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硕士研究生(有机化学专业初试)入学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有机化学专业初试)入学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有机化学专业初试)入学考试大纲第一篇:硕士研究生(有机化学专业初试)入学考试大纲硕士研究生(有机化学专业初试)入学考试大纲课程名称:化学基础一、考试的总体要求1、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对一般无机化学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

2、掌握分析化学中各类分析方法的特点、应用范围及局限性,正确处理分析数据与信息,并具有选择分析化学方法、正确判断和表达分析结果的能力。

3、掌握物理化学课程中重要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并掌握其含义及适用范围。

掌握物理化学的公式应用及应用条件,概念要明确,计算题要求思路正确,步骤简明。

二、考试内容及复习范围无机、分析化学部分1.物质结构简介1)了解微观粒子运动的特殊性:能量的量子化、波粒二象性。

2)了解原子轨道、波函数、概率、概率密度、电子云的概念,了解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角度分布特征。

重点掌握描述电子运动状态的四个量子数(n、l、m、ms)的物理意义、取值规律和合理组合。

3)根据电子排布的三个原则和能级组概念,掌握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并根据电子排布的价电子构型,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族、区)及有关性质。

4)了解电离能、电子亲和能和电负性等概念及其一般递变规律。

5)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理论要点。

重点掌握杂化轨道理论与分子空间构型及分子极性的关系。

6)了解分子间力和氢键的性质。

7)熟悉和掌握晶体的内部结构和基本类型,以及离子键和离子晶体,金属键和金属晶体。

2.滴定分析概述1)了解有关误差的几个基本概念: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准确度、精密度等。

2)了解误差的来源、特点、消除及减免、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措施和方法,掌握各种误差的计算(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绝对偏差、相对偏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变动系数)。

3)掌握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了解置信区间与置信度的概念及计算。

4)掌握可疑值的取舍方法(Q检验法、G检验法)。

了解显著性检验方法(F检验法、t检验法)。

5)掌握滴定分析基本原理,掌握有关滴定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单元、标准溶液、基准物质、滴定、标定、化学计量点、滴定终点、滴定误差、指示剂等)与计算方法。

6)掌握标准溶液的浓度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滴定度)。

掌握常用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方法。

3.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1)掌握酸碱质子理论。

2)掌握弱酸碱的解离平衡,掌握各种酸碱体系的酸度计算公式,并掌握近似计算的条件。

熟练掌握各种酸碱体系的酸度计算最简式。

3)掌握影响酸碱解离平衡移动的主要因素。

掌握介质酸度对弱酸碱存在型体的分布影响及分布系数的计算。

4)掌握缓冲溶液的性质、组成、酸度的近似计算及配制。

5)掌握酸碱滴定原理、指示剂变色原理、变色范围及指示剂的选择原则。

6)掌握一元强(弱)酸碱的滴定曲线计算(滴定突跃、化学计量点、指示剂的选择)。

掌握多元弱酸碱滴定的化学计量点的计算和指示剂的选择。

7)了解影响突跃范围的因素,掌握弱酸碱能被准确滴定的条件,以及多元酸碱能被准确滴定及分步滴定的条件。

8)掌握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的原理和计算。

4.沉淀溶解平衡与沉淀测定法1)掌握溶度积概念,熟悉溶度积与溶解度的相互换算。

2)掌握难溶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及其计算,熟练运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掌握分步沉淀和沉淀转化的计算。

3)熟悉Mohr法、Volhard法、Fajans法的基本原理、指示剂及应用条件。

4)掌握晶型沉淀的沉淀条件、均匀沉淀法,掌握换算因数及在重量分析法中的应用。

5.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滴定法1)熟练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2)了解原电池和电极电位的基本原理;掌握电池符号的书写规则。

3)理解标准电极电位的意义;能应用标准电极电位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和计算标准平衡常数。

4)熟练运用能斯特方程式计算非标准态下的电极电位,判断非标准状态下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5)掌握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基本原理;了解用氧化还原滴定法准确滴定的判据;掌握对称电对的化学计量点的电位计算。

6)掌握常用氧化还原指示剂的类型及指示滴定终点的原理。

7)掌握重要的氧化还原滴定法(KMnO4法、K2Cr2O7法和碘量法)的基本原理、标准溶液的标定方法、滴定条件及应用。

6.配位化合物与络合滴定法1)掌握配合物的组成、结构和系统命名。

2)运用价键理论判断配合物的杂化类型和空间构型。

3)掌握利用稳定常数进行配合物平衡的有关计算。

4)掌握配位滴定原理;掌握配位滴定的最高允许酸度和最低允许酸度的计算。

掌握配位滴定适宜酸度的选择。

5)掌握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时的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的计算,掌握指示剂的使用条件及注意事项(封闭现象、僵化现象、氧化变质等)。

6)掌握单一金属离子的滴定条件及多个离子分步滴定的条件7.电位分析1)了解电位分析法的基本原理,理解工作电池、参比电极和指示电极的概念。

2)了解各类金属基电极的基本构造和原理。

掌握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重点掌握pH玻璃电极和氟离子选择电极的构造、工作原理及使用条件。

3)掌握直接电位的基本原理和定量方法(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及直接比较法)。

4)掌握电位滴定法的终点确定方法(E-V曲线法、一级微商法和二级微商法的计算)。

8.吸光光度法1)了解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的本质和特点。

2)掌握光的吸收定律—郎伯-比耳定律。

了解吸收曲线的特点。

掌握运用吸收曲线和吸收定律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比较法、标准曲线法)3)掌握吸收定律的使用条件和测量条件的选择。

4)了解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

物理化学部分1、化学热力学部分1)了解热力学方法的特点及基本概念和应用2)熟练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热化学和理想气体及相变过程的应用。

3)理解热力学第二、第三定律的文字叙述及数学表达式。

4)熟练掌握热力学函数Q、W、ΔU、ΔH、ΔS、ΔG、ΔA的计算方法。

5)热力学基本方程、克拉佩龙-克劳修斯方程。

2、溶液1)了解偏摩尔量与化学势的定义及物理意义。

2)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的应用。

3)理想溶液与理想稀溶液的概念和性质。

4)熟练稀溶液的依数性的内容及应用。

3、相平衡1)相律的应用,单组分系统相图。

2)杠杆规则,蒸馏原理。

3)二组分系统典型相图的特点及应用。

4)热分析法在相图绘制中的应用。

4、化学平衡1)等温方程及标准平衡常数。

2)复相反应3)化学平衡热力学平衡常数获得方法及反应耦合的意义。

4)温度、压力、惰性气体等各种因素对平衡的影响。

5、电化学1)了解法拉弟定律,迁移数、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的意义,熟悉离子独立移动定律及电导测定的应用,掌握电解质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2)能根据简单的化学反应来设计电池,对所给的电池能正确写出电极反应与电池反应并计算其电动势。

熟练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及应用。

3)了解浓差电池的特点及应用。

6、化学动力学1)掌握化学动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掌握简单级数反应,三种典型复杂反应的特点和反应速率与浓度关系的微分式。

2)熟练复杂反应近似处理方法。

3)明确温度、活化能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4)了解碰撞理论和过渡态理论要点。

三、主要参考书《无机化学》(第四版),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分析化学》(第四版),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物理化学》(第四版),南京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傅献彩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四、试卷题型及记分题型: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

记分:无机、分析化学合卷,占50%。

物理化学占50%。

第二篇:201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考试大纲201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考试大纲科目代码: 813 科目名称:软件工程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考试时间:3小时考试方式:笔试总分: 150分考试范围:一、软件工程学概述:软件工程概念、软件危机、软件工程基本原理、软件生存周期,各种软件开发模型以及其优缺点。

二、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的任务和步骤,系统流程图和数据流图,数据字典。

三、需求分析:需求分析的任务,需求分析的方法,E-R图、状态转换图,层次方框图、Warnier图和IPO图的应用,验证软件需求的方法。

五、总体设计:总体设计的过程,软件设计原则,启发式规则,层次图、HIPO图和结构图的应用,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

六、详细设计:结构程序设计、人机界面设计的方法,程序流程图、盒图、PAD 图、判定表、判定树的应用,Jackson图,程序复杂程度的定量度量。

七、实现:常见的程序设计语言的选择,编码风格。

软件测试定义和目的,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软件测试的步骤,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验收测试的方法,测试用例的设计,调试技术和策略,软件可靠性的概念。

八、维护:软件维护的概念和特点,软件维护的过程,软件维护过程中所需采用的主要技术,软件可维护的属性,软件再工程。

九、面向对象的方法学概要面向对象方法的基本概念和特征,面向对象建模的方法。

对象建模、动态建模、功能建模。

十、面向对象分析、设计和实现面向对象分析的方法,面向对象设计的基本概念与基本方法,软件重用,基于UML的需求分析、设计。

面向对象的测试方法。

十一、软件项目管理软件项目管理的主要任务,软件度量的基本概念,项目估算、软件质量度量、软件可靠性度量的意义。

样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下列任务中,不属于软件工程需求分析阶段的是()。

A.分析软件系统的数据要求B.确定软件系统的功能需求 C.确定软件系统的性能需求D.确定软件系统的运行平台2、瀑布模型本质上是一种()。

A.线性顺序模型B.顺序迭代模型C.线性迭代模型D.及早见产品模型3、可行性分析中,系统流程图用于描述()。

A.当前运行系统B.当前逻辑模型 C.目标系统D.新系统4、为适应软件运行环境的变化而修改软件的活动称为()。

A.纠错性维护B.适应性维护 C.改善性维护D.预防性维护5、概要设计是软件系统结构的总体设计,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概要设计的是()。

A.把软件划分为模块B.确定模块之间的调用关系 C.确定各个模块的功能D.设计每个模块的伪代码6、软件模块独立性概念不是()的直接结果?A.抽象B.信息隐蔽 C.局部化概念D.功能分解7、当模块中包含复杂的条件组合,只有()能够清晰地表达出各种动作之间的对应关系。

A.判定表和判定树B.盒图C.流程图D.关系图8、数据流图是用于表示软件模型的一种图示方法,在下列的绘图方法中,()是不采用的。

A.自顶向下B.自底向下 C.分层绘制D.逐步求精9、为了提高模块的独立性,模块内部最好是()。

A.逻辑内聚B.时间内聚C.功能内聚D.通信内聚10、软件测试可能发现软件中的(),但不能证明软件没有错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