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初级按摩师知识要求——第七章 按摩的基本技能

最新初级按摩师知识要求——第七章 按摩的基本技能

第七章按摩的基本技能第一节望诊的初步知识望诊是根据病人的神、色、形、态及其它分泌物、排泄物的色质的变化来了解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

祖国医学从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渐认识到人体外部与内脏有着密切关系。

所以通过望诊,有利于诊断机体的病变。

一、望神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又指精神意识活动。

神是以精气作为物质基础的,是通过机体的形态动静,面部表情,语音气息诸方面表现出来的。

对推断病情的轻重及疾病的预后很有意义。

1、有神病员两眼灵活,明亮有神,语音清楚,动作协调,表示正气未伤,脏腑功能尚可,病情轻,易治愈。

2、失神在病变过程中,病人两眼目光晦暗,精神不振,反应迟钝,呼吸气微,表示正气已伤,病情较重,预后不佳。

3、假神常见于久病、精气极度衰弱的病人,如原来不多言,语声低微,时断时续,突然转为言语不休,声音洪亮;原来神志不清,突然转清;原来面色晦暗,忽然转为两颧发红,如妆者,均为阴阳将离绝的虚假表现,俗称"回光返照"。

表示病情恶化,应当特别注意。

二、望色望色一般是望面部(其它部位也应顾及)皮肤的颜色和光泽。

面部的色泽,是脏腑气血的外在反映。

我国人的正常肤色是微黄红润而有光泽,称为“常色”。

病时皮肤发生的色泽变化,为“病色”。

一般而论,如鲜明荣润的,说明病变轻浅,气血未衰,故病易治,预后好;面色晦暗,枯槁的,说明病情深重,精气受损,预后不佳。

1、白色主虚寒证,失血证,凡阳气虚弱,血行无力,耗气失血,气血不充,则色面多白,当急性病突然面色苍白,常属阳气暴脱,阴寒凝滞,经脉蜷急所致。

剧烈腹痛,或虚寒战栗时也可见面色苍白。

2、黄色主虚证,湿证。

多为脾虚,湿蕴之象,故脾失健运,水湿不化,或气血不充,皮肤缺少滋养,多见黄色,所以黄色主虚主湿。

如面目身俱黄为黄疸,其中黄色鲜明为阳黄,属于湿热;黄而晦暗为阴黄,属寒湿。

3、赤色主热证。

热盛使血液充盈于脉络而见面色红。

满面通红多为脏腑阳盛的实热证。

颧部潮红多为阴虚阳亢的虚热证。

4、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血证。

青为寒凝气滞,经脉被阻的气色。

寒主收引,寒盛留于经脉,经豚拘紧不畅,影响气血运行,气滞血瘀,使面色发青,甚至可见青紫色。

如阴寒内盛,心腹疼痛,剧烈时可见面色苍白而青;心气不充,血行不畅,气滞血瘀,可见面色青暗;口唇青紫,小儿高热;面部青紫,以鼻柱、两眉间及口唇周围较为明显,为惊风的先兆。

5、黑色主肾虚,水饮证,瘀血证。

黑是阴寒水盛的病色,多为肾阳的虚衰所致。

阳虚内寒,经脉挛急,血行不畅,面见黑色。

肾虚水泛的水饮病,可见眼眶色黑,慢性长期疾病肾精久耗,多见面黑而干焦。

三、望形态望形态是观察病人与疾病有关的形体的强弱、胖瘦及动静姿态体位的变化。

1、望形体望形体是观察病人形体的强弱、胖瘦等情况。

机体外形的强弱与五脏功能的盛衰是相关的。

五脏盛则外强,内衰则外弱。

形体肥胖,肤白肌软,为"形盛气衰",多是阳气不足之证。

形瘦色苍,胸窄肌削,肤燥失养,多是阴血不足之症。

2、望动态疾病的不同,表现的姿态体位也不相同。

从总的而论"阳主动,阴主静"。

喜动者属阳证,喜静者属阴证。

如病人卧时仰面伸足,烦燥多语,常揭去衣被,面常向外,多属阳热实证。

卧时蛾缩,静而少语,喜加衣被,面常向里,多属阴、寒、虚证。

咳嗽气喘,坐而仰首,多是痰涎塞盛的肺实证;坐而俯首者,气短懒言,不足以息,多属肺虚或肾不纳气。

眼睑、口唇或手足不时颤动,见于急性热病,多为动风发痉的先兆。

虚损久病,多见气血不足,经脉失养。

四肢抽搐,多见于风病,如痛证、破伤风、急慢惊风等。

口噤,项背强直,角弓反张,属于痉病。

四肢软弱无力,不能持物及行动不灵便是揍证。

第二节意外情况的处置当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休息或运动、旅游时,常常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如溺水、中暑、中毒、心脏及脑血管疾病、骨折等等。

遇到这些情况,可以采用一些可行的应急方法,给予必要及时的救护。

然后转送附近医疗单位进行救治。

时间就是生命,如抢救及时,病人就可以多一分生存的机会。

一、溺水溺水是因为缺乏游泳能力或丧失游泳能力而沉没水中,引起呼吸道堵塞而窒息。

1、发现溺水者,应向其周围投以绳索、竹竿、木板,以便拖上岸来,同时呼喊有救溺水者经验的人下水抢救。

2、溺水者被救上岸后,立即将其俯卧在斜坡上或将其腹部垫起,头低位井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鼻腔堵塞的泥沙杂草,把舌头拉出口外,使水流出。

3、立即施行人工呼吸,采用俯式人工呼吸较好,有条件的静脉注射尼可刹明0.25克,皮下注射阿托品0.5克,心搏停止者,肾上腺素心内注射。

4、溺水者脱险后,温热茶姜汤或少许白酒,用毛巾擦干全身,换衣服。

5、预防其他并发症,如吸入性肺炎等。

二、触电人体是导电体,在无绝缘措施下接触电源就可发生触电。

1、使触电者立即脱离电源。

来不及切断电源时,可用绝缘体如干燥的木棒、竹竿等将触电者与电源分开,勿直接用手或导电体移动电源或触电者。

2、进行人工呼吸。

在不间断进行人工呼吸时,设法转送到医院或急救中心,人工呼吸须连续较长时间实施,万勿过早放弃抢救。

3、指压合谷、曲池、足三里、人中、涌泉、内关等穴。

三、中暑在外界环境的高温、高湿的综合影响下,机体散热功能出现障碍,热平衡遇到破坏,从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疾病。

1、中暑发生后,使病员即刻离开高温环境,在凉爽通风的地方休息,口服含盐水或清凉饮料。

2、头部冷敷。

3、指压人中、内关、足三里、合谷、曲池、委中等穴,有条件可用针刺十宣放血,清暑泄热。

四、煤气中毒一氧化碳中毒俗称“煤气中毒”,即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增高到一定浓度引起的中毒。

1、立即将病员移到空气流通的地方,同时将衣服钮扣解开,以利呼吸,症状轻者,静卧少动,以减少机体氧的消耗,常很快可以恢复。

2、实行人工呼吸,同时可予指压人中、合谷、曲池、印堂、内关进行刺激。

3、对中毒较重者,采取人工呼吸的同时迅速转送到医院对症处理,吸氧,注射呼吸中枢兴奋剂,静脉输液,或高压氧仓进行抢救治疗。

五、骨折骨折是骨与骨小梁的连续性发生断离。

其急救很重要,如措施不当,轻者加重损伤,重的则形成残废并危及生命。

所以应采取及时、合理、有效的急救。

1、保持呼吸道通畅受术者昏迷后常有分泌物或舌浊液堵塞气道。

应吸出分泌物,必要时可将舌头牵出口腔外。

2、注意预防休克采取止痛、止血方法,指压人中等穴,有条件的应予输血、输液、吸氧。

3、临时固定没有理想固定专用用具时,可以就地取材,如树枝、竹板、木板、木棍、纸板、雨伞等均可使用。

当确实找不到固定用具时,上肢骨折可用布条、围巾等将上肢悬吊在胸前;下肢骨折可将下肢与健侧捆在一起。

固定是为了限制伤肢的活动,固定时松紧要适当,并注意观察肢体远端血液循环的变化。

六、心绞痛心绞痛是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和缺氧而引起的突发症候。

主要表现为阵发性的心前区压挤感或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可向心前区与左上肢放射。

1、发作时,立即卧床休息,不要反复搬动病人。

2、发作较重时,应使用作用较快的硝酸盐制剂的药物。

如硝酸甘油,0.5~1片置舌下含化,1~2分钟发生作用。

3、指压或针刺厥阴俞、心俞、膻中、巨阙、内关、间使等穴位。

可以舒经通络,理气活血、止痛,从而缓解病情。

4、症状不缓解者,应转送医院抢救治疗。

七、人工呼吸法简介及注意事项1、口对口吹气方法托起病员下颌,捏住鼻孔,术者自己先作深吸气,然后将嘴对准病员口腔用力吹入(病员的口唇部可盖上一层纱布),如此反复进行,此法常用于初生婴儿的窒息。

2、仰卧压胸人工呼吸法病员仰卧位,背部垫物,胸部抬高,上肢放于躯干的两侧,术者取"骑马"姿势跪于其两大腿旁,用两手掌压于其下胸部,及两侧肋弓处,拇指向内,其余四指分开肩外压迫胸部,使气体由肺脏排出,当双手放松时,则气体进入肺内,如此有规律反复进行。

施术时,压力应均匀,频率以每分钟16~20次为宜,肋骨骨折者不宜用此方法。

3、俯卧压背式人工呼吸方法病员俯卧位,头斜向一侧,将病员一侧前臂放于头下,术者跪在病员两大腿旁,双手张开,平放在下胸背的两侧,均匀压力,随后放松,如此反复进行操作,力量要均匀,频率每分钟16~20次为宜。

溺水者常用之,有利于胃肺内液体的流出。

4、仰卧牵臂式人工呼吸方法常用于呼吸微弱未完全停止者。

肋骨骨折也可采用本法。

上肢骨折、脱位或有锁骨骨折者禁忌,溺水者也不适宜本法。

病员仰卧位,背部垫高,头低于胸部。

术者跪于病员头顶处,双手握住其两前臂,使肘部弯曲与躯干平行。

继而向上向外牵引至头顶部的两侧,使肋骨向上扩展,增加胸廓的前后径,空气即被吸入。

约隔2秒钟左右,再慢慢将两臂恢复到原来位置,使吸入的气体排出。

如此反复进行。

5、注意事项(1)施术前,要保持呼吸道畅通。

将活动的假牙、泥土、血块、黏液、水草等异物迅速取出。

(2)遇胃胀满者,为防止胃内容物反流而吸入肺部,出现感染和呼吸困难,施术时病员的头偏向一侧。

(3)用力不宜过猛,动作不宜粗暴,免伤身体其他器官。

八、胸外心脏按摩术1、方法病员仰卧在硬质的平面上(如地面、木板、长桌椅等),迅速将其衣服解开或剪开。

术者站在或跪于病员身旁,然后以两手掌重叠压于病员胸前下端(剑突上方,不与肋骨接触)。

小儿可用单手,新生儿用二指即可。

稳定而快速地向下垂直加压,使胸骨压下2厘米左右,心脏被挤压,心脏中的血液被压向动脉,当手放松时,胸廓由于弹性回缩,恢复原位。

心脏不再受压迫,血液从静脉回到心脏,心脏重新舒服充盈。

挤压次数60~80次每分钟,小儿100次每分钟左右。

2. 注意事项(1)操作时观察病员脉搏、瞳孔、唇肤色泽、血压等。

(2)避免粗暴用力,以免造成肋骨骨折及血、气胸或肝脾等内脏损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