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哥特式建筑风格哥特式建筑:主要表现在基督教教堂建筑艺术。
中世纪的艺术主要是指基督教的艺术。
什么叫中世纪?历史学定义的中世纪是指欧洲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但从文化史上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将14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开始作为中世纪的结束。
中世纪美术:一般指公元5~15世纪之间的西方美术。
包括拜占庭美术、爱尔兰-撒克逊美术、维京美术、加洛林美术、奥托美术、罗马式美术和哥特式美术。
早期基督教美术也被归入中世纪美术。
这些丰富多彩的美术构成了欧洲美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见PPT图表)名称时间内容早期基督教美术3世纪-5世纪发生在罗马帝国晚期有关基督教题材的艺术。
拜占庭艺术5世纪-15世纪拜占庭流行于5-15世纪的东罗马帝国,是拜占庭的宫廷美术式样,后成为具有这种风格的代名词。
爱尔兰-撒克逊美术5世纪在爱尔兰产生一种独特的基督教艺术,成为“希伯诺-萨克逊艺术”,主要有石雕、插图、手工艺品。
维京美术9-11世纪北欧地区,以木质雕刻为主。
加洛林美术800-877年800年查理曼期望罗马帝国再生,鼓励学习罗马,史称加洛林文艺复兴。
奥托美术10-11世纪德国的艺术(962年神圣罗马帝国),继承加洛林文化遗产,融合拜占庭和意大利的艺术因素,自成风格。
罗曼内斯克11-13世纪一种建筑艺术式样。
哥特式风格13-15世纪罗马式之后,西欧出现的教堂建筑被称为“哥特式”,是16世纪意大利人称文艺复兴之前的艺术风格。
黑暗年代:从罗马帝国灭亡(476)到查理曼德基督教帝国建立(800),这个时期称为黑暗时期。
查理曼统一欧洲,800年加冕,建立法兰克王国,对表现人的形象厌恶,艺术表现在装饰上。
第一节早期基督教美术(公元3世纪-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早期基督教艺术就是发生在罗马帝国晚期的有关基督教题材的艺术。
1、绘画:1)产生:民居教堂、墓室教堂2)题材:耶稣画像、诺亚像、基督奇迹或信仰获救等内容基督的形象源于希腊俄尔浦斯的形象。
没有胡须的男人。
《三个火窑中的希伯来人》(《圣经·但以理书》)三个犹太官员因为不肯向国王的金像而受到尼布甲尼撒王的处罚,被扔进火窑,后被上帝的使者拯救,令他们毫发未伤。
3)与罗马艺术的联系基督的早期形象,直接借用了罗马的艺术形象。
对形象视觉语言的借用,《约拿与巨鲸》(浮雕)中,人物形象古典打扮。
2、基督教教堂的建筑式样主要有三种:1)巴西里卡:长方形会堂,大门开在侧面。
作为教堂改为正对祭坛的一面开门。
圣萨比那教堂423-432年392年狄奥多西一世宣布基督教为罗马帝国国教。
2)集中式:平面为圆形或多边形。
中央有穹顶。
圣维塔尔教堂()拉文纳市拉文纳原是西罗马的都城,后成为东哥特人的城市,公元6世纪,有查士丁尼皇帝收复。
3)十字式:平面为十字形。
中央有穹顶。
第二节、拜占庭美术5世纪-15世纪330年君士坦丁皇帝迁都拜占庭,改称君士坦丁堡。
392年狄奥多西一世定基督教为国教395年分裂为东西罗马,东罗马定都君士坦丁堡,西罗马帝国定都拉文纳。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一、拜占庭艺术定义:拜占庭艺术流行于5-15世纪的东罗马帝国,是拜占庭的宫廷美术式样,后成为具有这种风格的代名词。
拜占庭美术具有东方风格的装饰性和抽象性,与欧洲艺术分立自成体系,在1000年的发展中始终保持自身的独立性。
二、成就1、建筑:综合了古西亚的砖石拱券技术和装饰手法,希腊的古典柱式和罗马建筑的宏大气势而形成的一种建筑体系,融合了东西方的建筑成就,是古典建筑向哥特建筑的过渡。
1)特点:1、半圆拱与穹隆结合,使内部空间高低错落,层次变幻,有漫无边际的幻觉。
2、内部精细华丽和外部粗糙简陋对比强烈。
内部采用各色大理石、彩色玻璃、画粉装饰,配合壁画、雕刻、柱头、线脚等,华丽灿烂。
外部粗糙,立面简单,缺乏细致工艺装饰。
3、反映了王权、神权的超人力量和基督教神秘主义的美学思想。
2)代表作品:圣索非亚大教堂意为神圣的智慧,是查士丁尼皇帝(482-565)下令建造,是拜占庭文化全盛时期的代表,同帕提农神庙、万神庙合称古代三大杰出的建筑。
537年完工1453年改为清真寺加四个邦克楼1935年改为博物馆帕提农神庙、万神庙、圣索菲亚大教堂合称古典主义三大经典宗教建筑。
圣马可大教堂(1063-1073)威尼斯受拜占庭影响,是拜占庭的式样。
2、镶嵌画拜占庭建筑用于装饰壁画的主要形式,用石头、玻璃、瓷砖、珐琅的小碎片摆成图案,最早罗马人用以铺路。
1)镶嵌画的艺术效果:拜占庭镶嵌画用色精妙,以金色为主色调,璀璨夺目,华丽辉煌。
具有超凡脱俗的效果。
2)代表作品:《狄奥多拉皇后和侍从》、《查士丁尼和廷臣》拉文纳市的圣维塔尔教堂540-547年原是西罗马的首都,后来东哥特人的都城,公元6世纪被查士丁尼收复。
表现出重视精神世界的深邃和人物形象的非物质化特征,人物没有表情,没有深度空间,仅作为象征符号存在,体现了严格的秩序和宗教精神的象征。
2、绘画艺术的特点:1)表现永恒的精神,色彩灿烂,装饰华丽,风格简练概括。
2)具有神学意义上的传统模式,炫耀帝国王权。
第三节、罗马式美术11-13世纪一、产生罗马式艺术风格,罗马式又称为罗曼内斯克或罗曼艺术(Romanesque),是受克尔特和日耳曼传统及东方风格双重影响下的综合产物,主要是一种建筑式样。
这个词是十九世纪确立的。
东方风格:拜占庭的古典主义的延续,古典主义的气质是人本主义,写实的风格。
部落文化:克尔特和日耳曼的抽象、幻想,充满想象和变形。
古典主义在地中海沿岸,部落在北欧地区,二者交汇混杂的地方,产生了罗马式艺术。
二、传播西班牙的圣地亚哥传说中圣雅各的陵墓,成为朝圣者的圣地。
罗马式艺术沿着朝圣路传播开来。
三、教堂建筑1、特征:1)厚重石墙,支撑半圆形拱顶,形成稳重、庄严的效果。
2)拉丁十字布局,窗户小,距地面较高。
3)高大的塔楼,西正门两侧,成为罗马式建筑的标志。
4)注重入口处的视觉形象地塑造。
门上的半月形山墙雕饰浮雕。
2、代表教堂1)意大利比萨建筑群洗礼堂(1153-1265年)教堂(1063-1118,1261-1272年)钟塔(1174-1271年)2)法国圣塞尔南教堂()、圣福伊教堂(1050-1120)3)英国达勒姆大教堂3、罗马式建筑的审美特征注重整体性和体积感,细部整体密不可分,以严肃的构成昭示人类信仰的坚定和顽强,四、雕刻题材有《荣耀基督》《最后审判》等内容或表现善与恶持久不断的斗争。
代表作品:《称量灵魂》圣拉撒路教堂(法国·奥顿)第四节哥特式美术(13—15世纪)一、基本概念1、哥特一词的由来: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最早采用的,指罗马之后文艺复兴之前的艺术风格。
文艺复兴时期“哥特”一词含有贬意,借北方野蛮人—哥特人命名,暗指那一时期的建筑粗野,不合时宜。
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反对封建宗教神权,提倡复兴古罗马文化,用哥特称呼那时的建筑风格,表示对这种风格的否定。
哥特人:原是参加覆灭罗马奴隶制的日耳曼蛮族之一,是斯堪的纳维亚的部落,被认为是野蛮人。
他们没有创造什么建筑形式,哥特建筑和哥特人没有直接关系。
2、谁是哥特建筑的建筑者最早哥特式教堂出现在法国北部的法兰西岛。
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是法国圣丹尼修道院的院长絮热。
1137-1144年的扩建中,应用了哥特式教堂建筑的诸多设计元素。
二、哥特艺术的成就1、建筑:哥特建筑是欧洲封建城市经济占主导地位时期的建筑。
这时期的建筑仍以教堂为主,但反映城市经济特点的城市广场、市政厅、手工业行会、商人公会与税务局等也有不少,市民住宅也有很大发展。
建筑风格完全脱离了古罗马的影响,而是以尖券、尖形肋骨拱顶、坡度很大的两坡屋面和教堂的钟楼、飞扶壁、束柱、花窗棂等。
马克思:“巨大的形象震撼人心,使人吃惊,这些庞然大物以宛若天成的体量物质地影响人的精神,精神在物质的重压下产生的压抑感成为了崇拜的起点。
”1)造型特点:建筑形式高大宏伟,玲珑剔透。
采用尖形拱,肋架交叉式穹顶,飞扶壁和巨大彩绘玻璃窗画。
高耸的尖塔和钟楼。
2)审美特点:(1)空灵、飞升的审美品格:采用飞扶壁,使外墙不再是结构上的成力墙。
建筑从重力压迫下解放出来。
(2)封闭走向自由:框架式结构。
(3)摆脱尘世束缚的强烈愿望:突出尖塔造型,强调垂直上升动势,表达了中世纪的人向往天国。
(4)神秘感:狭长的窗户以彩色玻璃作镶嵌,使室内光线炫目,增强教堂的。
3)意义:标着着中世纪艺术从神学象征走向世俗化、现实化。
克服了建筑的重力,是建筑审美上的重大飞跃。
4)著名建筑:(1)巴黎圣母院法国1163年,早期哥特最宏伟的教堂(2)亚眠大教堂法国1220-1288年(3)乌尔姆教堂德国(4)科隆教堂德国1248年北欧最大的教堂(5)米兰大教堂意大利(6)索尔斯伯里大教堂英国巴黎圣母院、圣彼得教堂、科隆教堂合称欧洲三大宗教建筑。
2、雕塑:是哥特式教堂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作为外部装饰,解释教堂的功能。
“人物形象是超越现实人世的,作为解释教义的精神符号,表情没有人性,呆板僵化,人物表现为一种远离尘世的圣者气息,神志上有一种静穆的神秘感,有的形象夸张到令人恐怖。
”1)特点:采用写实的艺术手法,表现人性化温和情感,注重细节刻画。
有脱离建筑结构而独立的倾向。
2)分期:(1)早期哥特式:静态雕刻夏特尔教堂列柱人像(2)哥特写实主义:人物个性化,不再呆滞、僵直、愁苦。
德国瑙姆堡教堂《埃克哈特夫妇像》(3)自由运动:兰斯教堂《圣母领报》、《圣母访问》(4)哥特古典主义:圣安德里亚教堂皮亚诺布道坛1301年教会内部历来反对对教堂内部使用圣像的潮流,崇拜圣像,就是崇拜被造物,是卑俗的,会妨碍对上帝的崇高崇拜,神圣的基督不是凡人技艺所能塑造的,公元726-843年拜占庭教会皇帝的支持下禁止崇拜圣像,大量艺术品被捣毁,《奥勒留斯骑马像》保留下来。
726年莱奥三世把耶稣像从皇宫大门上去掉,而以十字架替代。
843年泰奥多拉皇后听从儿子米恰尔三世劝告,恢复圣像。
1206-1280年,比萨诺从寺院挖掘希腊雕刻。
(5)晚期哥特式:哥特式倾斜,重心倾斜、臀部突出。
巴黎圣母院《圣母子》3绘玻璃画:教堂骨架结构的运用,使壁画丧失了承重的功能,大型彩色玻璃窗得以应用,题材多是圣经故事,也有少数捐助人或世俗人物。
三、哥特式艺术的意义1、哥特式艺术中极度的宗教热情将人的才华聚焦在基督教堂的建造上,力图借以发散出基督教拥抱全人类的意念,努力利用所有的艺术形式向尽可能多的受众传达基督的信息。
2、建筑、雕刻、玻璃彩窗三位一体的完美结合,使哥特式教堂成为中世纪最高的艺术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