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材必背知识点(必修二)1. 孟德尔验证实验中为什么用隐性纯合子对F1进行测交实验?提示:隐性纯合子只产生隐性配子,分析测交后代的性状表现及比例即可推知被测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
2.假说—演绎法的过程?观察现象提问题,分析问题提假说,演绎推理需验证,得出结论成规律。
3.相对性状:指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4.性状分离是指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5.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6.与基因分离定律有关的易混点(1)基因型为Aa的杂合子产生的雌配子(或雄配子)有两种,且A∶a=1∶1,但雌雄配子的数量比不相等,一般来说,同一种生物产生的雄配子数远远多于雌配子数。
(2)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并不一定就会出现特定性状分离比①F2中3∶1的结果必须在统计大量子代后才能得到;子代数目较少时,不一定符合预期的分离比。
②某些致死基因可能导致遗传分离比变化,如隐性致死、纯合致死、显性致死等。
(3)自交不等于自由交配①自交强调的是相同基因型个体的交配,如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的自交,即AA×AA、Aa×Aa、aa×aa。
②自由交配强调的是群体中所有个体进行随机交配,如在基因型为AA、Aa的群体中,自由交配是指AA×AA、Aa×Aa、AA(♀)×Aa(♂)、Aa(♀)×AA(♂)。
(4)鉴定某生物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不一定都选测交法当被测个体是动物时,常采用测交法;当被测个体是植物时,测交法、自交法均可以,但自交法较简单。
7.在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具有1∶1∶1∶1比例的有哪些?提示:F1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F1测交后代基因型种类的比例、F1测交后代表现型种类的比例。
8.若要检测豌豆的基因型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最简便的方法是自交,还是测交?为什么?提示:自交,因为豌豆属于自花传粉的植物。
9.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适用条件及发生时间(1)条件:①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②减数分裂过程中;③细胞核基因;④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2)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10.能用分离定律的结果证明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吗?提示:不能。
因为两对等位基因不管是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单独研究一对等位基因时,每一对等位基因都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都会出现3∶1或1∶1的比例。
无法确定两对等位基因是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也就无法证明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是否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1.若下图1和图2中,同源染色体均不发生交叉互换,自交后的表现型种类一样吗?提示:不一样。
前者为2种,后者为3种。
12.在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中出现“新性状”?提示:在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中出现了新的表现型,但并未出现新性状,新表现型的出现是原有性状重新组合的结果。
13.细胞生物的基因一定位于染色体上吗?为什么?提示:不一定。
①真核生物细胞核中的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而细胞质中的基因位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DNA上。
②原核细胞中无染色体,原核细胞的基因在拟核DNA或者细胞质中的质粒DNA上。
③多数生物是真核生物,所以说多数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14.摩尔根也是利用类比推理法验证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吗?提示:不是,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验证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15.男性体细胞中X染色体及Y染色体的来源和传递分别有何特点?提示:男性体细胞中的一对性染色体是XY,X染色体来自母亲,Y染色体来自父亲,向下一代传递时,X染色体只能传给女儿,Y染色体只能传给儿子。
16.判断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1)方法:隐性雌性×纯合显性雄性。
(2)结果预测及结论:①若子代全表现为显性性状,则相应的控制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②若子代中雌性个体全表现为显性性状,雄性个体全表现为隐性性状,则相应的控制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
17.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联系时,在写表现型和统计后代比例时,一定要与性别相联系。
18.遗传病患者一定携带致病基因吗?提示:遗传病患者不一定携带致病基因。
如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不携带致病基因。
19.人类基因组计划为什么要测24条染色体上的碱基序列,而不是23条?提示:因为X、Y染色体上存在非同源区段。
20.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中,设置“S型细菌的DNA中加DNA酶”实验组的作用是什么?提示:起对照作用,DNA酶可分解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后,不能长出S型细菌的菌落,可见DNA被分解后的产物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DNA才是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物质。
21.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和体外转化实验中的对照设计(1)在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中,注射S型活细菌与注射R型活细菌形成对照,注射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与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形成对照。
(2)在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中,将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形成对照;将DNA 与DNA酶处理DNA后的产物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也形成对照。
22.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理论上沉淀物中不含放射性,但实际上沉淀物中含有少量放射性,原因是什么?提示:可能由于搅拌不充分、离心时间过短、转速过低等,有少量35S标记的噬菌体的外壳仍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随大肠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出现了少量的放射性。
23.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有放射性的原因是什么?提示:(1)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未侵入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
(2)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
(3)离心前的搅拌过于剧烈,大肠杆菌破裂,释放出其中的噬菌体,经离心后,噬菌体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
24.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相关实验的实验思路:设法将DNA与蛋白质等其他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研究它们的作用。
25.格里菲思实验未证明转化因子是何种物质,艾弗里实验未运用同位素标记技术(1)格里菲思实验仅能证明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但并未具体证明转化因子是何种物质。
(2)艾弗里实验所用方法为“化学分离提取法”而不是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所利用的才是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32P、35S)。
26.女性子宫肌瘤细胞中最长的DNA分子长达36 mm,DNA复制速度约为4 μm/min,但复制过程仅需40 min 即可完成,可能的原因是什么?提示:该DNA分子复制时具有多个起点,可分段同时复制。
27.DNA片段都是基因吗?都携带遗传信息吗?提示:DNA分子上的片段并不都是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所以DNA片段并不都携带遗传信息。
28.蛙的红细胞和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是否都能进行DNA分子的复制?说明理由。
提示:蛙的红细胞进行无丝分裂,能进行DNA分子的复制;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中无细胞核,也无各种细胞器,不能进行DNA分子的复制。
29.翻译过程中,核糖体是如何使肽链延伸的?从核糖体上脱落下来的是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吗?提示:翻译过程中,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并依次读取密码子,进行肽链的合成,直到读取到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合成才能终止。
刚从核糖体上脱落下来的肽链只能称之为多肽,其必须经过一定的加工才能成为具有特定功能的成熟蛋白质。
30.一条mRNA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其意义是什么?提示:意义是少量的mRNA分子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
31.从中心法则的名称上可以看出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在生物学中的重要地位,这个法则反映了遗传物质的哪两大功能?提示:中心法则反映了遗传物质的传递与表达两大功能。
32.HIV的宿主细胞是什么?HIV进行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什么?其“遗传信息流”的模板及原料分别由谁提供?提示:HIV的宿主细胞是T淋巴细胞,该病毒进行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宿主细胞的核糖体,其“遗传信息流”的模板由病毒自身提供,原料由宿主细胞提供。
33.RNA与D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RNA中含有核糖和尿嘧啶,DNA中含有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
34.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2条途径:一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二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35.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属于基因突变的哪种类型?提示:属于碱基对的替换。
36.基因突变一定改变生物的性状吗?请举例说明。
提示:不一定。
如果基因突变后形成的密码子与原密码子决定的是同一种氨基酸,则不会导致性状的改变;若基因突变为隐性突变,如AA→Aa,也不会导致性状的改变。
37.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是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原因是这三种情况下细胞内的遗传物质都发生了改变。
38.基因突变: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39.基因突变的意义: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40.基因突变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缺失有何区别?提示:①基因突变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是基因内部结构的变化,该基因还存在,只是变为原基因的等位基因或其他基因;而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缺失是某个基因或染色体片段重复出现或减少。
②基因突变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属于分子水平的变化,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缺失属于细胞水平的变化,在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
41.若果蝇的某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X染色体和Y染色体没有分离,最终形成的精子中含有的是不是一个染色体组?提示:不是。
42.若想大幅度改良某一品种,使之出现前所未有的性状,如何设计育种方案?提示:大幅度改良某一品种,使之出现前所未有的性状需采用诱变育种。
43.动物中优良品种的选育与植物的杂交育种有什么不同?提示:植物的杂交育种一般需要连续自交,既保留了优良品种,又能不断提高纯合比例;动物如果需要获得隐性个体,一旦出现即是所需,如果需要获得显性个体,可以通过一次测交实验来鉴定其是否为纯合优良品种,与植物有较大区别。
44.如何利用基因型分别为TTrr和ttRR的亲代个体培育出具有双隐性性状的优良植株个体?大约需要几年?提示:两亲本个体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中出现的具有双隐性性状的植株即为所选植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