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工程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交底
XX公司
XX项目部
2016年12月1日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交底
一、工程概况
XX项目的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采用水泥稳定碎石为路面工程基层,其中路床为土基的路段机动车道采用20cm3%水泥稳定碎石+30cm5%水泥稳定碎石为基层,非机动车道采用15cm级配碎石+25cm5%水泥稳定碎石为基层;路床为岩石的路段机动车道采用30cm5%水泥稳定碎石为基层,非机动车道采用25cm5%水泥稳定碎石为基层。
二、施工方案
1.施工前满足的条件
①最后两个月连续四次沉降观测,每次沉降值<5mm(每两周观测一次)。
②路床顶弯沉值不大于200(1/100mm)、路床压实度≥95%(重型压实标准)。
③施工应满足《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的有关规定。
2.原材料要求
①水泥
水泥可以采用或级普通硅酸盐水泥,且宜选用初凝时间三小时以上,终凝时间较长(宜在六小时以上)的水泥,不得采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或者受潮变质的水泥。
②集料
集料采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碎石,其压碎值不大于30%,单个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大于,有机质含量不宜超过2%,塑性指数小于6%,液限指数小于28%,集料级配范围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骨架密实型水稳碎石层的集料级配范围及技术指标
③水
④水应洁净,不能含有害物质,来自可疑水源的水应该按照《公路工程分析操作规程》要求进行试验,一般可以采用饮用水。
⑤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技术要求
5%水泥稳定碎石采用的水泥剂量为5%,基层压实度≥97%(重型压实标准),七天浸水(试件在20℃下保湿养生六天后,再浸水一天)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的标准值不低于.
3%水泥稳定碎石采用的水泥剂量为 3%,基层压实度≥95%(重型压实标准),七天浸水(试件在 20℃条件下保湿养生六天后,再浸水一天)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的标准值不低于。
3.配合比设计
根据施工技术规范及设计要求,取工地实际使用的水泥、集料委托有检测单位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养生7天,强度等指标达到要求后,报监理工程师认可,并通过试验段确定材料配比设计的合理性,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4.试验路段
在正式开工之前,进行100米试验段的试铺,根据成功的试铺结果确定出用于施工的集料配合比例、标准的施工方法、最佳的机械组合、最佳的碾压遍数、最佳的碾压程序、最佳的人员配备、合理的摊铺速度、材料的松铺系数、每一作业段的合适长度、一次铺筑的合适厚度。
5.测量放样
中线测量,根据中线和设计宽度测定出边缘位置,在底基层上每10米设一桩,进行水准标高测量放样,并据此标高在钢丝支架上挂上钢丝(钢丝要求用4mm钢丝,每根的长度不超过200m,而且在施工前一定要拉紧,挠度不大于,拉力应不小于800N),作为摊铺施工的一条基准线。
6.拌合混合料
混合料拌和均匀,配合比按经监理工程师同意的重量比掺配,在正式拌制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之前,先调试所用的厂拌设备,使混合料的配合比、含水量、水泥剂量都达到规定的要求,且混合料拌和时的水泥剂量按试验确定的剂量增加%,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如调整级配,须得到监理
工程师批准。
拌和时混合料的含水量略大于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室内试验所确定的最佳含水量%~1%,以补偿摊铺及碾压过程中的水分蒸发。
7、运输混合料
采用自卸汽车进行混合料的运输,每天开工前要检查车辆的完好性,并将车厢清洁。
运输车辆的数量要保证摊铺需要,有充足的补充。
在拌和站料仓接料时车辆应前后移动,分三次装料,避免混合料严重离析。
在运输过程中,根据天气情况和运距等,采取面毡覆盖措施,防止水分蒸发。
必须保证车内混合料在初凝时间内运到工地。
料车在底基层上应低速、匀速行驶,不可急刹车、急停和冲撞摊铺机。
8.混合料摊铺
①施工前应通过试验确定压实系数。
水泥稳定碎石的压实系数宜为~。
②宜采用专用摊铺机械摊铺。
③水泥稳定土类材料自搅拌至摊铺完成,不得超过3h。
应按当班施工长度计算用料量。
④上层摊铺应在下层养护7d后,方可摊铺上层材料。
⑤在摊铺机后面应设专人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特别应该铲除局部粗细集料“窝”,并用新拌混合料填补,严禁使用薄层贴补法找平,局部低洼处应翻松后填补新拌混合料碾压。
9.压路机碾压成型
①碾压时的含水量应在等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时进行。
②直线和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段,应由两侧向中心碾压;设超高的平曲线段,应由内侧向外侧碾压。
③水泥稳定土结构层应用 12t 以上的压路机碾压。
用 12~15t 三轮压路机碾压时,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超过 15cm;用 18~20t 三轮压路机和振动压路机碾压时,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超过20cm;对于水泥稳定中粒土和粗粒土,采用能量大的振动压路机碾压时,或对于水泥稳定细粒土,采用振动羊足碾与三轮压路机配合碾压时,每层的压实厚度可以根据试验适当增加;压实厚度超过上述规定时,应分层铺筑,每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为10cm,下层宜稍厚。
对于稳定细粒土,以及用摊铺机摊铺的的混合料,都应采用先轻型、后重型压路机碾压。
④宜在水泥初凝时间到达前碾压成活。
⑤压实后表面平整无轮迹或隆起,且断面正确,路拱符合要求。
⑥碾压过程中,表面应始终保持潮湿,若表面水分蒸发得快,要及时补洒少量的水。
⑦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和急刹车,以保证表面不受破坏。
⑧任何未压实或部分压实的混合料未扰动地放置3小时以上或被水淋湿的部分均清除并更换,清除的混合料废弃。
10.接头处理
①每天施工完毕时,应在稳定土当天施工段末端紧靠混合料放两根方木,方木高度与混合料的压实厚度相等,整平紧靠方木的混合料,方木另一侧用砂砾石或碎石回填3米左右,高度高出方木几厘米,然后将混合料压实。
②重新开始基层混合料摊铺之前,将砂砾石或碎石回填料和方木清除,并将下承层清理干净,重新开始摊铺混合料。
③如摊铺中断后因故未能按上述方法处理横向接缝,且中断时间已超过2小时,先将摊铺机驶离,用3m直尺检测平整度,将已碾压密实且高程、平整度符合要求时末端垂直切除成与路中心线垂直的向下的断面,并清扫干净,然后摊铺机就位铺筑新的混合料压实。
11.养护
稳定基层混合料碾压完成后,要及时洒水养生,洒水次数及间隔时间视气候、气温等实际情况而定,以表面保持潮湿为宜,切忌时干时湿,养生期不少于7天,养生期间实施道路封闭,禁止车辆通行。
三、质量管理点
施工单位要配备业务熟练,政治素质高的工长和技术人员担任拌和、摊铺、检测等工序负责人,并落实责任,制定责任制奖惩制度,严格奖惩,及时检查及时处理,水泥稳定碎石达不到质量标准要求的坚决返工,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质量管理点
质量管理点要由专人负责落实责任制,制定奖惩制度,检查制度。
具体管理点如下:
(1)原材料试验:①水泥②碎石集料。
(2)施工中矿料级配偏差控制。
(3)施工中水泥用量偏差控制。
(4)拌和站及料场管理。
(5)水稳集料出厂拌和均匀性控制。
(6)水泥稳定碎石强度试验。
(7)路面清扫控制(包括做土模或支方木)。
(8)中线平面偏位控制。
(9)各种所用机械日检查情况及保养加油情况,特别是关键机械如拌和站、发电机、摊铺机、压路机等。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签字栏
交底日期: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