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教学主题活动方案5篇

小学数学教学主题活动方案5篇

小学数学教学主题活动方案5篇小学数学教学主题活动方案篇1活动内容:设计围墙、篱笆。

适用年级:四年级以上。

活动目标:(一)知识训练点。

1.巩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及面积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乘、除法的含义及实际情况预算所需材料。

(二)能力训练点。

1.在操作、观察、想象等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综合运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并培养其优化意识。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三)德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与协作能力。

活动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软件一套。

学生每组准备房子、围墙(可拼拆)、门等模型。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教师叙述:小强的奶奶家最近盖了新房子,(屏幕显示房子)新房子所占地面呈长方形,长15米,宽5米。

这几天,小强的奶奶正寻思着要砌围墙,她准备围出一个长20米、宽10米的长方形,连围墙上的铁门也买好了,铁门宽2米,但是,她还没想好究竟怎么砌。

同学们,今天我们都来当“小小设计师”,帮小强的奶奶出出主意,好不好?2.让学生充分发言。

然后教师概括:对学生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予以肯定,同时指出:今天这节课重点来研究一下围墙的位置。

二、协作研讨,探求方法1.小组活动。

发给每个小组房子、围墙(可拼拆)、门的模型,让学生互相合作,动手操作,设计围墙的位置。

2.小组汇报。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演示,并说明自己的设计方案,根据学生演示在电脑上显示出实物图,并抽象出平面示意图。

估计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方案(阴影部分表示房子,粗线表示铁门):3.深入研究。

(l)猜一猜。

请学生猜一猜,小强的奶奶会选择哪一种方案,并初步说明理由。

(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去考虑)(2)算一算。

a.提问:怎样才能预算出砌围墙共需多少块砖?如果砌1米长的围墙需要200块砖(显示实物图),那么你们能算出砌自己设计的围墙大约需要多少块砖吗?围出的空地面积呢?(显示下表:围墙长度。

所需砖的块数、围出的空地面积数据暂空,待填)b.学生分组计算。

c.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逐步显示完成下表:(3)想一想。

提问:看看算出的数据,你想说什么?重点思考:a.哪几种最节省材料?为什么?(回答后闪动表中相应的部分)b.哪几种图出的空地面积最大?为什么?(回答后闪动表中相应的部分)学生充分发表见解后,教师略作小结。

三、学以致用,解决问题1.出示问题。

2.独立设计。

3.汇报讨论。

(1)指名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显示出平面示意图:(2)讨论:哪一种最节省材料?为什么?得出第二种最节省材料。

(闪动第二种示意图中表示篱笆的两条边,删去图①)4.预算材料。

(1)给出条件:如果用细竹竿作篱笆,每5厘米插一根竹竿,那么围出这块菜地至少需要几根细竹竿?(2)学生计算(如有困难可自由讨论)。

(3)学生汇报:(电脑显示在示意图旁)正方形面积为4平方米,说明边长是2米。

篱笆长度:2x2=4(米)=4OO厘米竹竿根数:①400÷5=80(根)②400÷5-l=79(根)(4)讨论:要不要“减1”?为什么要“减1”?电脑模拟插竹竿的过程:闪动一段5厘米长的边,插一根竹竿(伴以“叮咚”的声音),(这样插四根后中间过程省略,直到最后两个5厘米)闪动倒数第二个5厘米,插一根竹竿,再闪动最后一个5厘米,(问:还需要再插一根竹竿吗?为什么?)闪动那一段围墙,说明最后一根竹竿可以省略,所以要“减1”。

(删去第①种)四、总结方法,活动小结1.总结方法。

2.评选“优秀设计师”,并委派他们课后把研究结果告诉小强的奶奶。

活动设想当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虽然“双基”扎实,但实际应用能力较差的现象。

本方案选取了“砌围墙和围篱笆”这一生活中常见的事例,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出发,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力求做到以下几点:1.注意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

从“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协作研讨、探求方法”——“学以致用、解决问题”——“总结方法、活动小结”,始终把学生放在“活动主体”的位置,为学生创设一个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课堂环境。

通过小组活动、全班讨论、独立设计等形式,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才华的舞台,充分体现学生活动的全体性、自主性。

2.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大胆尝试、大胆猜测,并提出合理、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活动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围墙的设计,从设计方案到选择方案,都注意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从而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3.注意对学生协作意识的培养。

设计围墙时采用小组活动、小组讨论的形式,预算用篱笆材料时,又允许学生通过自由讨论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与能力,从而增强实践能力。

4.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在学中用,在用中学,这是学习巩固各种知识的重要方法。

教学中,应努力挖掘教材中与实际生活有联系的内容,让学生做一做、量一量、验一验、用一用,以便使他们在用中学,会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

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培养儿童的应用技能。

小学数学教学主题活动方案篇2一、课题研究背景计算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等都依赖于计算活动的参与,计算能力的高低对学好数学知识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的教学中,小学生的计算却常常出错。

作为教师,不能把学生的计算错误都一律认为是“粗心惹的祸”,如果能从知识方面以及心理方面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提出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纠正策略,这对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提高和教师的计算教学将更有帮助。

二、课题研究目的通过对小学生计算错误的类型和成因进行分析研究,寻找降低小学生计算错误的策略,在实践教学中进行检验,验证策略的可行性。

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计算准确率,为学生顺利学习数学知识,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而且,教师通过运用研究所得的策略,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能少走弯路,充分发挥出该研究成果的现实指导作用。

三、课题研究过程课题名称为:小学生计算错误类型、原因分析及矫正策略。

自开题以来,本数学组根据学校实际教学情况,按照实验方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该课题研究,主要做了如下工作: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1、分别组织教师和学生座谈,了解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遇到问题和自己的认识2、数学组会议,启动课题,部署任务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1、以班为单位,分班收集学生的计算错题2、以教师个体为单位,记录典型错题3、以年级为单位,同年级数学教师分析典型计算错误的原因①教师初步分析错误原因②以面谈的形式和相关学生进行交流③总结、分析,撰写原因分析报告4、以年级为单位,同年级数学教师提出矫正策略①前测,统计该类型题目的错误率②根据原因分析报告,提出矫正策略,调整教学方式③后测,对前后测试进行比较④总结、分析,撰写矫正策略报告第三阶段:整理归纳阶段5、全组进行交流讨论,总结研究成果①各年级的研究成果汇报,进行纵向研究②对全学段中由相同原因而导致的错题进行横向研究③整理、归档四、研究成果通过对各年级的典型错题进行纵向研究,找到了各年级学生计算时出现的典型错误,通过分析其错误原因,提出了相应的纠正策略,并通过前后测实验验证了其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将全年级的同类型错题进行横向研究,结合心理学的认知分析,我们重点研究了由于强成分的干扰导致的计算错误,既提高了教师对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认知,又对计算教学有指导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主题活动方案篇3一、指导思想:以《教师法》和《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个人研修指导方针,以“求真、求实、求效”为个人研修理念,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为个人研修目标,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前提,坚持科学育人,扎实有序地开展数学教学研究工作,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新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努力。

二、研修要求:1、提高自身政治和职业道德素养。

敬业爱岗,任劳任怨,淡泊名利,不求索取,把自身修养作为第一研修内容,从小事做起不断进取,超越自我。

2、加强专业理论学习。

通过参加集体学习及自学等方式认真学习新理念,学习数学学科新知识,及时把握教学课改的前沿信息,并努力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

3、立足常规教学。

潜心钻研本学段教材,以上好每一节课为前提,不断总结和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逐步突显出个人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

4、注重理论总结。

积极撰写教学反思、案例和论文,将教学过程中的点滴感悟记录下来。

三、研修内容:按照个人工作特点,制订一年的发展研修计划。

在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工作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提升,把研修、工作、发展同步推进。

1、研读课标。

研读《数学课程标准》,交流课标研读体会,以便准确把握各学段目标要求。

2、钻研教材。

钻研本学段教材,整理归类,总结出本学段内容的共同特点,找出难点并进行交流探讨,以便全面把握小学数学教材。

3、数学专业理论学习和教材教法学习。

研读数学专业高级教材及教材教法,提高自身专业文化素质和教育教学理论,拓宽自己知识视野,丰富自己各方面知识。

4、积极推进课堂教学实践。

设计一节本学段研讨课,在区域或组内进行教研活动交流;虚心向同行们学习,争取多听课,向网络等优秀教学资源学习,取众人之长,弥补自己学科知识的不足。

研修期内听课不得少于20节。

教学实施中,要认真制订学科教学计划,用心备课、认真上课、及时撰写课后反思、精心设计作业、耐心辅导学生。

5、积极开展教学研究。

积极撰写教育教学心得,每学期撰写教学论文、教学案例各一篇。

四、研修目标:1、熟悉教育政策法规,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修养、热爱教育事业,树立为教育事业奉献终身的理想信念。

2、通过系统的业务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专业文化素质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以适应当代越来越高的小学文化教育的需要,满足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高要求,为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3、通过系统的学习当代先进的小学数学教学思想,借鉴他人优秀的教学实践经验,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反思、提高,使自身的教学理念与当代前沿教学思想接轨,教学实践体现出科学性、先进性、高效性,并逐步形成自己的独特的风格。

撰写教研论文,使自己的教学从感性到理性,不断提高。

4、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断的学习、实践、提高,力争使所带班级的学生分数名列前茅,上好教学汇报课、研讨课。

小学数学教学主题活动方案篇4教研组是学校办学理念与教师思想行为之间相互转化的关键的中层组织。

教研组的打造将促进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沟通,促进个体智慧、团队文化、学校文化的相互支撑和滋养。

教研组是名师成长的摇篮,教育科研的阵地,学科质量的保证,更是一种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教研组,就是利用相应的机制和手段,以促进和保障全员学习和终身学习,以学习和生活的有机结合,以尊重为前提,形成积极向上的氛围,以达到对个体和集体均发展的双赢性的教研组织、为了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教研组建设的新内涵、新思路,全面提升教研组的工作水平,使小学数学教研组在基础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特拟定本方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