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施工方案

(完整版)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施工方案

C段(原城南大道红绿灯至长塘路口)公路改建工程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施工方案编制:审核:日期:市公路工程有限公司C段公路改建工程项目部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工程概况 (1)三、工程数量 (2)四、施工工期 (2)五、施工方案 (2)六、质量控制方法和措施 (10)七、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2)八、环境保护、文明施工措施 (18)一、编制依据1、《C段公路改建工程施工图》;2、《C段公路改建工程施工招标文件》;3、《C段公路改建工程施工合同及协议书》;4、《公路路面基层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TJ034-2000;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6、《国家现行设计规范、施工规范、验收标准》;7、现场调查的相关资料、其他相关依据。

二、工程概况C段(原城南大道红绿灯至长塘路口)公路改建工程(K0+000~K1+432.5),本项目起点为城南大道红绿灯处,路线由北往南方向基本沿旧路布设,沿线经过竹子屈、大屈长塘,终点位于长塘路口,路段全长1.4325公里。

项目采用二级公路结合城市主干道技术标准,设计速度60km/h。

一般路基宽度为50m,横断面布置为:(路线起点至城南桥起点,K0+000~K0+499段)中央分隔带2.0m+机动车道单幅三车道和右转弯车道15.0m(0.5+4X3.5+0.5)+侧分带3.5m+非机动车道5.0m+人行道5.5m (其中5m人行道为建筑退让区,施工时应先与沿线业主协商建设);(城南桥起点至路线终点,K0+499~K1+433段)中央分隔带2.0m+机动车道单幅三车道11.5m(0.5+3X3.5+0.5)+侧分带 3.5m+非机动车道5.0+人行道4.0m。

桥涵设计荷载为公路-I级,中小桥、涵洞及路基设计洪水频率为1/100,桥涵与路基同宽。

三、工程数量本分项工程为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其中机动车道及平面交叉厚度20-28cm,数量为21015m2;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厚度为15cm以内,数量为26831m2。

四、施工工期计划开工日期:2017年10月15日计划完工日期:2018年05月10日其中右幅计划工期为2017年10月15日-2017年11月30日;左幅计划工期为2018年03月25日-2018年05月10日五、级配碎石垫层施工方案1、施工前准备(1)下承层准备a、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的下承层表面应平整、坚实,具有规定的路拱,下承层的平整度和压实度应符合规定要求。

b、清扫下承层面上的杂物,确保摊铺工作面清洁;c、用洒水车洒少量的水,保证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时下基层表面湿润且无积水。

(2)测量a、在基层边缘以外30cm处,直线段每隔10m,平曲线段每隔10~15m钉基准铁桩,铁桩直径Φ15-25mm,长600mm,铁桩一端制成尖装。

b、测量高程后用螺栓将横梁固定在铁拴上,横梁亦为铁制(Φ12-Φ15mm,长300mm),固定好的横梁呈水平状。

c、在基准桩横梁上设Φ3mm钢丝绳做为基准线。

d、基准线钢丝绳两端用紧绳器拉直绷紧、其拉力应不小于800N。

施工中做好基准桩、线的保护工作。

(3)人员准备: 见主要管理人员配备一览表(4)机械设备:见机械设备配备一览表2、施工工艺流程材料试验和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备料、拌和机具安装调试→测量定位→底基层检验合格→试验路段、总结施工工艺→水泥稳定碎石料拌和→运输→摊铺机铺筑→碾压→压实度测试→养生→弯沉、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检测→自检合格→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下道工序施工。

3、拌和及运输在正式拌和之前,先调试稳定土拌合站,使混合料的颗粒组成和含水量都达到规定的要求,并且备好的集料最大粒径和级配都应符合要求。

配备专门人员每天拌和前进行含水量测定,及时调整向拌和室中添加的水量,使拌和均匀。

在施工前,应对集料进行下列试验:颗粒分析检测、液限和塑性指数检测、相对密度检测、重型击实试验、压碎值试验、有机质含量试验、硫酸盐含量试验。

对水泥应试验其标号和终凝时间。

只有经试验证明集料级配、配合比各项符合要求后才能进行施工。

拌和站距主线最远处有3.1km左右,我部准备用自重15t 的自卸车把已拌和的混合料运送到铺筑现场。

当气温较高时,对运输车上的混合料应用编织布覆盖,以防止水分过分蒸发。

4、摊铺及碾压对于基层20cm厚我部计划用人工配合摊铺机摊铺,摊铺机两侧走双基准线中央用铝合金支架为基准梯队式进行摊铺,确保平整度。

摊铺机装有自动调平装置和预压实装置。

一般路段每10m设一基准线立柱,弯道处每5m按施工标高悬挂基准线,确保基准线立柱牢固,不得松动。

为保证基准线紧绷,紧线器上安装测力装置。

基准线拉力不小于800N,这样,将会使基准线的下垂度不大于1mm,并使紧线器间距不大于200m。

摊铺中严格控制前进速度,使摊铺能连续进行,尽量不停顿,并注意控制基层在延滞时间内(即拌和开始到碾压完成不超过水泥初凝时间)。

并在每台机后配4人专门消除摊铺过后粗细集料离析的现象,对局部粗集料“窝”应该铲除,并用新混合料填补。

一般摊铺30~50m即进行碾压,做到摊铺一段,碾压一段。

(1)用振动压路机配合紧跟混合料的摊铺面进行碾压。

开始用振动压路机不振进行稳压1遍,弱振1遍,然后强振碾压4-6遍,静压1遍。

碾压时压路机由横坡度低的一侧向高的一侧碾压,碾压范围应较基层边缘宽出10cm,碾压时重叠1/2轮宽,碾压速度1.5-1.7km/h。

(2)在操作中应做到三块,即快运输、快摊铺、快碾压。

以确保从向拌合机内加水拌合到碾压终了延迟时间不超过3小时。

(3)对于路肩墙、水沟等压路机难以压实地段我项目部将配置直立式手扶夯实机具,配备相关人员负责夯实,保证压实度。

5、施工横向接头处理(1)摊铺混合料时,中间不宜中断。

如因故中断时间超过2小时和每天作业完毕时的摊铺末端进行接茬处理。

此时摊铺机应驶离混合料的末端。

(2)操作人员将末端混合料横向切齐,紧靠混合料放两根方木,方木的高度与混合料的压实厚度相同,然后将末端混合料整平且符合设计高程。

(3)方木的另一侧用砂砾(或碎石)回填整平长约3m,其高度稍高出方木。

(4)将混合料按高程碾压密实,然后将方木和砂砾材料除去,并将底基层清扫干净。

(5)摊铺机返回到已压实层的末端就位后开始摊铺新的混合料。

(6)如摊铺中断后因故未能按上述方法处理横向接缝,且中断时间已超过2小时,先将摊铺机驶离,将未压实的混合料边铲除边用3m 直尺检测平整度,将以碾压密实且高程、平整度符合要求的末端挖成一横向与路中心线垂直的向下的断面,然后摊铺机就位铺筑新的混合料6、养生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每一段碾压完成并经压实度检查合格后立即开始不少于7天养生,采用毛毯覆盖洒水车经常洒水养生,保证基层始终保持潮湿状态,养生期间,封闭交通。

表5.1 水泥稳定基层和底基层实测项目表5.2 主要管理人员配备一览表主要人员配备情况一览表表5.3见机械设备配备一览表机械设备配置表六、质量控制方法和措施该分项工程严格按照我部制订的质量目标---单位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95%以上,做优良工程。

6.1工程质量自检,抽检体系6.1.1工程自检是每一个项目施工的必须步骤,每一个项目的每一个工序完成后,必须由质检人员检查后填写相关质量检验表,向驻地监理办工程师进行检验申请,经监理工程师鉴认后,方可进得下一步的施工。

同时做好工程施工原始记录,验收流程如下:6.1.2为保证自检制度能真正落实,我公司将采取如下措施:1)项目质检部设置本工程专职质检负责人,质检人员持证上岗,每日对工地各部位、各工序进行巡检,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必要时,下达整改通知书,依整改通知书跟踪检查,负责到底,同时各班组施工员兼职自检员,负责具体工序的施工及自检。

2)严格按验收制度对各工序进行验收,从上到下,层层以书面形式通知、签字确认各工序质量是否合格,合格后持工序检验表报监理验收,得到合格签证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3)工程质量管理流程图(见下图)质量检查程序框图6.2 工程质量控制措施质量控制应注重施工前和施工中的过程控制,以预防为主,加强对工作质量,工序质量和中间产品质量的检查,以良好的工作质量保证工序质量,促进工程质量。

6.2.1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加强施工队伍的质量教育,提高整个施工队伍的质量意识,使每个施工员及管理人员都明白本岗位的职责及要求,达到质量标准。

6.2.2施工方案确定后,由总工程师或现场主管工程师召集技术、管理人员学习工程图纸、工程的施工方案和方法、技术规范、质量要求,做好每个环节的交底工作。

6.2.3材料是保证质量的关键措施,各种材料应严格按规范试验,合格才能使用,所有材料都要有检验、试验报告。

1)凡发往施工现场的工程材料均附有出厂合格证,并按规定在开工前根据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规范、规则和验收评定标准要求进行鉴定,合格后才准使用。

如遇特殊情况,对不符合技术要求的材料,可提出试验结果和意见,报送领导会同现场设计、监理人员共同处理。

2)对于具有出厂合格证的建筑材料,仍需抽样检验,如遇下列情况之一者,必须试验合格后方准使用。

①由于运输保管不当或超期储存可能发生变质。

②材料外观有变质现象。

③某些新产品(如外加剂)的性能和效果不熟悉或有疑问。

6.3 质量管理机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机构图七.施工安全保证措施7.1安全保证体系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需要,结合现场的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环境等因素,项目部成立了安全生产小组执行项目部的安全管理规定。

在涵洞施工中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层层监控,责任到人,确保在本标段施工的整个时段中,保证无任何人员伤亡事故,无任何机械重大事故的发生。

7.2 安全生产保证措施7.2.1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①遵守国家安全法规,坚决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生产总原则。

项目经理为项目安全第一责任人,安全责任重大。

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包括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专职安全员的安全领导小组。

任命经专业培训合格的专职安全员负责施工现场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

②建立安全生产奖罚制度。

③建立施工作业的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7.2.2根据工地施工特点制定安全预防措施①制订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包括各机械安全操作规程等);②设立特殊作业专职安全员;③针对交通安全方面设立交通安全员;④安全重点项目必须先制订专项安全措施后才开始施工。

7.2.3加强宣传教育,开展员工安全培训广泛开展安全生产方面的宣传教育,定期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使广大职工真正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必要性,懂得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科学知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自觉遵守各项安全生产法令和规章制度。

通过宣传和安全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生产安全意识,按标准要求施工,避免不良操作行为,要求本工程范围内的施工人员持证上岗,保证员工安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