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骨伤内伤学考试重点

中医骨伤内伤学考试重点

1、我国第一部临床医学巨著: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第一部病理专著、第一部病因症状学:《诸病源候论》。

第一部伤科专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明朝薛己《正体类要》问世,标志骨伤内伤学成为独立学科。

2、伤气、伤血及其分类。

何为瘀血伤气:主要是气机因损伤而运行失常。

可分为气滞,气闭,气脱,气虚,气逆等,其中气闭,气脱是危象。

伤血:指损伤使血行之道不得宣通,或血液不得循环流通。

可分为血瘀,出血,血虚,血脱,血热等,是损伤最常见且最重要的症候。

瘀血:无开放创口之内伤者,离经之血停积于皮下,肌腠之间,或积于脏腑、体腔之内,一时不得消散,即成瘀血。

3、气滞与血瘀、气虚与血虚症状特点气滞:临床表现为无形之疼痛,其痛多无定处,且范围较广,忽聚忽散,无明显压痛点,多有咳嗽,呼吸不畅,气急,胸闷胀满,牵掣作痛,神疲纳呆,脉沉等症状。

血瘀:临床表现为体表肿痛青紫,疼痛部位固定,咳呛及转侧时疼痛显著。

体表瘀血常有青紫瘀斑,内脏瘀血常可触及肿块,瘀血郁久可发热,瘀血注于四肢关节,成为瘀血泛注,瘀血宿积经久不愈,则变为宿伤。

气虚:表现为疼痛绵绵,漫肿不散,头昏目眩,少气懒言,心悸怔仲,耳聋耳鸣,多梦易惊,食少汗多,脉虚细无力。

血虚: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失眠多梦,心悸气短,手足麻木,舌淡苔白,脉虚细无力。

4、下列伤科病症的症状表现:大肠实热、肾阴虚、肾阳虚、膀胱湿热、肝气郁结、肝火上炎、肝血虚、脾气虚弱大肠实热:一般以发热,腹痛拒按,便秘为辨证要点,发热口渴,烦躁;腹胀、疼痛拒按;不思饮食,便秘、尿赤,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数肾阴虚:肾病主要症状:腰膝痠软,眩晕耳鸣,阴虚内热证:咽干舌燥,失眠多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溲黄便干,舌红少苔脉细数肾阳虚:肾病主要症状:腰膝痠软(+)阳虚内寒证:形寒肢冷,面白无华食少便溏,尿少浮肿;舌质淡嫩,苔白滑,脉沉细膀胱湿热:湿热症状:发热口渴,舌苔黄腻、脉数(+)膀胱症状:尿频、尿急、尿痛,尿色浑浊。

肝气郁结(1)情志抑郁易怒:精神抑郁或急躁。

(2)肝经所过部位发生胀闷疼痛:胸胁窜痛或胀痛,胸闷不舒;不思饮食、少腹胀痛;舌苔薄白或黄腻、脉弦。

(3)常有妇女月经不调、胸胁灼痛;急躁易怒,头痛眩晕,面红目赤,口苦口干、耳鸣如潮,失眠或恶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肝血虚:一般以筋脉、爪甲、两目、肌肤等失去血之濡养,以及全身血虚的病理现象为辨证要点;血虚:眩晕耳鸣,面白无华,舌淡苔白脉弦细。

两目:两目干涩、视物昏暗。

筋脉、爪甲:爪甲不荣,或肢体麻木、关节不利、肌肉震颤。

妇女经少色淡甚至经闭。

脾气虚弱:本证以运化功能减退和气虚证共见为辨证要点:运化功能减退:纳少,腹胀(饭后尤甚),大便溏薄。

气虚证候: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舌淡白、脉缓弱。

5、八纲辨证包括哪些八纲辨证:阴阳,寒热,表里,虚实6、气血两伤常见形式包括哪些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血两虚、气不摄血、气随血脱等7、急救基本原则:先抢后救、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近后远、连续监护、救治同步8、颅脑损伤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分别包括哪些9、脑震荡临床表现A、意识障碍,轻者神志恍惚,重者意识丧失,受伤后立即发生,时间短暂,一般不超过30分钟B,近事遗忘C、头痛头昏,恶心呕吐常见,可见耳鸣,失眠,烦躁,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症状。

D,一般体征,伤后段时间内可出现面色苍白,出汗,血压下降,心动徐缓,呼吸浅慢,肌张力降低等变现E神经体统检查一般无阳性体征.10、脑挫裂伤诊断要点a,有头部遭受暴力受伤史 b,伤后立即意识障碍,时间多在半小时以上c,脑功能区损伤者有相应的局灶性征象d,11、根据血肿的来源与部位,外伤性颅内血肿分为哪几种?颅内血肿临床表现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脑内血肿多发性血肿颅内血肿临床表现1. 颅内压增高征象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随着血肿的形成和增大,可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并进行性加重。

躁动意识障碍(昏迷)—特点:清醒者→逐渐昏迷。

昏迷者→苏醒→再昏迷。

昏迷进行性加重。

生命体征改变前期血压呈阶梯样升高,脉搏、呼吸阶梯样减慢。

后期血压下降,脉搏、呼吸加快,甚至呼吸心跳停止。

视神经乳头水肿神经系统有阳性体征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对侧肢体瘫痪,进行性加重。

2.脑受压局灶征象随着血肿增大,压迫脑功能区,可出现相应的局灶表现,或原有的局灶表现加重。

3.脑疝征象12、攻下逐瘀法、行气活血法、补气摄血法、和营止痛法、接骨续筋法、补气养血法、补益肝肾法、舒筋活络法的适应症、代表方攻下逐瘀法适应症:损伤早期蓄瘀,便秘,腹胀拒按,苔黄,脉数的体实患者。

常用的方剂:桃仁承气汤、复元活血汤、鸡鸣散、大成汤等。

行气活血法适应症:气滞血瘀,局部肿痛,无里实热证;或宿伤而有瘀血内结及有某种禁忌不能猛攻急下者。

常用方剂:(1)活血化瘀为主:复元活血汤、活血止痛汤;(2)行气为主:柴胡疏肝散、复元通气散;(3)行气与活血并重:膈下逐瘀汤、顺气活血汤等。

和营止痛法适应症:损伤中期,仍有瘀血凝滞,气滞肿痛尚未尽除,而续用攻下之法又恐伤正气者。

常用方剂:和营止痛汤、定痛和血汤、正骨紫金丹、七厘散等接骨续筋法损伤中期,肿消、筋顺、骨正,筋骨已有连接但未坚实,瘀去但还未尽。

常用方剂:续骨活血汤,新伤续断汤,接骨紫金丹等舒经活络法适应症:损伤中期,瘀血凝滞、筋膜粘连,或兼有风湿,筋络挛缩、关节屈伸不利。

常用方剂:舒筋活血汤、蠲痹汤等补气养血法此法用于平素气血虚弱或气血耗损较重,筋骨萎软或修复迟缓者。

常用方剂:四君子汤、四物汤、八珍汤、十全大补汤、当归补血汤等。

补益肝肾法适应症:损伤后期,年老体弱、筋骨痿软、骨折迟缓愈合骨质疏松而肝肾虚弱者常用之此法。

常用方剂:壮筋养血汤、生血补髓汤、左归丸、右归丸等。

13、休克及休克指数的概念,休克(脱证)病人的一般监测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休克:是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是一个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综合征。

常用脉率/收缩压(mmHg)计算休克指数,帮助判定休克有无及轻重:0.5为正常>1为休克,失血20%-30%>1.5为严重休克,失血30%-50%>2为重度休克,失血>50% (一)一般监测1.精神状态——反映大脑灌流和全身循环状况。

①神志清楚,对外界刺激能正常反应,说明循环血量已基本足够。

②若表情淡漠、不安、谵妄或嗜睡、昏迷,反映大脑因血循环不良而发生障碍。

2.皮肤温度、色泽—体表灌流情况标志如病人的四肢温暖,皮肤干燥,轻压指甲或口唇时,局部暂时缺血呈苍白,松压后色泽迅速转为正常,表明末梢循环已恢复、休克好转;反之则说明休克情况仍存在。

3.血压维持稳定的组织器官灌注压,在休克治疗中十分重要。

但血压并不是反映休克程度最敏感的指标。

4.脉率脉率的变化多出现在血压变化之前。

当血压还较低,但脉率已恢复且肢体温暖者,常表示休克趋向好转。

5、呼吸:常有呼吸困难和发绀.发生呼吸衰竭或心力衰竭时,出现严重呼吸困难6.尿量——反映肾血液灌注情况的指标。

尿量<25ml/h、比重增加者,表明仍存在肾血管收缩和供血量不足.血压正常,但尿量仍少且比重偏低,提示急性肾衰竭可能。

当尿量维持在30ml/h以上时,则休克已纠正。

尿少通常是早期休克和休克复苏不完全的表现。

(二)特殊监测——包括以下多种血液动力学监测项目1.中心静脉压(CVP)2.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3.心排出量(CO)和心脏指数(CI)4.动脉血气分析5.动脉血乳酸盐测定 6.DIC的检测14、内伤出血的概念定义:伤后血液流入体腔/颅腔内或组织间隙,形成积血或血肿,而在体表看不到出血15、下列指压动脉止血法分别适用于哪些部位出血的止血:颞浅动脉止血法本法用于头部发际范围内及前额、颞部的出血。

面动脉止血法用于颌部及颜面部的出血。

、颈动脉止血法用于头、颈、面部大出血,且压迫其他部位无效时锁骨下动脉止血法本法用于肩部,腋窝窝或上肢出血肱动脉止血法本法用于手、前臂及上臂中或远端出血。

尺动脉与桡动脉止血法本法用于手部的出血。

股动脉止血法本法用于大腿、小腿或足部的出血。

腘动脉止血法本法用于小腿或足部出血。

足背动脉与胫后动脉止血法本法用于足部出血。

16、上下肢用止血带止血法的捆扎止血带的部位、间隔多长时间松解一次结扎止血带的部位在伤口的近端:上肢大动脉出血应结扎在上臂的上1/3处,避免结扎在中1/3处以下的部位,以免损伤桡神经。

下肢大动脉出血应结扎在大腿中部。

一般止血带的使用时间不宜超过2~3h,每隔40-50分钟松解一次,17、内伤疼痛包括哪些原因,内伤实证疼痛、虚症疼痛的病机分别是什么?掌握内伤疼痛的病案分析。

下列内伤疼痛症型的代表方:气滞血瘀、感受外邪、瘀阻夹痰、气血两亏原因:气滞血瘀、风寒湿阻、瘀阻夹痰、气血两亏,热毒内蕴实证病机,不通则痛,伤后气血瘀滞或复受外邪,郁结不畅。

虚证病机,不荣则痛,气血不足,筋脉失养气滞疼痛:柴胡疏肝散,复元通气散瘀血疼痛:四物止痛汤,和营止痛汤风寒湿阻:羌活胜湿汤,蠲痹汤,独活寄生汤热毒内蕴:五味消毒饮合桃红四物汤瘀阻夹痰:牛蒡子汤气血两亏:八珍汤18、呕吐的概念、病机伤后胃内容物从食管经口腔吐出,称为内伤呕吐。

病机,胃失和降,气逆于上19、痰饮内盛、瘀阻中焦证、肝气犯胃呕吐的病机、症候、治法、代表方痰饮内盛:素体阳虚,脾胃虚弱,损伤之后呕吐清水痰涎,头眩心悸,舌苔腻,脉滑治法:行气活血,化痰降逆二陈汤合小半夏汤瘀阻中焦:胸胁脘腹损伤之后,呕吐伴有伤处疼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或脘腹胀满,胃纳不佳,舌苔黄腻,脉弦涩治法:和胃降逆,去瘀生新代抵当丸加减肝气犯胃,以气伤为主,嗳气吞酸,作呕欲吐,疼痛,通无定处,胸胁闷痛,烦躁不安,舌红,脉弦涩或弦紧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泻火逍遥散合左金丸20、癃闭:概念,情志内伤、下焦湿热癃闭的病机概念:伤后排尿困难甚至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的疾患情志内伤、下焦湿热癃闭的病机肝气郁结,疏泄失司三焦气化失常,水道通调受阻癃闭下焦湿热癃闭病机,湿热之邪蕴结膀胱,或逆行感染酿成湿热,阻遏尿路,致使气化失常21、内伤便秘包括哪些证型,瘀血蓄积、气机郁滞、气血两虚、热盛津亏便秘病机、代表方分类:肠胃积热、气机郁滞、瘀血中阻、热盛津亏、气血两虚气机郁滞(气秘)伤后忧愁,肝郁不舒,久卧少动,气机不利症状:大便干结,欲便不得,腹胀。

胸胁痞满,嗳气、纳呆。

苔薄白或薄黄、或薄腻。

治法:顺气导滞、通便方药:六磨汤瘀血蓄积伤后瘀血停聚腹中,血瘀气滞症状:胸腹、脊柱、骨盆损伤后大便干结,腹胀.腹中坚实、疼痛拒按。

纳呆,口渴,发热。

舌红,苔黄腻。

治法:攻下逐瘀方药:桃仁承气汤或大成汤热盛津亏伤后发热汗出,津液受损,伤后瘀血,化热灼津症状伤后常有发热,出汗,口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