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次结构砌体质量控制

二次结构砌体质量控制

二次结构砌体质量控制
一、材料控制
1. 砖墙材料应选用符合设计要求的加气混凝土砌块、蒸压灰砂砖、多孔砖等,其品种、规格、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按其产品说明书选择。

2. 进场的砖块应按规范要求进行验收,并按规格、品种分别堆放整齐,不应混杂。

3. 砌筑砂浆应采用水泥砂浆,其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按要求严格控制配合比。

二、砌筑工艺控制
1. 砌筑前应进行砖块湿润,以避免砖块吸收砂浆中的水分,影响砌体质量。

2. 砌筑时应采用“三一”砌法(即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确保砂浆饱满、灰缝密实。

3. 砌筑过程中应保持墙体的垂直度和平整度,并应及时校正。

4. 墙体砌筑完毕后,应进行勾缝处理,勾缝应顺直、光滑,不得有通缝。

三、垂直度控制
1. 砌筑前应按设计要求在基础面上进行立杆挂线,以控制墙体的垂直度。

2. 每层砖墙砌筑完毕后,应进行垂直度检查和校正。

3. 对于超差的部位,应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直至满足设计要求。

四、平整度控制
1. 砌筑时应保持墙体的平整度,不得出现凹凸不平的情形。

2. 每层砖墙砌筑完毕后,应进行平整度检查和校正。

3. 对于超差的部位,应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直至满足设计要求。

五、灰缝控制
1. 灰缝应做到饱满、密实,不得出现透缝、瞎缝现象。

2. 灰缝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保持均匀一致。

3. 灰缝应顺直、光滑,不得有杂物。

4. 墙体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严禁无可靠措施的内外墙分砌施工。

交叉处砌筑时,必须留置斜槎,槎子的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

非抗震设防及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地区的临时间断处,当不能留斜槎时,除转角处外,可留直槎,但直槎必须做成凸槎。

留直槎处应加设拉结钢筋,拉结钢筋的数量为每120mm墙厚放置1φ6拉结钢筋(120mm厚墙放置2φ6拉结钢筋),间距沿墙高不应超过500mm;埋入长度从留槎处算起,每边均不应小于500mm,对抗震设防烈度6度、7度的地区,不应小于1000mm;末端应有90°弯钩。

隔墙和填充墙的顶面与上部结构接触处用侧砖或立砖斜砌挤紧。

5. 在墙体上留置临时洞口或埋设预埋件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留置或埋设。

洞口侧边离交接处墙边的距离不得小于50mm;洞口净宽不宜大于2m;当洞口净宽大于2m时,其上部应设置钢筋混凝土过梁。

留置的临时洞口应予封闭。

宽度大于2m的洞口上部应设置过梁;预埋管道和预埋件的直径不宜大于墙厚的2/3且不应超过25mm。


电安装预留洞和预埋件应在每一层的水平墙面上预设施工洞口并注意上下对应;留置在设备后面且不小于300mm的预留洞宜在设备安装完成后再进行砌筑;在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和7度的地区预留洞不宜大于150mm;在非承重墙上预留的门窗洞口宽度不宜小于900mm;预留洞口的宽度大于3m或上顶预留大于1.8m时须加过梁;预留洞口的上顶须设现浇过梁(如设计图纸中注明采用预制过梁板的须提前向甲方提出)。

过梁的断面尺寸及配筋由甲方确定(过梁高度不小于600mm)。

过梁底面至少应搁置在距楼板上皮250mm处(指清水墙);洞口上顶两侧须用实心砖或混凝土预制块斜砌挤紧(混凝土预制块用C20细石混凝土预制)。

当门窗洞口的两侧同时设有构造柱时,其间距不得大于800mm;当门窗洞口的两侧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