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1学案:9.2新兴力量的崛起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1学案:9.2新兴力量的崛起Word版含解析

第2课新兴力量的崛起基础认知•学习思考------------------------------------------------------------------一、“欧洲人的欧洲”1. 背景(1) 经济基础: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国家工业生产得到恢复。

⑵现实需要:欧洲的政治家们认识到,欧洲各国只有联合才能使欧洲得到稳定与发展。

(3)政治基础:法国和联邦德国的和解,奠定了欧洲统一的政治基础。

2. 进程(1) 经济一体化(2) 政治一体化①1973年,欧共体提岀要努力做到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

②1975年,共同体的立法机构“欧洲议会”成立。

③20世纪80年代后,欧共体的政治联合加强,防务合作加快。

细微点拨[思维点拨]欧共体成立的主要目的是为抗衡美苏,加强在世界上的政治经济地位。

欧共体成立后,在政治经济领域展开多方面合作,实力大大增强,冲击了美国的霸权地位和两极格局,成为多极化中的一极。

、迅速兴起的日本 1. 原因(1) 经济:把发展经济作为立国方针,制定一系列合乎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2) 外交:坚持以日美关系为基轴,依赖美国的保护,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3) 科教:重视教育,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2. 表现(1) 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2) 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3. 影响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推动其谋求“政治大国”的目标, 力图成为世界政治格局中重要的一极。

[名师指津]日本在战后经济崛起的根本原因并非美国的扶植,而是日本在民主改革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外形势制定了符合国情的发展战略。

内因是决定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图解识记] 战后日本的崛起〔冲击两极椎冋)三、 东方巨龙的腾飞 1. 经济建设成就(1) 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奠定了工业化基础。

(2)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综合国力迅速增长。

2007年,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的世界第三经济体。

2•国际地位(1) 中国是第三世界中唯一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2) 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 发展中国家的呼声 1. 背景(1) 独立的亚非拉国家不愿介入美苏之间的斗争,希望在两极格局中保持和平中立,采取不 结盟的外交政策。

战后日 本的缁起外沽宀发展教In」(2) 南斯拉夫、印度、埃及三国领导人铁托、尼赫鲁、纳赛尔的推动。

2. 标志:1961年召开第一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3. 主张(1) 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

(2) 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与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⑶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4. 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

[历史认识]对不结盟运动的认识不结盟运动并非绝对的不结盟,而是不与美苏两个大国结盟,不参加美苏争霸。

不结盟运动本身就是第三世界国家为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而结成的一种联盟。

[重点精讲]不结盟运动的特点(1)其队伍和影响迅速扩大。

⑵矛头由初期指向新老殖民主义转向集中反对霸权主义。

(3) 斗争从政治领域逐渐扩大到经济领域。

(4) 一定程度上是对两极格局的一种冲击,从客观上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深化探究•核心突破 ----------------------------------------------- 主题一欧洲的一体化探究点1欧洲一体化的原因史料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

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思考据史料回答,欧洲政治家们认为“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的理由是什么?答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受到来自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威胁。

探究点2西欧走向联合的影响史料思考(1)漫画说明西欧与美国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 这种变化对世界格局有何影响?答案(1)西欧由在政治、经济上依赖美国,转变为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政治上力图摆脱美国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2)逐渐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有力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促使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

O史论总结欧洲一体化的特点及影响(1)特点①由单一的经济领域发展到多个经济领域。

②由经济领域发展到政治军事、外交领域。

③成员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

⑵影响①对欧洲a. 欧共体的出现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它发展为强大的政治经济实体,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政局日趋稳定。

b. 促进了欧共体内部和对外贸易的增长,促进了欧共体国家经济的发展。

②对世界a. 欧共体在外交上奉行独立自主的原则,加上日本的崛起,动摇了美国霸主的地位,资本主义世界逐渐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b. 欧共体积极发展与第三世界的政治经济关系,给第三世界国家在政治经济领域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抗衡以有力地支持。

c. 欧共体的形成和发展动摇了美苏两极格局,促进了世界多极化发展,有利于欧洲乃至世界的安全。

主题二多极化趋势的表现及影响史料图一日本“入常”图二不结盟运动标志思考(1)图一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图二有何象征意义?(2)结合以上史料,说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表现是什么?有何影响?答案(1)问题: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意义:象征不结盟运动独立自主、和平、中立的政策和目标。

(2)表现: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影响:这些力量的不断发展有力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O史论总结正确认识世界多极化趋势(1) 多极化是一种趋势,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到目前为止,多极化并没有定型为某一基本的政治新格局。

(2) 世界多极化中的任何一极或者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或者具有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这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的,构成了综合国力的两大方面。

(3) 多极化趋势具体表现为:西欧、日本随着经济实力与美国差距的逐步缩小,在政治上对美国的离心倾向也在不断加强;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壮大并走向联合(不结盟运动兴起)。

O拓展提升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与日本关系的演变2•战后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及其影响(1)原因①根本原因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②具体原因a. 美苏两国争夺世界霸权,在给世界和平造成严重威胁的同时,也使自身实力受到严重削弱。

b. 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共体和日本迅速崛起,严重削弱了美国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地位。

c. 苏联与中国、东欧诸国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空前激化,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从中分化出独立的力量。

d. 为反对美苏霸权主义,大批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进入国际政治舞台,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

⑵影响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有利于世界多元化的发展,有利于抑制霸权主义,有利于促进国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练习•随堂反馈1. 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把欧洲六国的煤铁资源纳入统一的管理之下,从而消除了欧洲大国间发生战争的经济基础,也使欧洲两个政治宿敌之间的矛盾得以化解,这两个国家是()A .英法B .法德C.德意 D .英德答案B解析历史上法德之间为争夺彼此的煤铁资源多次发生战争,成为冤冤相报的政治宿敌。

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使两国共享资源,从而化解了政治恩怨。

2•欧共体形成和发展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 •使西欧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B •消除了西欧各国之间的矛盾C.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发生严重动摇D •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答案B解析欧共体的形成是西欧国家为抗衡美苏、发展自身而采取的措施。

这种联合并没有打破国家界限,是国与国的联合,国家利益至上仍是最高原则,因此不可能完全消除西欧各国之间的矛盾。

3. 20世纪50〜70年代,促使日本经济腾飞的客观条件是()A .清除了封建落后的因素B .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C.重视教育D .在战争中得到了美国的大量订单答案D解析客观条件对于日本来说,应该是外部提供的。

根据所学知识,当时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外部条件是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中美国的军事订货带来的。

4•促使不结盟运动兴起的重要原因是()A .三个首倡国家都受到两大军事集团的威胁B •“冷战”格局使国际关系趋于恶化C.和平中立是三个首倡国家战后一贯的政策D •民族经济发展使第三世界国家已能与美苏平等对话答案B解析印度曾和中国发生过边界冲突,C项不成立;D项在当时是不可能的事;选项A是由选项B决定的,因此只有B项符合题意。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与欧共体在出口方面的对比:材料二1958〜1969年间,欧共体内部贸易年平均增长率为16.5%。

1984年欧共体十国对外贸易总额达13 747亿美元,是美国的1.43倍。

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20世纪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

(1)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⑵材料二反映了欧共体和美国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3) 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一体化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

答案(1)随着欧洲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其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以惊人的速度东山再起。

(2) 随着西欧的经济联合,其实力越来越强,在外交上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

(3) 促进了西欧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增强了同美苏抗衡的实力,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解析第(1)问注意表格中的数据对比,欧洲的联合促进欧共体的发展,经济实力超过了美国。

第⑵问注意材料二中的最后一句关键句,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第⑶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分析。

课时对点练强化训塡限时规范答题[对点练]知识点1走向联合的欧洲1 •早在1944年3月……他(戴高乐)提议在共同的经济基础上建立一个“西方集团”,“它的动脉是英吉利海峡、莱茵河和地中海”。

“西方集团”的组建始于()A •欧洲煤钢共同体B•欧洲经济共同体C.欧洲原子能共同体D •欧洲共同体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西方集团”指的是走向联合的欧洲,综观四个选项,成立最早的是欧洲煤钢共同体,它是欧洲一体化的开端,故A项正确。

2•“欧共体不单单是’冷战’的产物,因而它肯定不会随着’冷战’的结束而消亡。

”这说明欧洲走向联合的出发点是()A•密切欧洲各国的联系,维护欧洲安全B •保障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C.与美国、苏联抗衡,保障自身的安全D .制止欧洲发生战争,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答案B解析据材料“欧共体……不会随着’冷战’的结束而消亡”可知欧洲走向联合是为了自身安全和经济发展,故选B项。

A、C两项仅反映了材料的一个方面,不够全面,排除;D 项未在材料中体现,排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