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国际油价大幅下跌的双重作用,当前油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重心是将不断涌现的信息新技术运用到油田信息化建设中去,为油田企业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因此,从油田信息化发展实际状况出发,明确信息化发展方向和建设中的关键点,对油田企业未来信息化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信息化建设;大数据;互联网+;智能油田自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在油田企业中得到了广泛、有效的使用,为石油勘探开辟技术的进步起到重要作用。
进入 21 世纪,物联网、云计算、挪移应用、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涌现,油田信息化也由“数字油田”迈向“智能油田”建设新征程,在这场新的技术革命中,信息化技术还将继续扮演重要角色。
因此,研究油田企业未来几年的信息化建设方向和策略,做好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对指导未来几年信息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上世纪 90 年代末,数字油田、智慧油田等字眼开始频繁浮现在与油气信息相关的会议或者报导中,国外石油公司对于 21 世纪油田行业信息化的展望和具体项目很快被从事油田信息化建设的人们所熟知,例如英国石油公司(BP)的“FieldofTheFu ture”、壳牌石油(Shell)的“SmartFields”、挪威国家石油公司(Statoil)的“IntegratedOperations”等。
此时,国内的石油企业正处于大规模进行专业数据库及相关应用系统建设的阶段,受到国外数字油田概念的冲击,从事油田信息化建设的专业人士开始对国内数字油田建设进行研究并付诸实践, 2003 年摆布,国内各油田企业开始大规模进行数字油田的建设实践,这也标志着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进入从离散到集成、从局部到整体的转折期。
此后的十年时间,国内从事数字油田建设的专家学者们不断探索总结,建立起了中国数字油田的基本理论体系、摸索出一套建设方法和相关技术、也取得了众多的建设成果。
企业级的数据中心和各类应用系统建设成为这一时期信息化建设的主题。
随着“数字化井场、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油藏”等一些列数字化概念的提出,全面数字化成为一种趋势和潮流,“让数字说话,用数字管理”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推动数字油田建设不断前进。
自 2022 年以来,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开始大规模、成熟化的投入应用,油田信息化也逐渐从数字化逐渐向智能化方向转变,成为国内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发展方向。
从为什么要建智能油田、要达到的目标、智能油田的判断标准以及智能化业务场景设计方面形成为了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
新疆油田成为国内第一家将智能油田落实到具体项目中的油田企业。
中国石化也积极进行了智能油田建设探索,胜利油田以“数字提升、智能引领”为总体目标,本着集成、协作、优化的原则,强化顶层设计、继承发展,形成为了智能胜利规划构想,并积极开展了信息化配套建设。
国内大多数油田企业都掀起了对智能油田研究探索的高潮,并依据自身特点积极开展了智能油田的规划设计工作。
因此,不断的调研分析、交流学习、理论研讨成为近期的主要工作。
国内油田企业在数字化、智能化的进程上比较缓慢,原因有两个,一是国内油田企业的体制及管理模式与国外不同,在应对变革方面,总是表现的迟缓一些。
智能油田真正开始了以业务为驱动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带来的是油田业务管理的变革,人一旦离开了这个体系,你的业务就无法正常开展,因为你已经没有了开展业务活动的平台或者环境,无法有效跟体系中的其它资源进行有效沟通。
正因为这种变革是触及到业务管理模式的变化,而非简单的信息化的升级,所以在国内传统油田企业的管理体体制下,这种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是需要一定的改变时间。
二是国内的自动化、信息技术本身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在技术发展及应用上我们本身就存在滞后,这种滞后也导致了我们很难在相同的时间条件下去彻底理解和消化新的技术和理念带来的冲击。
一方面要应对国外新技术、新理念的冲击,一方面要立足自身条件进行探索发展,这十几年来,国内油田信息化研究及建设人员走过了一条艰难蜿蜒的探寻之路,也取得了不少值得骄傲的成绩。
值得高兴的是,随着国家层面上对信息化工作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我们与国外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而传统油田企业也在积极寻觅转型发展的新方式,这一切,都在为油田企业信息化创造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
自 2022 年 6 月以来,国际油价“断崖式”下跌,给国内油田企业盈利能力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低油价宛如“放大镜”,暴露出我们原油成本高抗风险能力弱、机构多、用工总量大等深层次矛盾。
国内油田企业也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纷纷转变思路,寻求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管理模式,迫切要求加快转变发展理念。
信息化作为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与油气生产和勘探开辟管理深度融合,将在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释放发展潜力上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此外,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必须关注,那就是本次国际油价下跌的暗地里所预示的世界能源结构革命的问题。
本次油价下跌最大不同点是全球新能源对石油的替代正在加速进行,发达国家对化石能源需求浮现结构性减少趋势。
统计数据显示,仅美国 2022 年在风能、太阳能、与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高达 2500 亿美元。
过去 5 年,美国可再生能源平均销售额上升了 49%,而石油、天然气、煤炭销售额仅上升 9.4%,石油发电量较 2003 年水平下降 88%,一系列的数据说明,世界经济对石油的需求在不断下降,而石油的消费重心也逐渐由西方转移到东方,整个世界的能源结构与消费体系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低油价将成为一种常态而存在。
对于传统的油田企业,更需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得先机,实现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用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对内推动生产和管理向网络化、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转变;对外打造多业态的商业服务新模式,实现从生产创造商向综合服务商转变。
因此,在面对当今世界能源格局发生重大变革的今天,必须对油田信息化建设做出更深的理解和判断,对智能油田也需要赋予新意,信息化建设需要更加注重开放、共享、便捷、高效,注重投入产出比,让先进的理念和信息化技术、手段真正融入到业务中去,真正将“两化”融合为“一体化”,才干真正匡助油田企业走出困境,持续向前发展。
自从信息技术在油田企业广泛应用以来,几乎在每一个阶段,信息化建设者们都在思索一个问题,那就是: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是什么?固然,在每一个阶段,信息化技术本身的发展及企业管理模式不同,我们得到的结论都是不尽相同的。
建设“数字油田”、打造“智能油田”,这些耳熟能详的口号也许很好的诠释了不同阶段人们对于油田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期盼和定位。
但显然这些定位都是站在信息技术本身的角度来考虑的,然而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是不可预见的。
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发展,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建立数字化、智能化的企业生产运营新模式,不是为智能化而智能化,而是要提升管理效益和资源配置效率,就才是真正的智能化。
它不是一堆新技术应用的外在表现,而是真正的业务能力和管理理念的升华。
所以,是时候将目光暂时从眼花撩乱的信息新技术上面移开一下了,需要从油田企业业务本身来出发,子细想想什么才是真正的需求和目标。
不管时代怎么变迁,信息技术如何发展,油田企业提高业务效率、改善管理水平、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目标始终没有改变,正是不断追求效率和效益的根本目的才导致了技术创新,而新技术的浮现反过来又促进了业务模式的改变和管理模式的提升。
但遗憾的是,国内油田企业在这方面的结合上不够密切,一是由于传统管理体制变革较缓慢,二是新技术引进及发展的滞后所导致。
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油田企业并没有将信息化与业务本身等同起来,而是将信息化作为业务的一种辅助手段或者锦上添花的工具。
而信息化工作也被定位在为业务提供服务、提供支持这个层面上。
业务本身与信息化建设这种松散的结合也导致了信息部门主导建设的部份系统功能不被业务人员认可,业务人员对“数字油田”、“智能油田”并无感同身受的认识,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的现象时有发生。
因此,所谓的信息化发展方向和目标,从根本上来看就是业务发展方向和目标,信息化建设只是为了实现目标而采取的措施和手段。
未来的企业不存在脱离了业务的信息化,也不存在脱离了信息化的业务,业务的变革和需求决定了信息化的基本内容,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又为新的业务变革和新需求提供了新的想象空间。
方向性明确后,我们提出以下关于油田企业未来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第一,要彻底从“信息化建设是信息部门的事”这种传统理念中摆脱出来,要深刻理解“两化深度融合”的意义和要求,各油田企业及相关业务部门要将两化深度融合当成提升管理水平、提高运营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的自身需要,主动提出信息化需求,而不是信息部门来提出需要干什么。
信息化规划是不能脱离了业务规划而单独存在的,要正确理解二者不可分割的内在关系。
第二,要先从整体上理清油田企业自身的业务内容和流程,建立整体业务架构,然后根据企业的根本目标和管理要求,提出如何优化提升,要达到什么样的管理目标和需求,再由信息人员去考虑如何用信息化手段支持,而不是为了建设信息系统而去梳理业务,也不要试图通过建设某一个或者几个信息系统去改变业务本身,惟独业务本身理顺了,变革的方向清晰了,才干刻划出清晰的信息化架构。
第三,不要脱离真正业务需要和现实基础去片面追求新信息技术的应用。
如今,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挪移应用等新技术风头正劲,所以形成一种现象,业内人士在相互交流时,在各种规划、建设方案中都纷纷提出要如何运用这些新技术,似乎不提这些,就不符合时代潮流,不符合发展方向。
但我们还是要清醒的看到,国内油田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真正的差距并非缺少这些新技术的运用,而是没有真正从思想上解决好两化融合的内涵。
因此,新技术的运用是必要的,但一定要建立在两个前提之上:一是业务的真正需要,二是新技术运用的现实条件是否具备。
否则,我们又将陷入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的怪圈:信息化投入不少,但企业整体效益没有提升,两化融合也停滞不前。
以低油价为标志的石油行业经济新常态在一段时期内将继续下去,因此油田企业能否实现发展方式、产业结构和价值构成的重大转变,是油田企业未来实现平稳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又是这个决定性因素的关键组成部分,所以如何统筹考虑,既要尊重历史和现实基础、平稳发展,又要合理、有序地将各种新技术、新理念运用到油田信息化建设中去,是能否实现两化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所在。
[1]檀朝东,陈见成,刘志海,王辉萍,史赞绒,杨若谷.大数据挖掘技术在石油工程的应用前景展望[J]. 《中国石油和化工》, 2022(1):49-51.[2]高志亮,石玉江,王娟,杨倬,姚卫华,高倩.数字油田在中国及其发展[J]. 《石油科技论坛》, 2022,34 (3): 33-38.[3]段鸿杰,马承杰,刘焕宗.油田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应用[J].石油科技论坛 2022,34 (3): 39-44.[4]张林.中国“智能油田”破冰[N].中国科学报, 2022-09-03A3.[5]李洪奇.智能油气田建设实践浅析[R].首届信息化创新克拉玛依国际学术论坛,克拉玛依, 2022作者:罗文磊,隆红霞单位:山东胜软科技股分有限公司本文分析了大型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新挑战,提出了全面引入咨询监理参预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思路,创新地提出了“咨询+监理+PMO”模式,保证大型企业信息化项目建设成果的科学性与先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