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室外排水工程施工方案

室外排水工程施工方案

建筑兄弟平台住宅项目室外排水工程施工方案优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2019年11月第一章工程概况简述一、编制依据:1、设计施工图2、《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3、《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8-20084、《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5、《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6、《工地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 JGJ46-20057、《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2011二、工程概况本工程总建筑面积386427.1㎡,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182355.90㎡,地下建筑面积69786.97㎡,用地性质为住宅用地,容积率为1.87,建筑密度为22.16%,绿地率为36%,由25栋15层高层、一栋地下车库、及3栋配套用房组成,其中高层上部为PC结构。

建筑总高度为45 米,建筑室内外高差0.30米,高层层高3.0米。

±0.00相当绝对高程5.4米第二章施工准备工作1、施工环境准备1)落实现场坐标、定位尺寸、水准点及水、电接口的情况。

2)现场平面规划、布置。

3)现场临时设施、排水措施。

4)做好施工区段内的共用设施保护措施。

5)既有道路破除、清理。

6)地下室顶板防水层及刚性层施工完毕。

2、技术准备1)组建项目管理班子,分工明确,职责分明。

2)认真组织有关人员了解施工现场,熟悉施工图纸,议定施工程序。

3)对施工要点、难点部位,进行研讨,制定针对性的技术措施。

4)进行图纸会审,并做好记录工作5)做好各项材料、机械、半成品和劳动力计划。

6)进行多层次的技术、安全、质量、文明施工、现场管理制度交底。

7)组织编制施工图预算,提出材料计划单。

8)根据原始水准点和坐标点,做好测量定位桩的引测,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消除线位内一切障碍物。

9)严格执行材料进场与预算的校对工作,制定原材料及成品、半成品的进场,材质的交验检查程序,杜绝不合格材料的进场使用。

10)组织工人进场后进行现场教育,技术交底,安全规范教育。

制定雨季施工措施,并落实到位,严格执行。

3、材料准备施工前即开始进行材料的准备,根据施工图计算各种材料数量,并结合施工进度计划编制各种材料进场计划表,同时材料部门要联系好材料供应商,组织好供货渠道,保证材料按进度计划有充足的货源,对于砼面层的材料采购,将邀请业主、监理参与对供应商的质量、信誉、生产等进行考察,业主、监理认可后,方可签订材料采购合同。

对进场的材料必须按规定堆放,不同厂家、不同规范、不同出厂日期的材料要挂牌分开存放,材料仓库要切实做好防火、防水浸措施,派专人负责管理,配置防火装备,杜绝火灾发生。

4、机械设备准备施工机械的配备是工程施工的保证条件。

结合本工程的特点,我公司在该工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进行准备,且保证相应证件齐全,确保进场正常使用。

5、施工协调管理5.1与业主、设计方的工作协调1)施工前,即与业主、设计方联系,进一步了解设计意图及工程要求。

2)参加施工图会审,协助业主向设计方提出建议,完善设计内容。

3)在施工中,及时会同业主、设计方按照总进度与整体效果要求,进行部位验收、中途质量验收、竣工验收等。

5.2与现场工程监理工作的协调1)在施工全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规程施工。

接受监理工程师的验收和检查。

2)贯彻已建立的质量控制、检查、管理制度,并据此对各施工质量予以检控,确保产品达到优良。

3)所有进入现场使用的成品、半成品、设备、材料,均主动向监理工程师提交产品合格证或质保书,应按规定使用前需进行物理试验检测的材料,主动递交检测结果报告,使所使用的材料、设备保证为合格品,不给工程造成浪费。

4)严格执行“上道工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施工”的报验制度。

5.3现场施工各专业队伍的协调1)根据工程的施工需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协调各专业施工班组的施工,及时做好协调及调配工作。

2)及时检查各专业施工班组是否按照经审批的专业施工方案进行施工、是否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以保证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

3)强调现场施工人员做好施工产品的保护,互相配合做好成品、半成品的保护工作。

第三章排水工程施工方案一、工程做法1、室外排水:1)、室外排水采用雨、污分流。

基地内生活污水由管网收集汇合后分别经污水格栅监测井后排入基地东侧莲花南路市政污水管和基地西侧曹家塘路市政污水管,地块雨水由雨水管网收集后排入分别排基地东侧莲花南路市政雨水管和基地西侧曹家塘路市政雨水管。

2)、建筑周围的接户管及各相应检查井位置参见各单体图。

3)、连接雨水口的雨水管均为DN200,坡度i=0.01,起点埋深0.60m,图中污水管管径、坡度除注明外均为DN200、i=0.004,雨水管管径、坡度除注明外均为DN300、i=0.003。

排水检查井内管道连接采用管顶平接的方式。

4)、排水管材:室外排水管管径DN≦600mm采用PVC-U双壁波纹管,DN>600采用钢筋混凝土管。

采用双壁波纹管时,位于人行道及绿化带下采用环刚度S1级(4KN/㎡);位于车行道下采用环刚度S2级(8KN/㎡)。

5)、排水检查井:室外排水检查井当井深≦6m、所连管道D≦600mm时,优先采用塑料检查井(检查井做法参见国标图集08SS523),否则采用国标圆形检查井。

当地有特殊要求时,可全部采用塑料检查井或钢筋混凝土检查井。

国标圆形检查井井盖规格为Φ700,装饰井盖做法详园林标准图。

塑料检查井选用详《给排水构造图集》。

污水井应采用有流槽井座,污水采用圆形井盖检查井,雨水排水采用方形井盖检查井,车行道下的排水检查井井盖采用重型井盖。

排水检查井内应设防坠落安全网,承重荷载宜不小于150KG。

6)、雨水口:采用国标偏沟平箅式雨水口。

7)、设在道路下的管顶覆土深<0.7m的排水管采用载重道路下的加固基础。

管道与检查井的连接应按软土地基处理(04S520-60)。

排水管道、排水检查井、道路雨水口应按《排水检查井》02(03)S515、《埋地塑料排水管道施工》04S520、《建筑小区塑料排水检查井》08SS523、《给水排水标准图集》S5(二)执行。

8)、室外景观排水由专业景观公司设计,其排水就近接入道路雨水检查井。

9)、本图中排水管道布置及与市政接口位置须经市政等主管部门认可后方可施工。

二、施工方案1、施工顺序测量放线——沟槽开挖——管基处理——管道基础施工——管道安装——管接口施工——傍管混凝土施工——检查井施工——闭水实验——隐蔽验收——分层夯实回填。

2、测量放线基槽开挖前由测量工程师进行测量定位、施工放线,测量放线前对甲方提供的原始控制桩点进行复核,然后引测水准点并报甲方及监理审核。

施工放线注意控制管道中线,每隔20米钉设标记并加以保护,人工开挖前根据管道中线用石灰粉施工放好开挖边线。

3、管沟开挖1、施工操作工艺测量放样→分层开挖→排降水→修坡→整平2、作业条件:(1)根据施工具体条件及现场情况,合理安排土方开挖、运输、堆放和土方调配平衡。

(2)砼灌注桩破除采用覆带式单头液压岩石破碎机破碎,其它小体积钢筋砼采用风镐破除。

(3)开挖管沟时,应做好地表、基坑的排水,并做好土壁加固的机具和材料准备。

(4)根据设计要求放样,放出挖土灰线,经检查并办完预检手续。

4、技术质量控制(1)管沟开挖应按施工放线定出的开挖深度,分块(段)分层挖土,根据土质和水文情况,采取合适的系数在两侧放坡开挖,以保证施工操作安全。

(2)挖土应自上而下水平分段分层进行,边挖边检查沟底宽度,开挖沟底宜比设计基底每侧加宽0.3m,宽度不够时及时修整,每1 米左右修边一次,至设计标高以上30cm,再统一进行一次修坡清底,检查沟底宽和标高,要求坑底凹凸不超过1.5cm。

(3)管沟放坡,应选按规定的坡度粗略开挖,再分层按坡度要求做出坡度线。

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开挖放坡系数确定为1:0.67。

(4)管沟开挖应尽量防止对地基土的扰动。

当基坑用人工挖土,挖好后不能立即进行下道工序时,应预留30 ㎝一层不挖,待下道工序开始再挖至设计标高。

底部开挖到标高后进行基底平整,原土夯实。

(5)在管线边缘上侧堆土或堆放材料时,应与基坑边缘保持1 米以上距离,高度不宜超过1.5m,以减少坑壁荷载,避免对壁的扰动,保证基坑稳定。

(6)沟槽开挖期间还将加强对其标高的测量,以防止超挖。

如超挖时,应用最大粒径10~15mm的天然级配砂石料或最大粒径小于40mm的碎石,并整平夯实。

在重要部位超挖时,可用低标号混凝土填补,并应取得设计单位同意。

(7)在管沟挖土过程中,若土质发生较大变化,达不到设计要求,应上报监理工程师,变更方案后再施工。

(8)雨期施工时,管沟应分段开挖,挖好一段铺设一段垫层,并在管沟两侧以上设置排水沟,以防地面雨水流入管沟。

同时应经常检查边坡和支护稳定情况,必须时适当放缓边坡坡度或设置支撑,以防止坑壁受水浸泡造成塌方。

(9)管沟挖至基底标高,经目侧或钎探后,应会同设计、勘察、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以及质量监督等部门,检查基底土质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松软土层、坟坑、孔洞等,应作出地基处理记录,认真进行处理,完全符合设计要求后,参加各方应签证隐蔽工程记录,作为竣工资料保存。

5、管道基础施工管道在管底标高和管基质量检查合格后,所用管材、管道配件及其材料经抽样检查合格后,方能进行敷设,并按以下原则实施:(1)管道基础、开挖、回填、管道与检查井的接驳等均按《给水排水管道施工级验收规范》进行施工;(2)管道敷设在原状土地地基或经开槽后处理回填密实的地层上,管基础采用砂砾垫层基础,对于一般土质地段,基底可铺一层厚度为0.1m的粗砂基础。

对于软土地基且槽底处在地下水位以下时,宜铺垫厚度不小于0.2m的砂砾基础,亦可分为两层铺设,下层用粒径为5~40mm的碎石铺设,厚度不得小于0.15m,上层铺粗砂,厚度不得小于0.05m。

(道路下的管顶覆土深<0.7m的排水管,适用于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详见附图)1、管道基础施工:(1)基础施工前必须复核坡度和标高,一般在沟槽底部每隔5 米打一样桩,用样桩控制挖土面、垫层面和基础面。

(2)基础应用平板振动器拍平,达到设计压实度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步作业。

(3)管道安装后,应用砖块卡牢,并及时回填粗砂做管座。

(4)管座应两侧同时进行,防止将管道挤偏。

管座施工完后分层回填石粉至管顶40cm。

2、管道运输、铺设、连接:(1)管道运输:管材、管件在装卸、运输和堆放时应避免撞击,严禁抛摔。

管材成批运输时,承口、插口应分层交错排列,并应捆扎稳固。

短距离搬运,不得在坚硬不平地面和碎石面层上拖动或滚动。

管材堆放地应平整,堆放高度不得超过2m,直管部分应有木垫块,垫块宽度应不小于200mm,间距不大于1500m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