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电商发展深陷三大困境
生鲜电商开展深陷三大困境
近年来,生鲜电商随着电子商务的开展大趋势而开展,在2022年真正被
引爆,引爆的根源是国家政策对于农业电商的支持,让一直默默无闻的生
鲜领域变成电商争夺的新战场。
2022年京东商城一颗西红柿一炮而红,
中粮的我买网、1号店参加生鲜领域,一下子把生鲜领域推向前台。
越来
越多人关注生鲜电商,也有不少生鲜电商成功的案例。
据报道,目前全国
涉农电子商务平台超过3万家,其中农产品电子商务已达3000家,却无
几家盈利,生鲜电商困境依旧存在。
二是产品标准不一、损耗大,质量难以保证。
不同于衣服鞋帽、烟酒
食品等日常消费品都是从工厂的流水线上出来的,具有统一的尺寸、分量、色泽、口感等,消费者在不同时候都能得到同样的消费感觉而生鲜产品作
为自然长成的产品,即使是生产或养殖环节给予标准化的设置,但是最终
的产品离完全的标准品还是存在差距的。
即便是外形特征的标准化能够稍
高些,但在实际口感等方面,却是难以量化和统一的。
例如同样的玉米,
今天收到的玉米煮起来吃甚是柔嫩爽口,同样相貌的玉米过几天收到的吃
起来有可能变得老硬磕牙。
目前生鲜产品的物流损耗都在5%以上,有的
甚至高达10%-20%以上。
即使是精心包装加上全程冷链配送,生鲜产品本
身比拟脆弱,发生变坏损耗的概率比拟大。
三是消费习惯有差异,难以获得用户信任。
生鲜电商用户习惯的改变
比起其它更加的困难,生鲜的购置者都是需要来食用的,需要的是新鲜,
而且用户习惯是线下购置生鲜,线上购置人群匹配会少很多,造成了生鲜
电商单子分散多,造成配送困难。
在北京单月能卖出近3000只冰鲜鸡的
生鲜电商落地华南后,一个月只能卖出百来只,因为广东人“一定要见活的”,还有很多人搞不清楚冷藏鸡和冰鲜鸡的概念。
另外,中国的食品平安问题不让人放心,电商本身不诚信问题很多,涉及到食品就更严重,即使是电商保障仍然让很多人不信任,衣服等其它商品出了问题还能够解决,而食物的问题就是很大的问题,一旦出现了问题补救都不行,尤其是对于生鲜电商,更是如此,包装类食品还有产品认证,而生鲜的产品都是从生鲜电商企业过手,仓储、配送、运输等都是问题,信任度再次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