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学常识】文学常识:二十四节气

【文学常识】文学常识:二十四节气

【文学常识】文学常识: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传统的古老节令体系,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指
一年中按地球公转轨道上的特定位置,由太阳直射点移动到黄经0度的时刻,即黄道上每
隔15度划分的24个时期。

二十四节气与四季交替,标志着我国传统农耕文化中各种农事
活动的规范和引导。

二十四节气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
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
大寒。

其中,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分别是春、夏、秋、冬四季之始,也就是一年的极点。

牛郎织女相会的七夕节和中秋节都恰好是在春分、秋分之间和夏至、冬至之间举行。

一年
中的节气时间点根据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确定,与时区没有关系,所以在全国范围内时
间是一致的。

二十四节气不仅在各地民间流传,而且也在文学中得到广泛表现。

不少古时诗词歌曲
中都充满了二十四节气的影子。

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大雪》这首诗中写道:“瀚海
沸腾风有声,铁马冰河入梦行。

5冰壶秋月霜满地,人静山青钟不鸣。

”诗人以“夜来大雪”描绘了寒冷冬季的荒凉景象,表达出自己对冬季的感受与思考。

还有唐代的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利用“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来
形容咸阳城墙外的崤山,给人以清新感和欣悦之情。

这些诗句流落千年,至今仍能唤起人
们对时光的回忆和感慨。

除了诗词,传统戏曲也对二十四节气进行了大量创作,其中以春节期间的“春节宫灯戏”最为著名。

这种戏曲以扮演魔怪和百姓的对抗为主要内容,极具娱乐性和表现力。


各地方节日活动中,戏曲表演往往是重要的内容之一。

总的来说,二十四节气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祭祀传统和节日习俗,也是中华民族文
化的精神财富之一,为我们今日生活中的许多文化活动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启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