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
(二)说学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而尤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由此采用“读读、想想、议议、说说、写写”的方式参与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导入:
由山海关是长城的起点,有天下第一关之称直接引入文本。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三、再读课文,品评课文(品评)
首先让学生带着“看看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山海关是一座威武的雄关”的问题朗读课文,在最感兴趣的地方做上批注。抓重点的句子体会山海关的雄伟的气势、险要的地势。
其次,带领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这样威武的雄关,当作者站在这雄关上心情又是怎样变化的?作者想到了什么
然后,与学生一起走进历史,体会山海关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雄伟险要上,更重要是承载着那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是中华民族英雄历史的见证人,充满了炽热的爱国情怀。
2、作业:把你对山海关所说的话写下了。
板书:
9、山海关
气势雄伟威武的雄关
地形险要天下第一关
抵御
捍卫人们心中的关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课文导入
毛主席曾说过“不到长城非好汉!”。虽然咱们班很多同学都没有到过长城,但是今天我们就可以跟随作家峻青一起领略一下长城当中最著名的要塞山海关的风光。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章(感知)
1、现在老师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一遍。你可以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划下来。
(精神振奋,心胸开阔——慷慨悲歌,涌遍全身)
2、站在这雄关之上他想到了什么?
(我真想„„我又想„„我还想„„)
1)这句话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
2)这么一个长排比句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作者喜爱山海关,站在上面激动万分)
3)而后作者又做了什么样的联想?由此你体会到了什么?
(“我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古战场之上,身披盔(kuī)甲,手执金戈,站立在这威武的雄关之上。一股慷慨悲歌的火辣辣的情感,涌遍了我的全身。”体会到作者的爱国情感。)
6、学生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请想想山海关处于怎样的地理位置呢?
看视频:这段视频点出了山海关的关键位置——咽喉之地。也正因为这座城,南入海北依山,可谓山海之关,因此得名“山海关”.
三、再读课文,品评课文(品评)
1、同学们再次回到文章中来,自由读第六第七自然段,品味一下当作者站在这雄关之上,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整个过“三关”挑战赛过程中,坚持“以读为本”,于读中悟情,读中入情,整体领会文意,培养语感,激发并强化学生朴素的爱国情感。
五、拓展延伸,作业超市(延伸)
让学生身临其境,假想有一天你也在山海关面前,你面对山海关最想说些什么呢?
本环节设计的目的在于:《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适当由课内到课外的延伸,让学生的想象从课堂走进社会,走进学生的心灵。
两个学生挑战老师读了第六自然段。
五、拓展延伸,作业超市(延伸)
1、同学们,假如有一天你也站在山海关面前,你面对山海关最想说些什么呢?
(同学们自由发挥)
老师小结:同学们说的都很好,虽然山海关走过了六百多年的历史,历经了许多战火纷争,但是它却巍然屹立在祖国的东北方。今天我们再看山海关,它在国人心中以不仅仅只是一个雄关,而是一个饱经沧桑的民族在历经了种种磨难后却依然奋进的的民族精神的象征!老师也希望同学们有机会也能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去亲身感受山海关!
(3)经过刚才同学们的尝试大家发现反问句的感情更强烈,这烘托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慨呢?
(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古代英雄祖先的敬仰之情,以及作者的爱国之情。)
4、请同学们怀着对古代英雄祖先的敬仰之情齐读最后一段。
四、朗读课文,升华情感(朗读)
1、本文是峻青的一篇优秀散文,请自由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者句子读给你身边的同学听!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山海关给你留下的印象,给学生以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同时用作者第一眼见到山海关的感受,让学生感受到天下第一关雄伟威武的视觉冲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本环节中还重点用到多媒体的视觉效果,先声夺人,为全文奠定了情感基调。
根据本单位训练重点感受炽热的爱国情怀、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重点词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及本课编排意图,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出的热爱祖国疆土、热爱中华民族的炽热情怀。(2)默读课文,懂得作者按先概括后具体及空间位置转换记叙山海关风貌的行文思路。(3)训练学生用词语概括山海关风貌的特点,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和准确用词的能力,结合课文内容,领会重点语句的含义及表达情感。
教学重点是: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难点是训练学生用词语概括山海关风貌的特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教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的过程。要求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从而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去朗读、去感悟、去探究、去积累、去运用,激起学生情感体验和心灵共鸣,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为此,我采用以下方法展开课堂教学:1、创设情境,朗读感悟。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发展积累语言,陶冶情操。2、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大胆放手,突出以读促悟,读中悟情。
(学生自己读书划上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
2、读了课文之后,请同学们把你划下来的最感兴趣的地方或者感受最深的地方读给大家听。
(学生起来回答告诉大家他划了那些地方)
3、你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山海关非常雄伟非常壮观)
(课件展示山海关的各种照片)
4、作者发出了什么样的感叹?
(1)哦,好一座威武的雄关!
(2)——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山海关》说课稿
开场白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山海关》,下面我从以下几方面对本课作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
《山海关》是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爱我中华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一篇描写我国著名的古迹山海关的散文,抒发了作者对山海关的赞美之情。文章的第一至五自然段主要写山海关“气势雄伟”、“地形险要;文章的第六、七、八、九自然段写作者凭关远眺,视通万里,思接千载,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全文好像一首激昂的乐曲,节奏连贯、紧凑、流畅,一气呵成。文章最后一段则是尾声,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2、现在谁能读一下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者句子?
要求:挑战三关:一关准确、二关流利、三关有感情。
(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朗读,同学互相点评)
3、老师也有自己喜欢的段落,现在老师给大家读一下老师最喜欢的第六自然段。
4、学生挑战老师。老师也就是起了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我的这块砖抛出去了,看看有哪块玉可以来挑战?
齐读一下,要读出气势。
5、作者首先看到了一座威武的雄关!这一声惊喜的赞叹,先声夺人,引人入胜,也为全文奠定了情感基调。大家看这里三个句子都用上了感叹号:(出示课件)啊!好一座威武的雄关!果然是名不虚传!
流露出作者什么的心情?(激动,心潮澎湃)
(1)山海关有着怎样的特色会使作者激动呢?
(雄伟的气势、险要的地势....)
本环节重点采用“读读、想想、议议、说说、写写”的方式激励学生参与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受,激起学生情感体验和心灵共鸣,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四、朗读课文,升华情感(朗读)
引导学生自由选择最喜欢的段落或者句子挑战三关,即一关准确、二关流利、三关有感情“三关”,读给你身边的同学听!
可见山海关的历史作用段的两个反问句:这高耸入云的坚固的城墙上的一块块砖石,哪一处没撒上过我们英雄祖先的热血?这雄关外面的乱石纵横、野草丛生的一片片土地,哪一处没有埋葬过入侵着的累累白骨?
(1)这两个句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反问)
(2)作者在这里为什么用反问句呢?如果改为陈述句,语气会有什么不同呢?同学们试试改一下。(学生互动改变句子)
(2)正因为它在重关要塞中,没有能与它伦比的。所以它号称“天下第一关”。这“天下第一关”的巨大匾额,就高悬于箭楼之上,特别引人瞩目。现在就让我们实地的去看看这块匾额。
(出示视频)
师强调:天下第一关”巨匾悬挂于天下第一关箭楼二层正面,长5.8米,宽1.55米,上刻阳文“天下第一关”五个大字。其中“一”字长1.09米,繁写的“关”字竖长1.45米。“一”字一笔不显单薄,“关”字多笔不显臃肿。匾上“天下第一关”五个大字,每个字结构讲究,布局章法得当,笔力沉雄,与形势相称,大有镇关之风,为关口增添了威严和光辉,也道出了关口的战略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