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知识点总结之焦耳定律物理知识点总结之焦耳定律在平日的学习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是知识中的最小单位,最具体的内容,有时候也叫“考点”。
想要一份整理好的知识点吗?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物理知识点总结之焦耳定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凡是有电流通过导体时,都可以用它来计算所产生的热量;2、公式Q=UIt,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这时电流所做的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用它计算出来的结果才是导体产生的热量。
【典型例题】例析:在电源电压不变时,为了使电炉在相等的时间内发热多些,可采取的措施是()A. 增大电热丝的电阻B. 减小电热丝的电阻C. 在电热丝上并联电阻D. 在电热丝上串联电阻解析:有同学认为应选(A),根据焦耳定律Q=I2Rt,导体上放出的热量与电阻成正比,所以要增加热量,可增大电阻初中地理。
这是由于对焦耳定律理解不全面的缘故。
焦耳定律所阐述的导体上放出的热量和某一个量的比例关系是在其他一些量不变的条件下才成立的,如放出的热量和电阻成正比,是指电流强度和通电时间都不变的条件下热量与电阻成正比,按题意,通电时间是相同的,但由于电源电压是不变的,通过电热丝的电流强度将随着电阻的增大而减小,若再根据Q=I2Rt,将不易得出正确的结论。
事实上,在电压一定的条件下,根据可知,减小电热丝的电热丝的电阻就可增大电功率,即在相同时间内发热多些。
答案:B中考物理概念公式复习之测量【—中考物理概念公式复习之测量】对于物理中测量概念公式的学习,我做下面的复习,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下面的知识。
测量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
2、长度的主单位是 ?用符号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米.3、长度的单位关系是? 1千米= 米?1分米= 米, 1厘米= 米?1毫米= 米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07 地球的半径?6400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和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4)、测量结果由和组成。
5、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初中政治。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平移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6、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
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 (s),它的常用单位有 ? 1h= min= s.上面对物理中关于测量概念公式的学习,相信上面的知识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吧,希望同学们好好复习学习物理知识哦。
初中物理学习的几点建议初中物理学习的几点建议Ⅰ物理学习中做到两个“熟悉”,两个“熟练”⒈基本概念要熟悉学习物理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和生活中的现象相结合,不要死记硬背物理概念,而是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课本知识把相应的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情景。
2.基本规律要熟悉物理学中的规律是整个物理学习的核心,物理规律的建立主要是依靠实验,因此学好物理必须重视实验。
学好实验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①实验“做什么”?实验目的要明确②实验“怎么做”?实验方法及步骤③实验表达成“什么”?实验结论(规律总结)。
同学们学习物理过程中,对于物理实验切忌死记硬背实验结论,那样是费时费力,严重影响学习效果,应该注重实验过程,注重试验方法,实验步骤,这两点清楚了,实验结论也就是物理规律自然就清楚了。
3.实验操作技能要熟练北京市的中考对实验的考察日益突出,实验基本技能的考察每年必考。
因此实验基本基本技能一定要熟悉,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①实验器材使用要熟练(器材调试,量程选取,操作使用,读数等等)②实验方法要熟练(控制变量法,等效代替法,转化法等)③重要实验要熟悉(测密度,测电阻,侧小灯泡的电功率,设计性实验等)4.解题的心智技能要熟练解决实际物理问题时,不同类型的问题都有一套合乎法则的解题方法和步骤,这就是心智技能,他不同于操作技能,它是一种基本的思维程序,是通过解答实际问题训练形成的,所以学习物理做适量的题还是必需的。
解题过程中一定要学会去总结,某一类问题从什么地方入手,解答此类题的关键点是什么都要清楚,这个可以通过解答一定数量的题目训练形成技能。
Ⅱ平时学习,习题训练本着“找题做题,不如找错改错”的原则学会向时间要效率,不要盲目学习,不要重复浪费时间,一定做到“会的要知道,不会的要清楚”。
初中物理中的“近义词”近义词不是只有在语文课本中才能发现哦?其实在我们的物理学习中,也常常发现这些近义词,下面整理了初中物理中常见的几组近义词,同学们可以以此为参考,多多对比,千万不要弄混淆了!1.高度&深度:高度是从水平面竖直往上量度,深度是从自由液面竖直往下量度。
2.Q&Q:热量和电荷量都用Q。
3.p&P:压强和功率。
4.W&W:功的符号&功率的单位(瓦特)。
5.压力&压强: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压力,而压力是作用在整个受力面积上的,压力不能反映效果,而压强才能反映作用效果。
6.重力&压力:重力是由地球吸引而产生的,作用在整个物体上,但可以等效为作用在重心上,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只有物体自由水平放置时重力大小才等于压力大小。
7.重力&质量: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属性,不随位置、形状、温度、密度、状态的改变而变,而重力随位置而改变,重力有方向,质量无方向,重力大小与质量成正比G=mg。
8.惯性&力:不能说一个物体受到惯性。
9.平衡力&相互作用力:他们最大的区别是: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相互作用力是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
10.发电机&电动机:发电机是将其他能转为电能,原理是电磁感应;电动机是电动机转为机械能,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
不过发电机和电动机内部构造是相似的甚至是相同的。
11.奥斯特&法拉第:奥斯特物发现了电能生磁;法拉第发现了磁能生电(电磁感应原理)。
12.滑动摩擦&滚动摩擦:滚动摩擦并不是滑动摩擦,实际上滚动摩擦属于静摩擦。
13.运动阻力&摩擦力:运动阻力可以理解为阻碍物体运动的所有力的合力,它可以是摩擦力、拉力、推力、空气阻力等等.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但有时也是动力。
14.错误&误差:错误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可以避免;而误差是客观因素造成,不可以避免,只能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或采用精密仪器减少。
初中物理学习真知妙法:物理记忆以理解为基础众所周知,没有记忆就没有学习。
物理学科的记忆是物理学科智力活动的基础,也是物理学习的仓库。
没有丰富的物理知识信息储藏仓库,智力活动这座工厂就只有停工待料。
因此培养学生记忆物理知识的能力非常重要。
一、物理记忆的特点1、物理记忆以表象为载体表象是人们过去已经感知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痕迹,人们在活动时,痕迹的再现或恢复就成为表象。
如,我们要理解G=mg这个公式,就可以借苹果落地的图像痕迹为载体加以理解:苹果有质量,在地球上有重力,苹果才始终落地。
2、物理记忆以理解为基础由于物理知识抽象、简洁,单从字面上记忆是无效的。
实践证明:只有理解了物理知识,才能有效记忆。
不理解的知识是不可能长期储存在记忆库中的。
如有的学生把v=s/t误写成v=t/s,只要我们对照速度的定义便知道哪一个公式有误。
3、物理记忆以对知识的系统化为捷径物理记忆应该突出重点,关键点;应该记住具体知识的前提下,把分散的物理知识系统化,形成合理的物理知识结构。
结构化的物理知识具有简化信息,增强知识的操作性和产生新的命题的功能初中学习方法。
这种对物理知识的加工和组织,是对记忆的简化和升华。
初二物理欧姆定律学习口诀1.欧姆定律及其运用欧姆定律说电流,I等U来除以R。
三者对应要统一,同一导体同一路。
U等I来乘以R,R等U来除以I。
2.电阻的串联与并联电阻串联要变大,总阻等于分阻和,R=R1+R2。
电阻并联要变小,分阻倒和为倒总,1/R=1/R1+1/R2。
3.测量小灯泡电阻测量小灯泡电阻,原理R等U除I。
需要电压电流表,灯泡滑动变阻器。
连接开关要断开,闭前阻值调最大。
串联电路公式串联电路之关系,各处电流都相等。
总压等于分压和,总阻等于分阻和。
4.并联电路公式并联电路之关系,总流等于支流和初中政治。
支压等于电源压,分阻倒和为倒总。
物理学习方法1、细读书,多设问,培养自学能力教材的阅读,主要包括课前阅读,课堂阅读和课后阅读。
(1)课前阅读,有的放矢。
根据课本内容的不同,结合课文中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想。
如阅读“功”这一节,可列出如下提纲:①物理学上“做功”的含义是什么它和日常生活中常说的“做工”有什么不同②做功必须具备哪两个必要因素有哪几种情况不做功⑧做功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计算做功的多少④功的单位是什么通过阅读,对新课内容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弄清知识点,找出重点、难点,作出标记,以便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解时突破,攻克难点。
(2)课堂阅读,就是在进行新课的过程中阅读,对于那些重点知识(概念、规律等)要边读边记。
对于关键的宇、词、句、段落要用符号标志,只有抓住关健,才能深刻理解,也才能准确掌握所学的知识。
如阅读“重力的方向”时关键是“竖直”。
阅读&ldquo 初中地理;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课文时,抓住“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和“总保持”。
精读细抠,明确概念、规律的内涵和外延。
在阅读时,若遇疑难,要反复推敲,为什么这样说,能不能那样说为什么弄清其原团究竟。
(3)课后阅读,结合课堂笔记,在阅读的基础上勤总结、归纳。
新课结束或学完一章后,结合课堂笔记去阅读,及时复习归纳,把每节或每章的知识按“树结构”或以图表形式归纳,使零碎的知识逐步系统化、条理化。
通过归纳,可以把学过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网,结成体。
以便加深现解,使知识得到升华。
2、细观察,会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是学习物理获得感性认识的源泉,也是学习物理学的重要手段。
初中阶段主要观察物理现象和过程,观察实验仪器和装置及操作过程,观察物理图表、教师板书等。
(1)观察要有主次如在观察水的沸腾时,要围绕下列问题观察:沸腾前气泡发生的位置、气泡大小、多少,温度计的读数怎样变化沸腾时观察气泡的变化,温度计的读敷是否有变化停止沸腾时,温度是否变化……(2)观察要有步骤复杂的物理现象,应按照一定的步骤,一步步地仔细观察。
如在”研究液体的压迎”实验中,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首先要观察所使用的压强计,用手指挤压压强计盘上的橡皮膜,观察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形管两边液面出现的高度差,压强越大,液面的高度差也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