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八一精神与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之比较论八一精神与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之比较2011年1O月第5期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ofJiangxiScience&TechnologyNormalUniversityOct..2011No.5论八一精神与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之比较李星(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江西南昌330013)摘要:八,精神与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脉相承,同根同源,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斗争过程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它们之间既有共同之处,又存在不同点,本文拟通过八一精神与其他革命精神的比较研究,呼吁社会各界应更加关注八一精神,充分认识和把握八一精神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和现实价值.关键词: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内涵;比较中图分类号:A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558(2011)05—0049—04 1927年8月1日.在江西南昌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八一南昌起义.这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在中国革命史上所起的作用和影响都是极其深远的.在八一起义中孕育而生,磅礴而出的八一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最早培育形成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理应成为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一,对八一精神内涵的理解和把握1927年4月和7月,中国国民党内部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竞相勾结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悍然在上海和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对中国共产党和广大革命群众进行大肆屠杀,当时中国社会被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然而,英勇的中国共产党人并没有因此被吓到和退缩,在深刻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清楚认识到要取得中国革命的成功,必须要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挽救中国革命.中共中央随即成立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在国民党统治力量较为薄弱的江西南昌发动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八一精神由此孕育而生,凝聚和铸就.之后,在八一精神的指引下,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部队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共产党人从此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随之应运而生.笔者认为,八一精神与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革命精神,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这些革命精神在社会上得到的认可和重视程度却有所差异,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内涵在不同场合都或多或少有过一些阐述和解释,但对八一精神却一直没有一个正式的概括或论述.相对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而言, 八一精神的内涵和价值至今还没有得到应有体现. 虽然八一南昌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所起的作用和在人民解放军发展史上所处的地位无可争议.但与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等革命精神相比,八一精神在党和国家中的历史地位还未得到进一步确立.我们姑且不去评论其间原委,但八一精神辐射中国革命的整个历程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与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研究相比,目前学术界对八一精神的研究还较为薄弱.这与八一精神内涵缺乏一个正式,权威的论述有着一定关联.从仅有研究成果来看,专家,学者们对八一精神内涵理解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基本达成了共识,其观收稿日期:2010—11-03作者简介:李~(1974一),男,江西南昌人,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历史研究.50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l1年点也比较接近,如李国强研究员认为.”八一精神是党和起义将士革命品格和战斗意志的理性升华,是中国革命精神和人民解放军光荣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革命理想.矢志不渝跟党走的信念,和大无畏的革命气概.”it!H学者余伯流提出,八一精神的内涵就是敢为人先,听党指挥,百折不挠,为民奋斗.其中敢为人先是核心,听党指挥是灵魂.[2]P7李睿教授则把八一精神内涵概括为”敢于斗争,勇于探索,艰苦奋斗,不怕牺牲,追求真理,坚定信仰”[3]e34笔者以为,就八一精神内涵理解而言,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概括,但无论用什么样的文字表述,都离不开对共产党人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取幸福崇高品质的充分认定和高度认可.基于此,笔者将八一精神的内涵概括为”信念坚定,不畏艰险,敢闯新路,勇于创新”16个字.所谓”信念坚定”,是指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国革命陷入低潮,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并没有屈服,而是更加坚定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革命信念.所谓”不畏艰险”,是指共产党人在南昌组织领导武装起义,虽然面临诸多困难.但能够排除万难,毅然在国民党军队中发动起义.拉开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序幕.所谓”敢闯新路”,是指共产党人及时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并没有照搬俄国革命模式,而是结合中国革命实际,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夺取政权的战略方针,闯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所谓”勇于创新”,是指南昌起义取得成功后,为了保留革命的火种.共产党人带领起义部队走上了井冈山,开辟了国内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模式.总之,八一精神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值得我们不断地去深入研究和探讨.二?一精神与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共同之处笔者认为.八一精神与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共产党在不同革命时期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它们具有一些相同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共同的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核心.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其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就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 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纲领和奋斗目标,每个党员在入党誓词中都要明确表示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在革命战争年代,无论形势有多么严峻,斗争有多么残酷,共产党人都从来动摇或放弃马克思主义信仰,自始至终地坚定革命斗志,矢志不渝地坚守革命信念,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最终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的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仍然继续坚持和发扬着这些革命精神,带领全国人民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而不懈努力.二是具有敢为人先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饶的革命意志.所谓”敢为人先”,是指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进程中敢于开创历史,创造历史,如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并没有被吓到,而是针锋相对,勇敢的在南昌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南昌八一起义,创造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宣告了人民军队的诞生;在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在江西瑞金建立了第一个苏维埃共和国.广大劳动人民第一次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完成了史无前例的25000里长征,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所谓”百折不饶”,是指共产党人在艰难困苦的革命斗争环境中,无论遭受到多少挫折和失败,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信心和革命必定成功的决心都没有动摇和改变过.如面对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果断发动了武装起义.开始创建自己的军队;面对国民党的分兵堵截,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面对国民党的重重封锁,带领苏区军民打土豪,分田地,扞卫和巩固红色政权:面对八年抗战,号召根据地军民自产自给,开展了大生产运动,这些行动都有力证明了顽强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任何时候都没有屈服于国民党反动派,不怕艰难,不怕牺牲,勇往向前,直至夺取革命最后胜利.三是具有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始终贯穿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回2011年李星:论八一精神与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之比较5l顾党的光辉历程.从在上海成立到发动南昌八一起义.从开展井冈山革命斗争到进行万里长征,从召开遵义会议到西柏坡会议,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 其间每一个成就,每一次胜利都离不开艰苦奋斗精神.也正是因为共产党人能够坚持和发言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才能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功.中国革命实践充分证明.中国革命的成功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广大劳动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结果.毛泽东曾深刻阐述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与坚定正确政治方向之间的辩证关系: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不能激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也就不能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酏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和政治优势,与艰苦奋斗精神一样贯穿于中国革命斗争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赢得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在长期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正是依托人民群众这个坚强后盾,才能战胜重重困难,闯过道道难关,建立社会主义政权.三,)k--精神与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不同点虽然八一精神与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同属于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造就的革命精神,是共产党人崇高品德和高尚情操的集中体现,但在相互比较中仍存在一些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产生的时间不同.八一精神是在1927年8月中国共产党发动南昌八一起义的过程中孕育而生的;井冈山精神是在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由南昌起义部队余部和湘南农军组成的工农革命军, 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 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之后产生和形成的: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从1929年1月开始开辟中央革命根据地,领导创建苏区的革命实践活动中培育形成的革命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从1934年10月开始长征的过程中产生形成的革命精神:延安精神是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到达延安后.在抗日战争时期形成并发展起来的革命精神.其中.八一精神是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最早形成的一种革命精神,是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其他革命精神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井冈山精神, 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是对八一精神的提炼,弘扬,丰富和发展.如果把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比作一条横贯中国革命的锁链,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都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依次按序排列,八一精神则是这条锁链的开端.二是表述的内容不同.八一精神与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同属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但在内容表述上却各不相同.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内涵都有过相关论述,但对八一精神至今没有任何论述.八一精神虽然缺乏一个正式,权威的内涵表述,但”坚定信念,听党指挥,敢为人先,开拓进取,军民团结,百折不挠”“是其精髓所在.江泽民2001年在视察井冈山时提出井冈山精神是”实事求是.敢创新路;坚定信念,矢志不渝;依靠群众,勇于胜利;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李长春2004年3月在江西赣州考察时明确地提出了”苏区精神”,”苏区精神是我们党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伟大精神,是我们党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学术界把苏区精神的基本内涵归纳为五个方面:深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革命必然胜利的坚定信念; 反对”本本主义”,深入实际调查,”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民主建政,”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开拓进取,创造”第一等的工作”的精神状态;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优良作风;无私奉献,不怕牺牲,一往无前,勇于捐躯的彻底革命精神. 江泽民1996年1O月12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阐述了长征精神的内涵:伟大的长征给党和人民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 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江泽民在2002年3月底视察延安工作时的讲话中概括延安精神的内涵: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52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三是表现的突出特点不同.笔者认为,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八一精神与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虽然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但它们各自在中国革命进程中表现出来的突出特点仍有所不同,因为它们孕育产生于不同的革命时期. 其中,八一精神表现出最主要的特点是共产党人敢为人先,创建人民军队.井冈山精神表现出的最主要特点是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探索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苏区精神表现出的最主要的特点是反对本本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真心真意地为劳苦大众谋利益,苏区至今流传着一首兴国山歌:”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长征精神表现出的最主要特点是始终坚定革命信念,不怕任何艰难险阻.延安精神表现出的最主要特点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20lI拄总之,无论是八一精神,还是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都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在中国革命的不同时期的提炼和概括.不但在中国革命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样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发挥更加积极作用.参考文献:【1]李国强.”八一”精神永存一纪念南昌起义70周年【J]. 江西社会科学,1997,(121.【21余伯流.论八一精神的内涵与军魂的铸造一纪念南昌起义80周年[J】.江西社会科学,2007,(08).【3】李睿,魏佐国.大力弘扬八一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07,(08).[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9,f08).TheComparisonAmongtheBayiSpirit,theJinggangshanspirit,thespiritofSovietDistrict,theLongMarchSpiritandtheYananSpiritLiXing(JiangxiScience&TechnologyNormalUniversity,Nanchang330013,P.R.Ch ina)Abstract:theBayispiritandtheJinggangshanspirit,thespiritofsovietdist rict,theLongMarchspirit,andtheYan’anspiritcomedowninonecontinuouslineandfromthesamerootandorigin.Theyareallrev olutionaryspiritoftheChineseCommunistPartyasaleaderintherevolutionarystruggle.Thereareeitherdifferentpointsors amepointsamongthem.ThispaperappealstotheallcirclesinthesocietytopaymoreattentiontotheBayispiritandtograspthehis toricalroleandrealvalueoftheBayispiritinChineserevolutionandconstruction.Keywords:theBayispirit;theJinggangshanspirit;thespiritofsovietdistri ct;theLongMarchspirit;theYan’anspiri~connotation;comp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