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翁)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总结:1、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2、一言之美,贵于千金――葛洪3、诚信为人之本――鲁迅4、思量恶事,化为地狱;思量善事,化为天堂。
――惠能5、一切有成效的工作都是以某种诚信为先决条件。
6、以信接人,天下信人;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杨泉7、诚实是一个人得以持续的最高尚的东西--乔臾8、性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9、诚信,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先导。
10、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11、惟读能够破天下之伪,惟实能够破天下之虚--薛12、诚实是上策。
13、一言之美,贵于千多--葛洪14、失去了诚信,就等同于敌人毁灭了自我。
15、诚信,是一股清泉,它将洗去欺诈的肮脏,让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流淌着洁净。
16、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17、诚实的人务必对自我守信,他的最后靠山就是真诚--爱默生18、意志薄弱的人,必须不会诚实--拉罗什富科19、没有诚实何来尊严--西塞罗20、即使开始时,怀有故意的人,只要自我抱有真实和诚实去接触,就必须能换来好意。
21、诚信犹如一颗青涩的果,你咬一口,虽然很苦,却回味无穷,倘若你将它丢弃,便会终身遗憾!22、信不足,安有信――《管子》23、诚信是人的本钱,没有诚信的人是一个失败者。
24、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25、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
26、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高尔基27、诚信就像人身上不可缺的钙,没钙的还能算作人吗?28、真话说一半常是弥天大谎――富兰克林29、信用是难得失的,费十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池田大作30、给心灵一片净土,给诚信一片天地,人生的道路让咱们与诚信同行。
关于诚信的成语典故:言而有信曾子,名参,孔子的得意门生。
儒家思想就是孔丘通过曾参传给嫡孙子思,再传给孟轲,形成孔孟之道的,所以曾参被儒家尊为“宗圣”。
曾子杀猪取信于子的教子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
有一天,曾参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儿子哭、闹着要跟去。
曾妻戏哄儿子说:“好乖乖,你别哭,你在家里等着,妈妈回来杀猪炒肉给你吃。
”儿子听说有肉吃,变更不随母亲去了。
曾参的妻子从街上回来,只见曾参拿着绳子在捆猪,旁边还放着一把雪亮的尖刀,正准备杀猪呢!曾参的妻子一见慌了,赶快制止曾参说:“我刚才同孩子说着玩的,并不是真的要杀猪呀!你看你怎么当真了?”曾参语重心长地对妻子说:“你要知道孩子是欺骗不得的。
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只学会父母的样子听父母的教训。
今天你要是这样欺骗孩子,就等于教他说假话和欺骗别人。
再说,今天你要这样欺骗孩子,孩子觉得母亲的话不可靠,以后你再讲什么话,他就不会相信了,对孩子进行教育也就苦难了。
你说这猪该不该杀呀?”曾妻听了丈夫的一席话,后悔自己不该和孩子开那个玩笑,更不该欺骗孩子。
既然答应杀猪给孩子吃肉,就说到做到,取信于孩子。
于是丈夫和妻子一起动手杀猪,为孩子烧了一锅香喷喷的猪肉。
儿子一边吃肉,一边向父母投去了信任和感激的目光。
父母的言行直接感染了孩子。
一天晚上,曾子的小儿子刚睡下又突然起来了,从枕头下拿起一把竹筒向外跑。
曾子问他去干什么?孩子说,这是我从朋友那么借来的书简,说好了,今天还得,再晚也要还人家,不能言而无信啊!曾子笑着把儿子送出了门。
一言九鼎:战国时,秦国出兵攻打赵国。
赵王派相国平原君去楚国谋求联合抗秦。
平原君在门客中选中了文武兼备的十九名随员,离预定的二十名还差一员。
平日并不受重视的门客毛遂经过自荐,被平原君批准随行。
起先,随行的另外十九人都很瞧不起毛遂,暗中讥笑他。
但到了楚国,在相互交谈的过程中,他们逐渐觉得毛遂是个很了不起的人,对他都很钦佩。
平原君去和楚王商谈联合抗秦之事,毛遂等随行人员便都在台下等候。
可是,平原君和楚王从早上谈到中午,还是没有结果。
随行的另外十九人便怂恿毛遂上台去说服楚王。
毛遂凭着自己大无畏的英勇气概,按住剑,顺着台阶走上台去,对平原君说:“赵国和楚国联合起来抵御秦国,两句话就能说明其利害关系,为什么从早上到中午,还没谈出个结果来?'' 楚王问平原君说:“他是什么人?" 平原君回答说:“他是我的门客毛遂。
" 楚王听说毛遂只是个门客,怒气冲冲地喊道:“你这是干什么?我在和你的主人说话,你快退下去!" 毛遂按着剑走上前去,对楚王说:“大王之所以敢当众斥责我,是因为楚国人多势众。
但现在大王离我不过十步,楚国再强大,大王也倚仗不着,因为我手中有剑,你的性命掌握在我的手里。
而且我的主人就在这里,我和主人说话,你凭什么斥责我呢?" 楚王见毛遂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一时惊呆了,不知怎么办。
毛遂又继续说:“楚国是个大国,地方五千里,雄师百万,按理说应该称霸天下。
可是令人失望的是,强大的楚国在秦国面前,竟然胆小如鼠,以前秦将白起只带几万军队攻打楚国,一举就攻下了你们的国都郢城,再战烧毁了你们的祖坟。
这种奇耻大辱,连我们赵国都为你们感到羞耻,可是大王竟然对此无动于衷!所以,楚、赵联合抗秦,不仅仅是为了赵国,也是为了楚国!道理是如此简单,大王竟然在我主人面前斥责我,不是太没道理了吗?”毛遂一席话,使楚王茅塞顿开,连连点头说:“先生的话说得很有道理,我一定倾全国之力与赵国联合,共同抗秦!”于是,赵、楚两国歃血为盟。
楚赵结盟后,平原君带着毛遂等回到赵都邯郸。
平原君感叹地说:“我手下的门客多时逾千,少时也有百数,自以为识尽赵国的贤士。
这次毛遂的事给了我很大的震动.毛先生在我府中三年,我竟没有发现他是个难得的人才。
他的三寸之舌,胜过百万强兵,他一到楚国,只用了一席话,便使赵国的威望重于九鼎、大吕,他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一诺千金: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
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
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恨不已,下令通缉季布这时敬慕季布为人,都在暗中帮助他。
不久,季布经过化装后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
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来,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汝阴候夏候婴说情。
刘邦在夏候婴的劝说下撤消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还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
有一个季布的同乡人曹邱生,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官员,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
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马上去见季布。
季布听说曹邱生要来,就虎着脸,准备发落几句话,让他下不了台。
谁知曹邱生一进厅堂,不管季布的脸色多么阴沉,话语多么难听,立即对着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与季布拉家常叙旧。
并吹捧说:“我听到楚地到处流传着‘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样的话,您怎么能有这样好的名声传扬在梁、楚两地的呢?我们既是同乡,我又到处宣扬你的好名声,你为什么不愿见到我呢?”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这番话,心里顿时高兴起来,留下他住几个月,作为贵客招待。
临走,还送给他一笔厚礼。
后来,曹邱生又继续替李布到处宣扬,季布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
关于诚信的名人逸事:1、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
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
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
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
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
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
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
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
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
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
真宗说:“近来群臣经2. 陶四翁烧毁假紫草陶四翁却宁可受损失也不去坑害别人,用高尚的品质言传身教。
陶四翁是个开染布店的,他为人忠厚,做生意讲求信誉,在镇上有口皆碑。
一天,有人来推销染布用的原料紫草,陶四翁并不怀疑,就用四百万钱通通买下了那些紫草。
不久一个买布的商人来店里进货,看见了这些紫草,便告诉陶四翁说这些都是假的。
陶四翁大吃一惊,还有些不相信。
商人教了陶四翁一些检查紫草的方法,陶四翁照商人说的一试,果然是些假紫草。
这时商人说没关系,这事包给我了,假紫草仍然可以用来染布,价钱便宜点拿到市场上去卖掉就行了。
第二天,商人再来进货,陶四翁却没有一匹染布,他还当着商人的面把那些假紫草全都烧了。
其实,当时陶四翁并不富有,却宁可受损失也不去坑害别人。
他用高尚的品质言传身教了他的后代,他的子孙们也像他一样诚信不欺,最后都成了大富商。
3.孙武斩姬演兵,说话算数,执法如山,树立了军法的信用: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著名的军事家。
他在吴国为将时,主张以法治军,曾率兵攻破楚国,使吴国强大起来。
他所著《孙子兵法》一书,总结了古代的作战经验,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之一。
春秋末期,出生于齐国贵族的孙武流亡到了南方的吴国。
吴王阖闾为了争夺霸主地位,迫切需要拜请一位能够领兵作战的将军。
恰在这时,他得到了孙武写的《兵法》十三篇,读完之后十分着迷。
于是派人把孙武请进王宫(一说是孙武结识了吴王阖闾的谋臣伍子胥,经伍子胥推荐,孙武带着他所著的兵书进见吴王)。
吴王阖闾见了孙武后,很客气地说:“您的《兵法》我已经拜读过了,其中的见解很精辟,只是不知道您能不能实际演示演示呢?”孙武非常爽快地回答说:“当然可以!不论男的女的,经过我列阵演练,都可以成为勇武善战的好兵!”“从未见过战阵的娇弱女子,您也能把她们训练成为好兵吗?”吴王似信非信地问。
“能!”孙武斩钉截铁地回答。
这一天,吴王把一百八十名宫女交给孙武训练。
他想考察一下孙武的实际指挥能力,就坐在演练场旁边的高台上观看。
孙武开始演练,先让每个宫女手持一支戟,把她们分成左右两队,分别指定吴王的两个宠姬担任队长。
接着,孙武问她们:“是否知道自己的心、背和左右手的位置?”众宫女回答:“知道!”她们也好奇地揭看看孙武究竟要怎么操练。
只听孙武严肃地说:“现在,由我擂鼓发令。
令向前,就朝着心所对的方向进击;令向左,就沿着左手的方向进击;令向右,就沿着右手的方向进击;令向后,就朝着背的方向后退。
你们能做到吗?”,众宫女说:“能!”孙武又强调说:“如果有人不听从军令,就依法斩首!”众宫女平时只会唱歌跳舞,哪里晓得军法的厉害。
尤其是那两个队长,仗着吴王的宠爱,根本没有把孙武放在眼里。
因此,当孙武发出军令后,鼓声咚咚,令旗挥舞,众宫女不但没有依令进退,反而嘻嘻哈哈闹个不停,把队形都搞乱了。
见此情景,孙武没有动怒。
他说:“大家第一次参加操练,有不明白的地方,是我没有讲清楚。
”他把军令和操练要求又反复地向宫女们作了讲解,再次强调:“如果有人不听军令,是一定要斩首的!”孙武把宫女们的队形整理好以后,再次下令击鼓向左进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