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化铁道接触网故障分析与对策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电气化铁道接触网故障分析与对策电气化铁道有着运营成本低,能合理、综合利用能源等优点。
由于动车组结构、速度、动力特性需要,全部为电力驱动。
在铁路电气化区段牵引供电系统已和信号系统、工务系统一同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是动车组自身不带发电设备,车内各种工作和生活用电均直接从接触网上取电.一旦发生断电将会直接影响列车和旅客的工作生活。
因此如何确保牵引供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已成为牵引供电专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接触网是牵引供电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设置的特殊性(机、电合一,露天设置,动态工作,没有备用),所以一旦发生故障将会直接影响牵引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严重时还会中断电气化铁路的行车功能。
因此分析和研究其常见故障,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尤显重要。
通过对电气化铁路及新增二线电气化铁路改造中出现的接触网弓网故障进行分析,从弓网关系入手,分析造成接触网事故产生的各种因素,并提出预防和减少接触网事故的措施。
关键词:接触网,接触悬挂,补偿装置,弓网故障目录绪论接触网是沿铁路上空架设的一条特殊形式的输电线路,是电气化铁道中的主要供电装置之一,其功用是通过它与受电弓的直接接触,而将电能传送给电力机车。
随着电压的提高、运输量的增大、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对人身安全的严格要求等,使接触网的结构逐渐发展成为目前广泛采用的架空式接触网。
接触网是一种露天设置,没有备用的户外供电装置,经常受冰、霜、风等恶劣气象条件的影响,一旦损坏将中断行车,给铁路运输带来巨大损失。
因此,一个好的接触网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1.接触网悬挂应弹性均匀、即悬挂点间的导线在受电弓抬升力的作用下,接触线的升高应尽量相等,且接触线在悬挂点间应无硬点存在。
以保证受电弓的正常取流。
2.接触线对轨面的高度应尽量相等,若受悬挂条件限制时,接触线高度变化应避免出现陡坡。
3.接触网在受电弓压力及风力等作用下应有良好的稳定性,即电力机车运行取流时,接触线不发生剧烈的上、下振动。
在风力作用下不发生过大的横向摆动。
4.接触网的结构及零件应力求轻巧简单,做到标准化,以便检修和互换,缩短施工与运营维护时间。
5.接触网应具有一定的抗腐蚀能力和耐磨性,以延长使用寿命。
6.接触网的建设应注意节约有色金属及其它贵重材料,以降低造价。
弓网概述接触网的组成一、组成部分1、接触悬挂:接触线、吊弦、承力索以及连接它们的零件组成。
作用是将电能输送给电力机车。
2、支持装置:腕臂、拉杆(压管)、定位装置等连接件组成。
作用是用来悬吊和支持接触悬挂,并将负载传递给支柱或其它建筑物。
3、支柱与基础:钢筋混凝土柱和基坑、钢柱和基础。
作用是承受接触悬挂和支持装置的全部负载。
二、悬挂分类(一)简单接触悬挂:无承力索1、未补偿简单接触悬挂特点:由于接触网热长冷缩的特性,使导线张力和弛度变化过大,接触线各点弹性不均匀,特别是受电弓高速滑行通过定位点时,容易脱离接触而产生电弧,烧伤接触线和受电弓。
另一方面由于张力过大拉断接触线,它一般用于车速较低的线路。
2、带补偿简单接触悬挂特点:导线带补偿装置,但弛度较大,有硬点、弹性不均匀,一般未采用。
3、带补偿弹性简单接触悬挂特点:在接触悬挂点加装8—16米长的弹性吊索,减小驰度,消除硬点,改善机车取流,提高车速。
链形接触悬挂增加了承力索,用吊弦连接。
1、未补偿简单链形接触悬挂特点:导线和承力索均为硬锚,2、半补偿简单链形接触悬挂特点:导线带补偿装置,但当温度变化时吊弦偏移较大,造成接触线各断面不均,一般用在侧线和支线。
3、半补偿弹性链形接触悬挂特点:在接触悬挂点加装了15米GJ-10的补偿绳,用U型滑动夹板相连,安装一根或两根短吊弦。
4、全补偿链形悬挂特点:承力索和接触线两端下锚处均装设补偿装置。
三供电方式1、单边供电:每一个供电分区只从一端牵引变电所获得电能的方式。
2、双边供电:两个供电分区可同时从两个牵引变电所获得电能的方式。
3、越区供电:当牵引变电所因故障不能正常供电时,故障变电所担负的供电臂,经分区亭开关与相邻供电臂接通,由相邻变电所进行临时供电。
弓网故障分析接触网是一种机、电合一的特殊设备,既有机械方面的结构特点,也有电气方面的技术要求,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接触网的常见故障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空间结构尺寸方面;导电回路方面;绝缘方面空间结构尺寸方面故障接触网是一种特殊的供电设备,所谓特殊即其不仅要保障质量良好地向电力机车提供电流,而且还要保证接触悬挂能牢固地处在规定的空间几何位置上,保证受电弓能质量良好地、平滑地从接触线上取流。
由于机车受电弓宽度有限,且机车运行速度愈来愈快。
因此接触网的技术参数一旦发生变化或接触悬挂上零件一旦脱落,就会对电力机车或电动车的运行造成障碍,严重时还会造成弓网故障。
1.1故障现象(1)接触网参数变化。
(2)接触网线索、零部件脱落。
(3)接触网零部件变形,脱落。
1.2原因分析(1)接触网部件变形或零部件脱落:由于接触网部件结构问题、长期运用过程中的振动疲劳或施工原因造成带病投入使用,都有可能造成接触网部件变形或零部件脱落。
随着车速的提高,接触网部件成为接触网弹性的薄弱环节,即所谓的硬点。
由于该处弓网压力加大,其各部螺栓更容易振动脱落引起弓网故障。
(2)接触网结构不合理:由于施工或设计原因,接触网个别处所在结构上存在问题,当温度变化时由于接触悬挂的热胀冷缩致使相应的线索驰度发生变化(如悬挂间电连接线、中锚辅助绳、开关引线等)。
当线索驰度过大时在动态情况下也易形成弓网故障。
(3)接触网零部件本体和安装形式不合理:由于接触网个别零部件本体或安装形式不合理,在外界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发生脱落变形,造成设备或弓网故障。
如目前在接触悬挂上安装的各种标示牌,由于其面积较大,且用简易铁线固定,极易在风力作用下脱落,当位于受电弓范围内时即形成弓网故障(4)产品质量问题:由于接触网产品质量不合格,使零件在长期动态工作过程中疲劳损坏,或在外界力量的冲击下发生变形,进而使接触网参数或结构发生变化,形成弓网故障。
(5)自然灾害:由于接触网漏天设置,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如雨、雪风等恶劣天气条件下造成的塌方造成的支柱倾斜,接触网参数变形等);同时由于设置位置限制还会由于外界动力机械的撞击造成接触网支柱及接触悬挂参数的变化等。
1.3采取措施(1)加强对接触网参数的监测:严格按照测量、巡视周期对接触网进行监测,掌握设备技术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接触网参数测量主要对影响弓网取流的接触网参数进行测量:如线岔、锚段关节、分段、分相、中心锚结、接触线参数等。
对测量后参数要进行综合分析,以发现和解决缺陷。
(2)加强对接触网各部螺栓、螺母、弹垫、防松垫片的平推、检查:在设备投人时要对各部螺栓进行平推紧固,在此基础上通过抽查逐步摸索螺栓动态松动周期,及时进行紧固,确保各部参数处于标准范围。
同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使用防松螺母及垫片(3)对不能适应列车运行条件的接触网部件和处所进行改造:如高速动车组运行区段的分段、分相和抬高受限处所。
对容易脱落打弓的部件如“邻线有电牌”进行更换。
(4)严格按照温度曲线安装、调整设备:保证设备不致因温度变化而产生卡滞、过紧、过松而使接触网参数发生变化。
(5)加强设备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如给支柱修建护坡和设立防护桩等。
2电气联结方面故障接触网既然是机、电合一的特殊供电设备,因此在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发生电气方面的问题。
电气方面故障虽数量不多,但一旦发生,则会造成严重影响,甚至造成塌网、断线故障。
电气烧伤故障原因分析:(1)在电气化设计中,虽对线路牵引运能的增加裕量有所考虑,但随着铁路运输发展,现在牵引运能的增加已超出了裕量。
原采用的一些线索因持续载流量偏小而承受不了大电流的长期运行,就发生了电气烧伤。
(2)接触网主导电回路由馈电线、隔开、隔开引线、承力索、接触线、电联接器、吸变、吸变引线等组成。
各部分间由各种线夹进行连接,使这一回路沿铁路延伸,满足向电力机车供电的需要。
主导电回路必须良好,才能保证电流的畅通;若存有缺陷,将引起局部载流过大、零部件分流严重,从而烧伤接触网设备。
(3)电气联接部分因连接不良或长时间运行松动等原因引起的电、化学腐蚀,造成主导电回路的截面(或当量截面积)不足,电气连接阻抗加大,从而导流不畅,烧伤接触网设备。
如:将承力索纳入了电联接器电气导流的一部分;电联接线夹大小槽装反;线夹内有杂物;设备线夹间非面面接触等等。
(4)站场中的接触网结构比较复杂,在进行电气连接时,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主导电回路不闭合、主导电通道迂回,引起分流严重而烧伤接触网零部件。
(5)设计的接触网结构中某些不应有电流通过的地方,而由于某些条件的巧合通过了全部或部分牵引电流。
由于这些地方没有保证牵引电流(或其分流)通过的必要的电气连接,所以烧伤了接触网设备。
(6)立体交叉的线索、线索与支持装置间,由于线路阻抗的不同而形成电压差,在风力、温度变化、振动等因素的作用下,它们之间的距离不够,造成放电现象,放电电弧烧伤了接触网设备。
(7)两端属同相而不同馈线供电的绝缘锚段关节、分段绝缘器,因供电臂的阻抗不同而形成电压差,当电力机车通过受电弓短接两供电臂瞬间,在短接点处产生电弧,造成设备的烧伤。
(8)然而在施工时未严格执行有关标准,导致电联接器的结线不正确、线夹安装不标准。
现行的检修规程中对电气联接的电气标准没有量化指标,使得供电部门在具体检修时“无章可循”。
对电气联接缺乏行之有效的检测方法和手段,在具体检修中多是做些外观上的检查。
工区存在“涂油”的认识误区。
为防止设备检修质量验收时扣分,检修人员在平时检修时对接触网设备抹涂大量的黄油,致使设备的内部电气烧伤缺陷不能及时地被发现。
如:为防止电联接散股扣分,在电联接表面抹涂上一层厚厚的黄油。
对设备的巡视特别是夜巡工作执行不力。
①电气连接线夹发热。
原因是电联结线夹未按规定安装或在运行过程中发生螺栓松动、电力复合脂老化等缺陷,使电联结处接触电阻增加进而发热量增加,使线夹发热而烧伤线索,严重情况下烧断线索。
②线索自电气接续部分断股或断开。
原因是站场股道电联结设置位置或数量不合理,使股道间接触悬挂在机车取流的情况下产生较大的压差,接触悬挂在软横跨上产生环流,从而在悬吊滑轮或定位器根部等电气薄弱环节产生拉放电伤现象。
③设备线夹、接头线夹、吸上线与轭流圈(或钢轨)连接处烧伤。
软横跨环流造成承力索悬吊滑轮处或定位器根部定位钩处烧伤。
原因是不同悬挂问非稳定性接触也会造成线索问放电:当2不同悬挂立体交叉时.如果2支悬挂均为载流悬挂.当其中1支有大负荷电流时,根据潮流计算可知,在2悬挂问会形成电位差,此时如果2悬挂(包括线索问和一线索距另一悬挂的带电部分)问存在非稳定性接触,则在2悬挂问就会产生过渡电弧进而烧伤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