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细胞的增殖一、细胞体积1、限制细胞长大的原因: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细胞核与细胞质的关系。
2、细胞体积的最小限度是由完成细胞功能所必须的基本结构(如核糖体)和物质(如酶)所需要的空间决定的【习题一】下列有关细胞体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与原核细胞相比,真核细胞体积一般较大B.细胞体积越小,其表面积与体积比值越大C.生物体体积越大,其细胞体积也越大D.细胞体积小,利于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分析】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①受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限制(细胞体积越小,其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低);②受细胞核控制范围限制.【解答】解:A、与原核细胞(一般1~10um)相比,真核细胞(1~100um)体积一般较大,A正确;B、细胞体积越小,其表面积与体积比值越大,即相对表面积越大,越有利于物质运输,B正确;C、细胞体积与生物体体积没有必然的联系,C错误;D、细胞体积小,其相对表面积大,利于完成各选生命活动,D正确。
故选:C。
二、细胞有丝分裂1、真核细胞分裂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2、有丝分裂分裂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3、分裂间期:占周期90%—95%,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复制合成姐妹生]前期:①染色质变成染色体;②细胞两级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③核仁解体、核膜消失。
[膜仁消失现两体]中期:①纺锤丝牵引着丝点运动,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②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便于观察。
[形定数晰赤道分裂期齐]后期:①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②由纺锤丝牵引染色体向细胞两极运动。
[点裂数加均两极]末期:①染色体成为染色质;②纺锤体消失、出现新的核膜核仁形成新的细胞核;③赤道板的位置出现细胞板,由中央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成为两个子细胞。
[两体消失膜仁现]4.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两点区别5、假定某生物体中一个体细胞内的染色体和DNA的含量为2N6、有丝分裂的意义:将亲代细胞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复制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在亲代与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稳定性,对于生物遗传有重要意义。
【习题二】下列关于细胞增殖的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A.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B.无丝分裂过程中,没有染色体和纺锤体等结构的出现C.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生殖和遗传的基础D.草履虫细胞无丝分裂中不进行DNA的复制【分析】1、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包括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是二分裂。
细胞分裂过程都需要经过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两个连续的过程。
2、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对于个体发育具有积极意义。
【解答】解:A、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在间期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A正确;B、无丝分裂过程中,没有染色体和纺锤体等结构的出现,故称为无丝分裂,B正确;C、细胞的增殖是细胞一个重要的生命历程,也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C正确;D、无丝分裂中也要进行DNA的复制,D错误。
故选:D。
【习题三】进行连续分裂的细胞,一个细胞周期是指()A.从第一次分裂的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的间期为止B.从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开始到末期为止C.在第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D.在第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分析】1、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其中分裂间期历时长,占细胞周期的90%--95%.2、分裂间期:分裂间期是由DNA合成前期(G1期)、DNA合成期(S期)与DNA合成后期(G2期)组成.分裂间期历时长,其中G1期主要进行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S期最主要的特征是DNA的合成;G2期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不过合成量逐渐减少.3、成熟的细胞不再进行有丝分裂,也就没有细胞周期.【解答】解: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故选:C。
【习题四】如图甲表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图象,图乙、丙、丁分别是对该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统计(图乙、丙、丁中的a、b、c表示的含义相同)。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动物的体细胞中都含有4条染色体B.图乙中的a、b、c分别表示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C.图丙可以最恰当地表示图甲所示时期的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的关系D.图丁所示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分析】分析甲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分析乙图:乙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处于有丝分裂G2期、前期和中期;分析丙图:丙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分析丁图:丁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处于有丝分裂G1期和末期。
【解答】解:A、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因此该动物的体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但不是所有细胞都含有4条染色体,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不含染色体,A错误;B、图乙中的a、b、c分别表示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B错误;C、丙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因此图丙可以最恰当地表示图甲所示时期的染色体、DNA 和染色单体的关系,C正确;D、丁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处于有丝分裂G1期和末期,D错误。
故选:C。
【习题五】甲、乙、丙是某二倍体动物的3个正常细胞,其染色单体数分别为4N、0、2N.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细胞中可能含有4个染色体组B.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可能最多C.丙细胞中染色体可能正向两极移动D.甲、乙、丙可能都在进行有丝分裂【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甲细胞中含有4N条染色单体,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乙细胞中不含姐妹染色单体,可能是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丙细胞中含有2N条染色单体,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解答】解:A、甲细胞中含有4N条染色单体,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而这些时期细胞中都只含有2个染色体组,A错误;B、乙细胞中不含姐妹染色单体,可能是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其中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B正确;C、丙细胞中含有2N条染色单体,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而这两个时期细胞中染色体都没有向细胞两极移动,C错误;D、甲、乙可能都在进行有丝分裂,而丙细胞进行的是减数分裂,D错误。
故选:B。
【习题六】如图为动物和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图,据图分析正确的()A.甲为分裂间期、乙为分裂末期,⑤聚集成为赤道板B.①在前期形成纺锤体,作用于②影响染色体的移动C.甲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故甲产生的子细胞为配子D.③、④均为细胞膜,两种细胞的胞质分裂方式相同【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中:①为中心体,②为着丝点,③为细胞膜.乙图中:④为细胞壁,⑤为细胞板.【解答】解:A、甲为分裂前期、乙为分裂末期,⑤聚集成为细胞板,其内含有形成细胞壁的物质,A错误;B、①为中心体,在前期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作用于②影响染色体的移动,B正确;C、甲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所以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产生的子细胞为体细胞,C错误;D、③为细胞膜,④为细胞壁,两种细胞的胞质分裂方式不同,D错误。
故选:B。
【习题七】图甲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周期中核内染色体及DNA数量变化曲线图,图乙是细胞分裂图象.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虚线abcd表示_________数量变化,其中染色体加倍对应乙图中_________(填标号).(2)甲图中的AB相当于图乙的_____________时期(填标号).(3)图乙中染色体数与DNA之比为1:2的是__________(填标号)(4)图乙中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用箭头和标号表示)【分析】分析甲图:图甲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周期中核内染色体及DNA 数量变化曲线图,其中虚线是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实线是DNA含量变化曲线.分析乙图:①细胞处于分裂前期;②细胞处于分泌末期;③细胞处于分裂后期;④细胞处于分裂中期;⑤细胞处于分裂间期;⑥细胞处于分裂末期.【解答】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图甲中虚线表示染色体数量变化;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加倍,对应乙图中的③.(2)甲图中的AB表示分裂间期,相当于图乙的⑤时期.(3)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细胞中染色体数与DNA之比为1:2,对应于图乙中的①④.(4)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乙中①细胞处于分裂前期,②细胞处于分泌末期,③细胞处于分裂后期,④细胞处于分裂中期,⑤细胞处于分裂间期,⑥细胞处于分裂末期,因此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⑤→①→④→③→②→⑥.故答案为:(1)染色体③(2)⑤(3)①④(⑤)(4)⑤→①→④→③→②→⑥【习题八】如图表示有丝分裂细胞周期中,一个细胞内染色体数和DNA含量的动态变化(表示细胞各个时期的距离和所需时间不成比例).(1)表示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是__________,表示DNA含量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2)bc段细胞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3)cd段表示细胞分裂的三个时期是______________.(4)通过de段后,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数的比是____________.【分析】分析曲线图:图示表示有丝分裂细胞周期中,一个细胞内染色体数和DNA含量的动态变化.曲线A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曲线B 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ab段表示G1期;bc段表示分裂间期;cd段表示G2期、前期、中期和后期(gh段);ef段表示有丝分裂末期.【解答】解:(1)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规律为: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而DNA变化规律为: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因此曲线A表示DNA含量变化,曲线B表示染色体数目变化.(2)bc段表示有丝分裂间期(S期),此时细胞中主要进行DNA的复制.(3)cd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4)染色单体在后期着丝点分裂之后就已经消失,因此通过de段后,细胞中不含染色体单体,且染色体数和DNA数目减半,因此此时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数为1:0:1.故答案为:(1)曲线B 曲线A(2)DNA的复制(3)前期、中期和后期(4)1:0:1三、无丝分裂1.细胞无丝分裂一般是细胞核先延长,核的中部向内凹进,缢裂成为两个细胞核;接着,整个细胞从中部缢裂成两部分,形成两个子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