屹立着,像一位慈祥的老人站在操场旁,看我们在它身旁嬉戏玩耍,快乐成长。

微风轻轻地拂过,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伴随着同学们天真活泼的笑语在操场上回荡。

春天,万物复苏,梧桐树经过漫长的冬天,又恢复了生机;在春风的吹拂下,几天,就郁郁葱葱了。

此时的梧桐树就像一位身着绿军装的少女在春风中舞蹈,在春雨中欢笑。

这时,有许多小鸟在树上做窝,“吱吱喳喳”地呼唤同伴,给大地唤来了明媚的春光。

夏天,太阳炙烤着大地,梧桐树像一把阴凉的大伞把阳光遮挡得严严实实,不留一点缝隙。

当蒙蒙细雨从天上落下时,它用有力的臂膀挡住雨滴。

同学们在梧桐树的蔽护下做游戏、讲故事,一样的快乐至极。

秋天,梧桐树换衣服了,一阵微风吹来,枯黄的叶子就飘飘悠悠地落下来,满地都是。

真是“北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叶满地金。

”它还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风一吹,梧桐果互相碰撞,发出了悦耳的声音。

有的小朋友还常常拾起落下的梧桐果来玩。

梧桐树又给同学们增添了一样心爱的玩具。

冬天,在不知不觉中来临了。

梧桐树虽然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但它仍然昂首挺胸,不屈服于寒冷的侵袭。

冬爷爷被它顽强的精神所感动,经常用阳光照暖它的身子。

这使梧桐树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可爱。

同学们也更喜爱它了。

校园里的梧桐树真可爱!它给我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快乐,并伴随着我们成长。

它是学校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我们要好好保护它,让它枝繁叶茂,长寿万年,给我们考院小学添加更多光彩。

描写小动物教学目的培养学生观察小动物的能力,掌握描写小动物的方法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描写小动物教学过程一、导入温驯的小羊,会啼明的雄鸡,能看家的小狗,灵巧活泼的小白兔,会唱歌的小鸟,能报信的鸽子……那么,怎样如实地把它们描写出来呢?首先就得熟悉它们,仔细地观察它们。

只有观察得细致,才能描写得具体。

观察的时候一般可以从外形特点,活动情况,生活习性等几方面有顺序地看。

在动笔写的时候,要把观察的结果,有选择,有重点,有条理地加以描摹。

二、知识讲授:描写小动物要注意的两点:一描写外形样子和活动情况1、描写一种小动物,首先要描写它的外形样子,要仔细看它的头部、尾部、毛色、四肢是什么样的,形状、特点、颜色是什么样的。

例1:“星期天,我从姥姥家回来,在客车上,看到一个大姐姐用紫色的包拎着一只可爱的小黑狗。

小黑狗头上长着一对像毛片片一样的三角形耳朵,软软的向下耷拉着,有趣极了。

两只圆圆的黑眼睛不停地望着四周。

圆圆的黑鼻头像个茸嘟嘟的小茸球。

嘴巴紧紧地闭着,一声也不吭,多像一个不吵不闹的乖孩子啊!我真喜欢这只趴在包里的小黑狗。

”这篇习作是一位仅上一年级的小学生写出的。

文章虽短,却描述得很全面:时间、地点、所描写动物的样子及自己的喜爱之情。

所有的比喻及修饰词都很形象、贴切。

然后再看它的生活习性又是什么样的,小动物怎样吃食啦,怎样游戏啦,怎样睡觉啦,把这些都要细致观察,具体地描写出来。

例2:“哦哦,小鹅儿出壳了!小鹅儿出壳了!”我拍手高兴地喊,我最爱小鹅了。

这些刚出壳的小鹅儿一身水淋淋的,毛色不算好看,但是红红的小脚激起了我的兴趣。

第二天,我把这些小家伙放出来喂食。

它们的毛已经干了,金黄柔美,尽管它们脚还软,站不起来,但是一个个都很活泼,放下地就一扑一扑地,像在摔跤,真逗!小鹅儿睡觉的时候,小颈缩短了,那脑袋就像用绒沾在上面的。

它们很容易醒,轻轻地脚步声,它们都会睁开眼睛看看,没有声响了,再睡。

十多天以后,我刚揭开遮鹅笼的罩子,它们就要争先恐后的出来,一个小鹅站在另一个小鹅身上一跳,居然跳出来了!它们的毛开始变白了,脚也不软了。

一下子就跑到我脚前要吃的,我先放些饭在碟子里,手里拿着两大片菜叶,它们嘴在呷饭,眼睛却盯着我的菜叶。

菜叶似乎比饭更好吃,一只小鹅索性蹦起来呷着,摔了一跤!引得我大笑起来。

这些小家伙很通人性,我一到家它们就跑到我的脚下转悠,亲热的很呐。

我常常跟它们说话,有时它们还回答呢!所以,我把小鹅看成我的朋友。

文章活脱脱地展现出小鹅出壳、吃食,睡觉和性情,语言活泼,条理清晰,形容逼真,童趣盎然,字里行间包含着小作者与小鹅之间的情感。

2、描写小动物的样子侧重于静态描写,描写小动物活动情况,侧重于动态描写。

按照从静态到动态有条理,有层次地观察和描写,可以把小动物写得清楚、细致、感人。

例3:我最喜欢猴子,它在动物中恐怕是最聪明的。

当我们来到它们跟前时,一只猴子用明亮的眼睛盯着我们。

它的长相很奇特:一个很小的鼻子向里凹着,一张凸起的小嘴发出‘吱吱’的叫声,浑身的毛不但亮而且黑里透黄。

小耳朵竖着,两只小爪子不时挠着头皮,做出怪模样,使人发笑。

我掏出一块面包丢给它,不料,它没有接,只是先用爪子试探了一下,又缩了回去,还用眼晴看看我。

过了一会儿,它抓起面包,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吃完后又用央求的目光看着我,伸出爪子向我要吃的,于是我又扔一块糖给它。

它迅速地剥开糖纸,放中大嚼起来。

读了这篇片段作文,小猴子的可爱的形象会栩栩如生地展示在我们面前。

所以产生这样感人的效果,是由于小作者从静态——外形样子,动态——生活习性两方面仔细观察,认真描写的结果。

在描写外形样子的时候,作文先用“长相很奇特”一句,概括了总印象,然后依照次序描写了它的凹着的鼻子,凸着的小嘴,黑里透黄的毛色和不断挠着的小爪。

读到这里,我们一定会对小猴子产生喜爱之情。

然后笔锋一转,写了小猴子吃面包的情景。

作者扔给它一块面包,小猴子先是“没接”,只是用“爪子试探”,还用眼睛看着我,最后才是“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这样一步步地描写,写得细致,写得具体,产生了感人的效果,也把小猴子可爱之处,真实地展现在人们面了。

我们用提纲表示出这篇作文的思路:猴子:一、外形的样子:1、概括——长相奇特;2、具体——鼻子、小嘴、贸色、耳朵;二、生活习性:抢吃面包。

读原文,看提纲,可以更好理解这篇文章的思路和写作顺序。

从中我们可以学到观察和布局谋篇的方法。

二要把喜爱之情写进作文里作文是用我的手来写我的心。

写自己的喜怒哀乐乐。

我们喜爱小动物,在描写它们的时候,也要把自己喜爱的感情,用笔融合在字里行间。

让读者一读文字,就能感受到我们的喜爱之情。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松鼠》一文。

表达感情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有时候具体地描写小动物的样子、外形,把自己的情感融在其间;有时候用简洁的语句直抒感情;有时候,把这两种方法交替使用。

写法灵活,不拘一格。

例4:我非常喜欢青蛙。

夏天,我常常去池塘边看青蛙。

青蛙很喜欢躲在草丛里,偶尔也叫几声。

它们叫得最欢的时候是在大雨过后。

每当这时如果有一只叫,旁边的也就随着叫了起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