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暖通专业统一技术措施

暖通专业统一技术措施

暖通专业统一技术措施
一、地下车库
1. 设置原则:
2. 排风及送风机房面积:
二、地下需要设计空调房间
1. 设置原则:
2. 机房面积:
三、地下仅设计通风及防排烟房间
1. 设置原则:
2. 机房面积:
四、地下室设备房
1. 设置原则:
2. 机房面积:
五、机械防排烟
1、需设置防烟设施的部位:
1)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防烟楼梯间设加压送风其前室可不设);
2)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
3)高层建筑的封闭避难层(间);
4)人民防空工程中避难走道的前室;
5)封闭楼梯间不能自然通风时按防烟楼梯考虑。

2、以上部位可开启外窗面积满足自然通风要求时,宜优先采用自然通风方式:
1)除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外,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
2)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利用敞开的阳台、凹廊自然通风时,该楼梯间可不设防烟设施;
室外
房间
带阳台的防烟楼梯间带凹廊的防烟楼梯间
3、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场所,其自然通风口的净面积应满足以下规定:
1)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不应小于2.0m2,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 m2;
2)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内可开启外窗的总面积之和不应小于2.0 m2,且顶层可开启面积不宜小于0.8 m2。

3)除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外,避难层(间)应设有两个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或百叶窗,且每个朝向的自然通风面积不应小于2.0m2。

4)中庭、剧场舞台可开启外窗的总面积不应小于该中庭、剧场舞台楼地面面积的5%;
5)需要排烟的疏散走道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走道面积的2%;
6)需要排烟的房间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面积的2%;
7)其他场所,宜取该场所建筑面积的2~5%;
8)建筑面积大于500m2且净空高度大于6m的大空间场所,不应小于该场所地面面积的5%。

4、建筑面积大于500m2且室内净高大于6m的中庭、展览厅、观众厅、营业厅、体育馆、客运站、航站楼等公共场
所采用自然排烟时,应设置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或由其他电动设施控制启闭的自动排烟窗。

自动排烟窗附近同时应设置便于操作的手动开启装置。

5、需设置防烟设施的部位风量风井参数
注意:
1)以下表格风量按照开启2.00m×1.60m的双扇门确定。

当采用单扇门时,其风量可乘以0.75系数计算;当有两
个或两个以上出入口时,其风量应乘以1.5~1.75系数计算。

开启门时,通过门的风速不易小于0.7m/s。

2)如果防烟楼梯间为剪刀楼梯间,则防烟楼梯间的加压送风量应乘以2.0系数。

3)超过32层时,需分段设置加压送风系统。

4)风井需安装风口的墙体净宽度不小于500mm。

(一) 防烟楼梯间(前室不送风)加压送风
说明: 1. ( ) 内数值为剪刀楼梯间合用一个风井时的面积。

2.地下室楼梯间与地上合用时风井面积应增加0.5 m2
(二) 防烟楼梯间及其合用前室分别加压送风
说明: 1.( ) 内数值为剪刀楼梯间合用一个风井时的面积。

2.地下室楼梯间与地上合用时风井面积应增加0.35 m2
(三) 消防电梯前室加压送风
(四) 防烟楼梯间自然排烟,前室或合用前室加压送风
六、主要送、排风口距离
1、进、排风口的底部距室外地坪不宜小于2m,当进风口设在绿化带时,不宜小于1m。

2、事故排风的排风口与机械进风系统的进风口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m。

当进、排风口的水平距离不足20m时,
排风口必须高出进风口,并不得小于6m。

3、当进、排风口在同侧时,排风口宜高于进风口6m。

4、进、排风口在同侧同一高度时,水平距离不宜小于10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