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位于中国东北部渤海湾内,东经119°24’至119°51’,北纬8°48’至40°07’,是隶属于秦皇岛市的一个城区,在市之东北部。
北依燕山,南临渤海,东接辽宁,西近京津。
自然区域面积180平方公里,人口12.5万。
历史沿革:山海关古称榆关,也作渝关,又名临闾关,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山海关徐达中山王奉命修永平、界岭等关,在此创建山海关,因其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
据史料记载,山海关自公元1381年建关设卫,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自古即为我国的军事重镇。
明末女将军秦良玉、武举吴三桂等镇守过山海关。
建筑规格:山海关的城池,周长约4公里,是一座小城,整个城池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
城高14米,厚7米。
全城有四座主要城门,并有多种古代的防御建筑,是一座防御体系比较完整的城关,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以威武雄壮的“天下第一关”箭楼为主体,辅以靖边楼。
临闾楼。
牧营楼、威远堂、瓮城,东罗城、长城博物馆等长城建筑,向游客展示了中国古代城防建筑风格。
城楼镇东楼是山海关城的东门,高约13米,造型美观大方,雄壮威严,是山海关城的标志性建筑。
登上城楼,一边是碧波荡漾的大海,一边是蜿蜒连绵的万里长城,令人顿生豪气。
山海关是一座文化古城,明代城墙建筑基本完好,主要街道和小巷,大部保留原样,特别是保存众多的仍有一批四合院民居使得古城更加典雅古朴。
使古城最为增色的是关城东门,天下第一关城楼,耸立长城之上,雄视四野。
登上城楼二楼,可俯视山海关城全貌及关外的原野。
北望,遥见角山长城的雄姿;南边的大海也朦胧可见。
天下第一关城楼南北,还有靖边楼、牧营楼和临闾楼等建筑。
漫步在万里长城之上,会使你感受到我们祖先的伟大和炎黄子孙的非凡智慧。
山海关山海关景区内名胜古迹荟萃、风光旖旎、气候宜人,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和旅游避暑胜地,区内有开发和观赏价值的名胜古迹达90多处。
2000年,山海关景区被评为第一批4A级旅游景区;2001年,国务院下文将秦皇岛市山海关区正式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海关旅游景区以长城为主线,形成了“老龙头”、“孟姜女庙”、“角山”、“天下第一关”、“长寿山”、“燕塞湖”六大风景区,全部对中外游客开放,是国内外著名的旅游区。
其中:山海关长城汇聚了中国古长城之精华。
明万里长城的东起点老龙头,长城与大海交汇,碧海金沙,天开海岳,气势磅礴,驰名中外的“天下第一关”雄关高耸,素有“京师屏翰、辽左咽喉”之称;角山长城蜿蜒,烽台险峻、风景如画,这里“榆关八景”中的“山寺雨晴,瑞莲捧日”及奇妙的“栖贤佛光”,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孟姜女庙,演绎着中国民间传说――姜女寻夫的动人故事。
中国北方最大的天然花岗岩石洞――悬阳洞,奇窟异石,泉水潺潺,宛如世外桃源。
塞外明珠燕塞湖,美不胜收。
山海关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万里长城的形象代表之一。
走下“天下第一关”城楼,可到长城博物馆参观,那里将向您展示万里长城的古与今以及令人惊叹的实物展品。
在古城内,品尝地方风味小吃,会使你的游兴大增,并领略到山海关的土人风情。
山海关人文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在这里劳动生息了。
山海关景区内名胜古迹荟萃、风光旖旎、气候宜人,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和旅游避暑胜地,区内有开发和观赏价值的名胜古迹达90多处。
2000年,山海关景区被评为第一批4A级旅游景区;2001年,国务院下文将秦皇岛市山海关区正式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海关旅游景区以长城为主线,形成了“老龙头”、“孟姜女庙”、“角山”、“天下第一关”、“长寿山”、“燕塞湖”六大风景区,全部对中外游客开放,是国内外著名的旅游区。
其中:山海关长城汇聚了中国古长城之精华。
明万里长城的东起点老龙头,长城与大海交汇,碧海金沙,天开海岳,气势磅礴,驰名中外的“天下第一关”雄关高耸,素有“京师屏翰、辽左咽喉”之称;角山长城蜿蜒,烽台险峻、风景如画,这里“榆关八景”中的“山寺雨晴,瑞莲捧日”及奇妙的“栖贤佛光”,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孟姜女庙,演绎着中国民间传说――姜女寻夫的动人故事。
中国北方最大的天然花岗岩石洞――悬阳洞,奇窟异石,泉水潺潺,宛如世外桃源。
塞外明珠燕塞湖,美不胜收。
“天下第一关”匾额,长5米多,高1.5米,为明代著名书法家萧显所书,字为楷书,笔力苍劲浑厚,与城楼风格浑然一体,堪称古今巨作。
相传,最后的"一"字,不是一起写上去的,而是书者将蘸满墨汁的笔抛向空中点上去的。
万里长城,以它浩大的工程,雄伟的气魄和悠久的历史著称于世。
它像一条巨龙,山海关越荒漠穿草原,盘旋在高山之上,游走于黄河岸旁和渤海之滨,它从修筑伊始到最后完成,历史两千多年。
现存的长城,主要是六百多年前的明朝,在前人的基础上修筑的,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全长6000多公里。
有人作过这样一个粗略的估计:如果单单把现存长城所用的砖石土方,筑成一道2米厚、4米高的围墙,那么它可以环绕地球一周多。
所以,称中国万里长城为世界的奇迹是当之无愧的。
在渤海之滨、燕山之麓的长城上,有一座雄伟的城楼,依山傍海,十分壮观。
这就是历史名关-――山海关,世称天下第一关。
山海关是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北依燕山,东傍渤海,地扼东北通向华北的咽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平时,这里是关内外经济、文化交流的要隘;战时则是兵家必争之地。
前人曾以“两面三刀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的诗句,来形容其险要。
把它比作燕京(北京)、盛京(沈阳)之间的“锁钥”,是恰如其分的。
山海关之所以称为“天下第一关”,乃极言其地势险要,修筑精巧,作用重大。
当年,山海关关城周长4公里多,外绕宽16米、深8米的护城河,城高12米。
城的四面各有一个关门,其东门日“镇东”,即“天下第一关”门。
在门城的东西各筑罗城,关城南北各长翼城,以驻军队,互为犄角。
关城东数里外又筑威远城、烽火台、敌台等附属工程。
以上这些建筑,好象众星拱月般地拱卫着主建筑山海关关城,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起着长城东首要害重镇的作用,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建筑艺术和军事才能。
山海关东门城楼上悬挂着“天下第一关”匾额,这五个字每字高达1.6米,笔力顿挫凝重,雄劲浑厚。
匾额的艺术风格与关山险隘的建筑格局十分谐调,使整个城楼显得更加奇特俊秀。
登上“天下第一关”城楼,南眺渤海,白浪滔天,烟波浩淼;北登长城,蜿蜓起伏,气势磅礴。
那边连绵起伏的城墙上,每隔几百米,就有敌台高耸。
在城楼上,俯瞰附近敌楼、烽火台,凝视城楼内陈列的兵器盔甲的寒光,顿时感到关高城重,壁垒森严,仿佛置身於古代战场。
万里长城这条苍龙的巨首“老龙头”,位於山海关城南4公里的渤海之滨。
长城自关城蜿蜓南下,在南海口急骤转折与海岸平行,止於老龙头山岗上的宁海城。
今天到龙头,仍可看到长城常受海涛重击,木材石料难以长久保持坚固,工匠们便用铁锅固沙打基础,上面再砌砖石。
现在老龙头及其附近的城墙已经修复,它地势高峻,海天开阔,树木繁茂,空气清凉湿润,是登高望海的理想场所。
山海关天下第一关在山海关附近,还有根据历史传说修建的孟姜女庙。
据传说,孟姜女跨过万水千山为丈夫送寒衣,当来到修长城的工地时,听说丈夫已经累死,顿时悲痛欲绝,一连三天三夜,将一段长城哭倒。
后人为了纪念她,便修了贞女祠(俗称姜女庙)。
孟姜女庙坐落在山海关城东凤凰山顶上,庙内现有山门、前殿、后殿和振衣亭四座建筑。
前殿供孟姜女塑像,身着青衫素服,面带愁容遥望南海。
孟姜女像两侧有童男童女侍立。
殿后有望夫石。
千百年来,孟姜女哭长城的诗文、戏曲、传说、唱本广泛流传,给长城古关增添了悲壮色彩。
从孟姜女庙向东南沧海中眺望,有一组暴露出海面的奇形礁石,其中有一块类似人形的巨大礁石耸立在波海中,这就是民间传说的“姜女坟”。
据史书记载,中国历史上有几个帝王,像统一中国的秦始皇赢政,汉朝武帝刘撤,魏武帝曹操,唐朝太宗李世民,都有曾到过碣石这个地方,留下了著名的遗迹和诗篇。
1986年,在山海关外15公里处濒临渤海的绥中县万家乡发现了六处秦汉大型宫殿遗址群。
无独有偶,在山海关西南北戴河区横山南边也发现了一组大型建筑的遗址。
据考察推断,这两面三山处遗址很可能是秦始皇东巡时的行宫。
过去传说秦皇岛是由秦始皇亲临这个地方而得名,如今有了确凿的依据,然而碣石在哪里?过去一直众说纷纭。
秦始皇行宫遗址的发现,“东临碣石”千古之迷被揭开。
位于海中的姜女坟礁石距绥中县秦代行宫遗址旁的海岸线仅四百米。
据考古学家考证,“姜女坟”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碣石”。
这一发现,使山海关胜境更增魅力。
山海关- 荣誉成绩1985年被列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首;山海关1987年“万里长城―山海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保护遗产”名录;1991年山海关暨老龙头长城被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1992年被确定为“'92中国友好观光年”国家级旅游路线;1993年被确定为“'93中国山水风光游”重点游览延伸点;1994年被确定为国家文物古迹重要旅游线路;1995年被确定为“中国民俗风情游―长城风情”旅游线路;1999年全国首批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长寿山、角山、燕塞湖被命名为“国家森林公园”;2000年被中央文明办、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称号;2000年全国首批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1年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2002年长寿山、角山、燕塞湖被命名为“国家地质公园(柳江盆地国家地质公园)”;2007年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