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稳定基层施工方案
一、施工前准备工作
1.剖室取点:根据设计要求和工程标高,确定基层剖室位置,并进行剖室取点测量。
2.确定施工范围: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确定水泥稳定基层的施工范围。
3.旧路面处理:拆除旧路面,并清理剩余物。
4.排除浸水:确保基层排水畅通,排除可能出现的浸水问题。
5.试验前覆盖:临时覆盖试验段,保护试验段免受外界条件的干扰。
二、试验室配合比设计和材料准备
1.试验室配合比设计:根据现场勘测数据、设计要求和试验室试验结果,进行实验室配合比设计。
2.原材料准备:准备所需水泥、矿粉、砂、骨料等原材料,并要求检查原材料质量是否合格。
三、基层处理和铺筑
1.基层处理:对铺筑基层进行修整,确保基层平整、坚实,并满足设计要求。
2.喷水湿润基层:在基层表面喷洒水雾,湿润基层,使其密实。
3.翻修水泥稳定基层:根据试验室配合比设计,将混合料制作成水泥稳定基层。
4.基层均匀铺筑:将混合料均匀铺筑在基层上,并使用平板压实机进行初期压实。
5.手工修整:利用手工工具对基层进行修整,确保平整、均匀。
6.二次压实:使用振动压路机进行二次压实,提高基层的密实度。
四、固结养护
1.固结养护时间:根据设计要求和试验室试验结果,确定固结养护时间。
2.固结养护方法:采用覆盖护面板等方法,保护水泥稳定基层免受外界干扰。
3.养护期间管理:定期巡检并记录基层的变化情况,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五、验收和计量付款
1.验收标准:根据相关规范和设计要求,对水泥稳定基层进行验收。
2.验收内容:包括基层平整度、密实度、厚度等方面的检查。
3.计量付款:根据验收结果,进行计量付款。
六、施工安全措施
1.施工现场警示标志:设置施工现场警示标志,提醒人员注意安全。
2.安全防护措施:施工人员必须佩戴相关安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工作服、手套等。
3.安全培训和制度执行: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并执行相关安全制度。
4.施工设备安全:确保施工设备符合安全要求,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七、质量控制措施
1.原材料检查:对水泥、矿粉、砂、骨料等原材料进行抽样检查,确保质量合格。
2.施工工艺控制: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3.施工监督和检查:设立专门的监督检查员监督施工过程,并定期进行检查。
4.质量验收和记录: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节点进行质量验收,记录验收结果。
以上为水泥稳定基层施工方案的基本内容,具体实施过程需要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和安排。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同时,要做好工程记录,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记录,以便后期查证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