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第一章社会心理学导论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潜在影响因素的是()。
A.问题的顺序B.答案的选项C.问题的措辞D.抽样对象的性别D【答案解析】很多研究的结果会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D选项并非是调查过程中潜在的影响因素,而应当总是被关注到的。
二、多项选择题2.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的科学。
A.社会影响B.社会关系C.社会制度D.社会关系AB【答案解析】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思维、社会影响、社会关系的科学。
C选项属于社会学研究的内容。
3.以下属于心理研究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原则的是()。
A.知情同意B.积极引导C.事后解释D.真诚ACD【答案解析】B选项错误,在实验过程中主试应当尽量避免对被试进行价值导引,力求被试做出最真实的反应,而不是根据主试提供方向完成实验,实验过程应当是标准化、无偏的。
三、名词解释4.社会心理学【答案要点】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周围情境影响力的科学,尤其关注个体如何看待他人,如何影响他人。
更确切地说,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如何看待他人,如何互相影响,以及如何与他人互相关联的科学。
5.后见之明偏差【答案要点】后见之明偏差是指一个人在得知结果后夸大自己预测事情结果的能力的倾向性,被称为“我一直都知道”现象。
6.社会表征【答案要点】社会表征是指一个社会广泛持有的思想和价值观,包括假设和文化意识形态。
7.现场研究【答案要点】现场研究是在实验室以外的自然、真实环境中进行的研究。
8.相关研究【答案要点】相关研究是对变量之间自然发生的关系的研究。
9.实验研究【答案要点】实验研究是通过操纵一个或多个因素(自变量),同时控制其他因素(保持它们不变)来寻找因果关系线索的研究。
10.随机分配【答案要点】随机分配是将参与者分配到某一实验条件下的过程中,使所有人都有相同的机会处于某一特定条件下。
11.双重加工【答案要点】双重加工指的是思维、记忆和态度都是同时在两个水平上运作的-一个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另一个是无意识的、自动的。
第二章社会中的自我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与“可能自我”相关的陈述中,不正确的是()。
A.自我图式中包含着可能自我B.自我概念中包含着可能自我C.可能自我包括我们害怕成为的样子D.可能自我包括我们梦想中自己的样子A【答案解析】自我概念不仅包括关于我们是什么样子的自我图式,还包括我们可能会成为什么样子,即可能自我。
我们的可能自我包括我们梦想中自己的样子,比如富有、苗条、充满激情地爱与被爱的自我。
同样也包括我们害怕成为的样子,比如失业的、没有人爱的、学业上失败的自我。
2.“镜像自我”的提出者是()。
A.库利B.米德C.马库斯D.北山忍A【答案解析】社会学家查尔斯·库利以镜像自我这一概念描述个体如何利用“我们以为别人怎么看我们”为镜子来认识我们自己。
之后,社会学家乔治·米德精炼了这个观点,他指出:与我们的自我概念有关的并不是别人实际上如何评价我们,而是我们想象中他们如何评价我们。
马库斯和北山忍主要研究自我的文化差异。
3.“有个人主义的中国人,也有集体主义的美国人”,将中美文化鲜明的分为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似乎过于简单化,可能引发()。
A.偏见B.刻板印象C.刻板印象威胁D.歧视B【答案解析】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义都是中性评价,排除强调负面评价引发的偏见、歧视与刻板印象威胁。
4.小A认定如果未来面对分手,自己会痛苦万分,一蹶不振。
下述概念不能对小A的观点进行合理解释的是()。
A.消极的解释风格B.免疫忽视现象C.防御性悲观主义D.影响偏差C【答案解析】防御性悲观主义强调“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即对未来事件的“悲观预期”是防御性的,是为了促使自己进行有效的应对。
5.弗洛伊德的一则经典笑话:一个丈夫对妻子说:“如果咱们俩中的一个先去世,我想我会搬到巴黎去住。
”能够体现()。
A.自我实现的预言B.自我服务偏差C.自我膨胀D.自我表露B【答案解析】自我服务偏差常体现在与他人做比较的过程中,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的各个方面(如道德水平、能力甚至寿命等)要比平均水平高。
6.如果我们做错了事或是在任务中失败,我们可能会认为这些失误是正常的,以让自己安心,这体现了()。
A.虚假普遍性B.虚假独特性C.自我服务的归因D.自我妨碍A【答案解析】为了进一步增强自我形象,个体常常表现出这样一种倾向:过分高估或低估他人会像我们一样思考和行事的程度,自己做事失败认为是正常的,换做别人也会失败,是虚假普遍性的体现。
7.我们会发现有一些人表现得像社会中的变色龙,不断根据周围环境来调整自己的行为,这会被判断为()程度比较高。
A.自我表现B.自我监控C.自我服务D.印象管理B【答案解析】自我监控是指监控自己的行为,注意他人的反应,调整自己的社会行为以获得社会赞许,和题干的内容匹配,故选择B。
8.居安思危是一种()。
A.防御性悲观B.盲目悲观C.自我服务的归因D.自我妨碍A【答案解析】防御性悲观的人会预测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利用焦虑来激发有效行动的适应价值。
二、多项选择题9.与“知觉到的自我控制”有关的概念包括()。
A.自我效能B.自我决定C.控制点D.习得性无助ABCD【答案解析】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任务(自我效能感强)的人以及那些内控(内部控制点)的人,知觉到的自我控制强,往往有更积极的应对方式并取得更高的成就;习得性无助是历经多次尝试依然改变不了消极结果后产生的一种自我控制弱的体验,相比之下,自我决定是靠成功的控制和改善自我状态的经验来支撑的。
10.人们常常忽视了自己心理免疫系统的速度和力量,事实上,人的心理免疫系统包括()。
A.合理化策略B.看淡C.限制情绪创伤D.原谅ABCD【答案解析】人的心理免疫系统内容丰富,ABCD均是包含其中的,当我们遇到困境的时候能够提供援助的心理能量,这些被我们忽视的心理免疫系统让我们比预期更容易适应挫折。
三、名词解释11.焦点效应【答案要点】焦点效应是指个体往往会把自己看做一切的中心,并且直觉地高估别人对自己的关注程度。
12.透明度错觉【答案要点】透明度错觉是指个体认为自身的情绪总是表现得比实际情况更明显。
13.影响偏差【答案要点】影响偏差是指个体常高估情绪事件的持久性影响,在消极事件之后个体尤其会倾向表现出“影响偏差”。
14.自尊【答案要点】自尊是对自我价值的整体认识,影响我们如何评价自己的特点和能力。
15.虚假独特性现象【答案要点】虚假独特性现象是指在观点方面,个体过高地估计别人对自己观点的赞成度以支持自己的立场。
16.自我表露【答案要点】自我表露是指个体想要向外在的观众(别人)和内在的观众(自己)展现一种受赞许的形象。
17.可能自我【答案要点】可能自我包括我们梦想中自己的样子,也包括我们害怕成为的样子。
18.镜像自我【答案要点】镜像自我是我们根据自己出现在他人面前的样子来感知自我。
19.社会比较【答案要点】社会比较是指通过和他人比较来评估一个人的能力和观点。
20.集体主义【答案要点】集体主义是指优先考虑自己所在群体(通常是大家庭或工作团队)的目标,并据此定义自己的身份。
21.影响偏差【答案要点】高估情绪事件的持久性影响;但其实这些好消息带来的情绪痕迹消失的比自己预期的要快得多。
22.自我效能感【答案要点】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
23.群体服务偏差【答案要点】群体服务偏差是指当各个群体之间进行比较时,多数人都认为自己的群体是最棒的。
24.自我妨碍【答案要点】自我妨碍的含义是通过为日后的失败创造方便的借口的行为来保护自己的形象。
25.习得性无助【答案要点】习得性无助是指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
26.自我价值感权变性【答案要点】自我价值感权变性是指有一些特别的方面(如外表、聪明等)对人们的自尊非常重要。
三、综合题27.试论述社会经验对于个体自我概念的影响。
【答案要点】社会经验主对自我概念的影响主要包括:(1)社会角色的扮演当个体在社会中扮演某一社会角色时,通过自我觉察,使自己的行为逐渐符合该角色,而我们的行为表现又会被自我感觉所接纳,将改角色融入自我概念之中。
(2)社会同一性的获得人是社会动物,具有归属群体的需求,当个体将自身归类到某一社会群体当中,认同自己某一群体成员的身份。
(3)社会比较产生的经验通过与他人的社会比较,我们获得了自己各项特征、能力等水平相对高低的经验。
(4)成败经验社会中的活动会给个体带来成败的经验,个体以此来获得有关自身能力的评价。
(5)他人评价他人的评价可以帮助我们定义自我,个体可能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融入自我概念和行为中。
(6)文化对于西方工业文化中的个体,个人主义十分盛行,个体身份更多是独立的,青春期后个体便离开家庭的帮助,开始定义个人独立的自我;而亚洲、非洲等地区的本土文化则把集体主义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即个人要服从集体,并据此来定义自我。
这种文化孕育了相互依存的自我。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你是INTP还是ESTJ?”“你我MBTI不合,不宜见面。
”22年3月份,一款诞生于78年前的人格测试工具——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BTI)在网络上掀起转发热潮,有媒体评论;“诸如MBTI这类的人格测试,是互联网时代的社交密码,体现了人对群体的归属,个人转发测验结果的目的,正是出于印象管理和建构自身形象的需要,以测试结果将自身“标签化”。
结合社会心理学有关理论,分析MBTI在网络上掀起转发热潮的原因。
【答案要点】根据材料,MBTI掀起转发热潮的原因主要有:(1)满足人们的归属需要及建立社会认同的需要MBTI根据测验结果将人分为不同类型的人格,转发测验结果也是试图融入相同人格类型的群体、承认自身群体成员身份的过程,本身就有助于个体产生社会认同。
(2)满足人们对于人际交往的需要,体现人际吸引中的相似与互补“你我MBTI不合,不宜见面”体现调侃的同时,也能说明转发MBTI的结果具有辅助交友的性质,通过测验结果,找到那些与我们MBTI相似和互补的伙伴,也是择友过程站在网络上的一个缩影。
(3)满足人们自尊的需要,体现了个体的印象管理过程MBTI的结果阐述总是积极的,而个体期望在他人面前营造良好的形象恰好可以借用转发MBTI的结果来实现,以此来向公众呈现出自己积极的形象。
第三章社会信念和判断一、单项选择题1.纠正信念固着的唯一方法是()。
A.直截了当指出该信念的不合理之处B.提出足以否定该信念的证据C.解释与该信念相反的观点D.通过逻辑推论进行说服C【答案解析】李·罗斯等人的实验结果表明,一旦人们为错误的信息建立了理论基础,那么就很难再让他们否定这条错误的信息,即出现“信念固着”现象,实验中任何否定性的证据都不足以打破信念固着,而查尔斯·洛德等人的实验进一步发现,唯有解释与原信念相反的观点,去尝试解释其他观点的正确性才可以纠正信念固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