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影响评价总结(五)

环境影响评价总结(五)

环境影响评价总结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第一节环境1、环境的概念。

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

2、环境的根本特性。

整体性与区域性、变动性与稳定性、资源性与价值性。

整体性是根本特性,变动性和稳定性相辅相成,环境资源包括物质性和非物质性。

环境的整体性:又称环境的系统性,是指各环境要素或环境各组成局部之间,因有其相互确定的数量与空间位置,并以特定的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具有特点构造和功能的系统。

变动性:指在自然的,人类社会行为的,或两者共同的作用下,环境内部构造和外在状态处于不断变化中。

稳定性。

环境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

第二节环境影响 1、环境影响。

是指人类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2、环境影响分类按来源分类为直接影响(实质是单项活动影响的叠加和扩大)、间接影响、累积影响。

直接影响是指由于人类活动的结果而对人类社会或其他环境的直接作用,而由这种直接作用诱发的其他后续结果那么为间接影响。

累积影响是当一项活动与其他过去、现在及可以合理预见的将来活动结合在一起时,因影响的增加而产生的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影响分类按影响效果分类为有利影响、不利影响。

环境影响分类按影响程度分类为可恢复影响、不可恢复影响。

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价1、环境影响评价。

是指对拟议中的建立工程、区域开发方案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展系统性的识别、预测和评估。

根本目的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最终到达更具环境形容性的人类活动。

2、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单的说,就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书面总结。

3、筛选。

是指确定一项拟议活动是否需要进展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

4、划分范围。

指在确定了一项拟议活动应进展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以后,进一步确定影响评价应关注的问题,并识别其中的主要问题。

5、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的内容。

建立工程概况;建立工程周围环境状况;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和预测;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对建立工程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6、环境影响评价的根本功能判断、预测、选择、导向功能。

7、评价的根本形式。

评价的根本形式之一是以人的需要为尺度,对已有的客体作出价值判断;以人需要为尺度,对将形成的客体的价值作出判断;将同样都具有价值的客体进展比较。

评价最重要,核心是导向功能。

8、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

[1]保证建立工程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2]知道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强化环境管理;[3]为区域的社会经济开展提供导向;[4]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开展。

9、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1)按评价对象:建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规划工程环境影响评价(2)按人类活动类型:单个建立,区域开发,公共政策环境影响评价(3)按环境要素:大气、水、声、土壤、固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4)按时间顺序: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环境影响后评价第四节环境影响评价及其法律依据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是指把环境评价工作以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形式确定下来从而必须遵守的制度。

2、1978年3月5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环境保护根本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主要特点。

具有法律强制性;纳入根本建立程序;评价对象偏重于工程工程建立;分类管理;评价资格实行审核认定制。

第五节环境影响评价的标准体系1、环境标准。

是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

2、环境标准在环境保护中所起的作用。

是制定环境规划和环境方案的主要依据;是环境评价的准绳;是环境管理的技术根底;是提高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

3、环境标准体系:按照环境标准的性质、功能和内在联系进展分级、分类,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称之环境标准体系。

两级为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六类为: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根底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环保仪器设备标准。

环境标准体系按类别分为环境质量标准(是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主要依据)、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实现环境质量标准的主要手段和措施)、环境根底标准(环境标准体系中的指导性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环保仪器设备标准(重要技术根据和方法)、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七类。

污染物排放标准按污染物的状态分为:气态污染物排放标准、液态、固态及物理污染控制标准。

按其使用范围分为----通用排放标准和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五类标准中的关系:1)污染物排放标准时实现环境质量标准的手段和措施2)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和国家标准样品标准时实现环境质量标准的主要技术和依据3)环境根底标准时整个标准中期待指导性作用,是其他标准制定的总原那么。

按照标准制定公布机关的行政级别分为国家、地方两级。

环境标准体系分类:1.国家环境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国家环境根底标准2.地方环境标准: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3.国家环境保护部标准两种执行规定:强制性、推荐性。

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1地方优于国家2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不穿插执行。

五类标准1)环境质量标准:定义: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对各种环境要素的污染物或污染因子规定的允许含量和要求2内容:空气质量标准、睡环境质量标准、环境噪声污染标准等*注:分为国家和地方两级,以国家级为主,地方环境质量标准补充指定国家级标准中没有的工程,有国家级的就不能制定其他的标准2)污染物排放标准:定义:根据环境质量要求,结合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对污染源排入环境的污染物做的控制标准呢,允许排放量(浓度)或限值,内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水排放标准,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

*注:分为国家级标准和地方级标准两类,假设国家级标准中没有的可以制定地方级标准,假设与国家级标准工程相同,可以制定严于国家级标准的地方级标准(报国务院备案),执行时地方级优于国家级标准。

4、.中国环评开展:1.引入和确立阶段(1973-1979)1973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2.标准和建立阶段(1979-1989)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公布,1989年公布;3.强化和完善阶段(1989-1998)1989《环境保护法》公布,1998《建立工程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公布实施。

4.提高阶段(1999-201*)1998年《建立工程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公布实施,201*.10.28公布《环境影响评价法》;5.拓展阶段(201*-至今)《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

201*.9.1.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程序1、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是指按一定的顺序或步骤指导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过程。

2、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可分为管理程序和工作程序。

前者主要用于指导环境影响评价的监视管理,后者用于指导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内容和进程。

3、环境影响评价程序遵循的原那么-----目的性原那么;整体性原那么;相关性原那么;主导性原那么;等衡性原那么;动态性原那么;随机性原那么;社会经济性原那么;公众参与原那么。

4、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准备阶段①研究有关文件(包括: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开展规划和环境功能区划、技术导那么和相关标准、建立工程依据、可行性研究资料及其他有关技术资料);②进展初步的工程分析,明确建立工程的工程组成,根据工艺流程确定排污环节和主要污染物,同时进展建立工程影响区域的环境现状调查;③识别建立工程的环境影响因素,筛选主要的环境影响因子,明确评价重点;④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和评价工作等级。

编制评价大纲或工作方案。

第二阶段:正式工作阶段①做进一步工程分析,进展充分的环境现状调查、监测并开展环境质量现状评价;②根据污染源强和环境现状资料进展建立工程的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建立工程的环境影响,并开展公众意见调查;③提出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影响的环境管理措施和工程措施。

第三阶段:报告书编制阶段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到的各种资料、数据,从环保角度确定工程的可行性,给出评价结论和提出进一步的减缓环境影响的建议,最终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编制。

5、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实定[1]建立工程的工程特点;[2]工程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3]国家或地方政府所公布的有关法规。

6、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偏写环境影响评价大纲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总体设计和行动指南。

环评大纲的主要内容:(1)总那么(2)建立工程概况(3)拟建工程周围地区的环境简况(4)工程分析的内容与方法(5)环境现状调查6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7)评价工作成果清单(8)评价工作组织、方案安排(9)经费概算7、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和评价a、环境现状调查的一般原那么-----原那么上调查范围应大于评价区域,特别是对评价区域边界以外的附近地区,假设遇有重要的污染时,调查范围应适当放大。

b、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搜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遥感法。

c、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地理位置;地貌、地质和土壤情况,水系分布和水文情况,气候与气象;矿藏、森林、草原、水产和野生动植物、农产品、动物产品等情况;大气、水、土壤等的环境质量现状;环境功能情况及重要的政治文化设施;社会经济情况;人群安康状况及地方病情况;其他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现状资料。

8、环境影响预测a、预测原那么应按相应评价工作等级、工程与环境的特性当地的环境要求而定。

b、预测阶段和时段----建立工程的环境影响预测分为建立阶段、生产运营阶段和效劳期满或退役阶段三个阶段。

所有工程均应预测生产运营阶段的影响;预测又分为两个时段即冬、夏两季,丰、枯水期。

c、预测范围和内容------预测点的位置和数量应覆盖现状监测点外,还应根据工程和环境特征以及环境功能要求而设定。

预测范围应等于或略小于现状调查的范围。

9、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成果的集中表达,是环境影响评价承担单位向其委托单位---工程建立单位或其主管单位提交的工作文件。

编写原那么手机,根本要求----手机编制要点----总论;建立工程概况;环境现状调查;污染源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保措施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环境影响经济损益简要分析;结论及建议;附件、附图及参考文献。

第三章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技术1、环境影响识别。

就是要找出所受影响(特别是不利影响)的环境因素,以使环境影响预测减少盲目性,环境影响综合分析增加可靠性,污染防治对策具有针对性。

2、环境影响识别包括哪些根本内容。

答。

环境影响就是要找所有受影响的环境因素,以使环境影响预测减少盲目性,环境影响组合分析增加可靠性,污染防治对策具有针对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