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五大戏剧教学内容

中国五大戏剧教学内容

21
2、 黄梅戏以歌舞并重为特色。湖北黄梅采茶调发展而成。黄梅戏, 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它发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黄梅多云 山,与鄂东和赣东北的采茶戏同出一源,其最初形式是湖北黄梅一带的 采茶歌。黄梅戏用安庆语言念唱,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 有丰富的表现力;黄梅戏的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 黄梅戏来 自于民间,雅俗共赏、怡情悦性,她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清新的乡土风 味感染观众。
你不懂戏曲胡说八道
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
气的爷爷胡子直往脸上翻
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喳喳哇…… 说实话京剧脸谱本来确实挺好看
老爷爷你别生气 允许我分辨 就算是山珍海味老吃也会烦
可唱的说的全是方言怎么听也不懂 艺术与时代不能离太远
慢慢腾腾咿咿呀呀哼上老半天 乐队伴奏一听光是锣鼓家伙
要朝新要发展
哇呀呀……
金色的猴王银色的妖怪
看见那舞台上面好多大花脸 红白黄绿蓝颜色油的脸
灰色的精灵笑哈哈……好哇哇…… 我爷爷生气说我纯粹这是瞎捣乱
一边唱一边喊
多美的精彩艺术中华瑰宝
哇呀呀呀呀
就连外国人也拍手叫好
好象炸雷其实大家就像在耳边
一个劲的来称赞
蓝脸的多尔礅盗玉马
生旦净丑唱点做打手眼身法功夫真是不简单
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1. 上古原始社会的民间舞蹈。 2. 奴隶社会的祭祀性的歌舞 特点是全是男人滑稽(优孟衣冠)
4. 汉代“百戏”繁荣
4
5. 盛唐南北文化空前融合,中外文化大规模 交流( “梨园子弟”)
6. 宋金年间多种形式歌舞杂戏进一步融合产 生了“宋杂剧”。
让那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大家都爱看
咙个哩个三大件
民族遗产一代一代往下传
这怎么能够跟上时代跟上潮流
一幅幅鲜明的鸳鸯瓦
吸引当代小青年
一群群生动的活菩萨
紫色的天王托宝塔
一地地钩庙一点点夸大
15
绿色的魔鬼斗夜叉
一张张脸谱美佳佳……哇哈哈……
3、 京剧的流派、名家(分京派和海派)
“老三鼎甲”“老生三杰”: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 “后三鼎甲”“老生新三杰”:谭鑫培、孙菊仙、汪桂 芬 “四大须生”: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 “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
唱腔分:花腔、 彩腔、正腔。 剧目:《打猪 草》、《天仙 配》、《女驸马》 演员:严凤英
22
23
24
25
3、 豫剧东调和西调两大支流。也称“河南梆子”、 “河南高调” 以梆子击节、板胡为主要伴奏乐器。
剧目:《穆桂英挂帅》、《朝阳沟》 《谁说女子不如男》 演员:常香玉、马金凤 陈素真
崔兰田 阎立品 豫剧界‘五朵金花“
威涛
28
5、评剧习称"蹦蹦戏"或"落子戏",又有"平腔梆子戏"、"唐山 落子"、"奉天落子"、"平戏"、"评戏"等称谓。1935年蹦蹦戏 在上海演出时,因为上演剧目多有"惩恶扬善"、"评古论今"的 新意,采纳名宿吕海寰的建议,改称"评剧"。
剧目:《杨三姐告状》 演员:成兆才《秦香莲》、《杜十 娘》、《马寡妇开店》、《花为媒》、《卖油郎独占花 魁》、《刘巧儿》、《小女婿》
三、中国戏剧
(一)、中国戏剧的产生、发展和特点
(二)、京剧
(三)、其它剧种
——昆剧、黄梅戏、 豫剧、越剧、粤剧、 秦腔、川剧、湖南花 鼓戏、汉剧、晋剧、 江西采茶戏、藏戏、 评剧、话剧
1
(一)、中国戏剧的产生、发展和特点
1、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
中国戏剧 希腊悲喜剧 印度梵剧
2
2、中国戏剧的产生、发展与特点起源
北方杂剧(金院本)和南方杂剧 “南曲戏文”“温州杂剧”“永嘉杂剧” 南戏中的《王魁》《赵贞女蔡二郎》《张协状 元》 ——中国戏剧成熟的标志
5
7. 元代是黄金时代,出现元曲(北杂剧、北曲) 《窦娥冤》、《汉宫秋》、 《墙头马上》 、 《倩 女离魂》 王实甫的《西厢记》
8. 明代传奇戏出现,使中国戏剧发展进入一个新 的阶段。
传统剧目:《四郎探母》、《武家坡》、《群英会》、 《空城计》、《三贫口》、《打渔杀家》、《逼上梁 山》、《三打祝家庄》
梅兰芳的旦行艺术和余叔岩、杨小楼的生行艺术代表 着京剧艺术的鼎盛时期
8
2、 京剧的特点
贵妃醉酒 视频
——京剧选段
9
(2)京剧的角色、脸谱、四功与五法角色 生: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
16
4、 “四大名旦”代表剧目
梅兰芳:《贵妃醉酒》、《霸王别姬》 程砚秋:《锁麟囊》、《荒山泪》 荀慧生:《红娘》、《杜十娘》 尚小云:《梁红玉》、《昭君出塞》
17
京剧以虚拟和程式为主要表演特征
18
(1) 时空的虚拟
19
(2) 人物的虚拟 “三步五步走遍天下,十个八个千军万马”
20
(3) 道具的虚拟
26
豫剧 谁说女子不如男
27
4、越剧越剧是中国五大戏曲种类之一,是目前中国第二大剧 种。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 真切动人,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 主,艺术流派纷呈。
剧目:《梁山伯与 祝英台》、《红楼 梦》、《祥林嫂》 演员:袁雪芬、尹 桂芳、傅全香、茅
9. 清代争奇斗艳。形成了昆腔、高腔、柳子腔、 梆子腔、皮黄腔五大声腔体系。
6
(二)、京剧(原称皮黄、京调)
1、京剧的产生与发展
2、京剧的特点
3、 京剧的流派、名 家(分京派和海派) 4、 “四大名旦”代 表剧目 5、 怎样欣赏京剧
7
1、京剧的产生与发展
四大微班:三庆班、四喜班、春台班、和春班
由唱微调为主,徽汉合流,形成皮黄腔,出现京剧。
10
旦:惟一的扮演女性人物的行当。分:正旦、花旦、武旦、 彩旦、老旦等。
11
净:性格品质或相貌有特异之处的男性人物,又称“花脸”、 “花面”。分:正、副、武。 丑:化装鼻梁抹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与净角的大花脸 (正净)、二花脸(副净)并称“三花脸”。
12
脸谱: 红色:忠勇;黑色:粗直;白色:奸诈。主要用于净角。
关羽(红整脸)
白虎(白色象形脸) 张飞(黑十字门蝴蝶脸)
13
功法:“四功五法”。――我国戏曲演员的基本素养。 四功:唱、念、做、打。 唱,要求字正腔圆、吐字清楚。 念:也称“道白”, 做:即表演 打:武打。 五法:手、眼、身、步、法
14
音频 京剧 歌曲 说唱脸谱 说唱脸谱.aac
那一天爷爷领我去把京戏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