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全球变化的影响
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与它对其他动物的影响有一致 的方面,最终导致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状态相平衡。但环境对 生物的影响,主要是对生物的生理状态的影响,生物与环境的 关系是被动适应的关系。
而人类对环境的关系,是主动改造(包括开 发、利用、改善、建造、破坏、污染等)的 关系。与自然生态系统显著不同的是,人类 生态系统是建立在人为控制的、大量的物质 和能量输入与输出基础之上的人工系统,其 平衡机制也与自然生态系统有明显的差别。
全球变化的影响 及人类的响应
主讲人:金秉福
鲁东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
3.1.1全球变化影响的主要途径及主要部门 全球变化影响的主要途径及主要部门
人类的文化是对环境的适应,一种文化形式总是与其所处 的环境相平衡,文化的区域性是适应环境区域差异的结果,以 年为周期的周而复始的农业生产活动是对一年四季气候更替的 适应。如果环境不发生变化,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可作为一种常 数来看待,但实际上环境一直存在着不同幅度的变化,变化的 结果不可避免地会对人与环境之间本已存在的平衡产生影响。 短期变化的影响可能是暂时的,但有可能产生灾难性的后果; 长期变化的影响更为深远,有可能导致平衡关系的彻底破坏, 引起一个地区生产方式的改变甚至导致文明的兴亡。
(4)全球变化影响的第四个层次:是对 )全球变化影响的第四个层次: 人类本身及 社会政治文化平衡的影响 的影响, 人类本身 及 社会政治文化平衡 的影响 , 其不利的方面表现为重大生命损失、 其不利的方面表现为重大生命损失 、 社 会矛盾的激化、 社会秩序的破坏、 会矛盾的激化 、 社会秩序的破坏 、 地区 冲突的加剧甚至文明的兴衰等。
自然环境的变化所造成资源数量在一定范围 内的增减会相应地造成某些灾害的强度与频 率的改变 。
全球变化过程能够增强或减弱一些人类难以避 免的具有破坏力的自然现象,如地震、火山灾 害的频率和强度在地壳运动的活跃期均普遍增 加,而在地壳运动的稳定期普遍减弱;全球变 暖可能导致某些作物病虫害的增加。等等。 人类一些活动所造成的自然环境的改变有时也会 使得某些灾害更易于发生。以城市洪水为例,由 于各种建筑物和路面覆盖,雨水不能渗进土壤, 于是几乎全部雨水立即在光滑的人工地面上奔溢 汇集,本不该发洪水的地方却洪水泛滥成灾。
全球变化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广泛而极不利 的影响,造成重大生命损失。这些影响可以 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从长期看,间 接影响可能起主导作用。
直接-因极端冷、热致病 间接-传染病、营养状况不良、淡水供应不足
中外历史上,因环境变化导致经济倒退、促使 社会变革的事例不胜枚举。我国历史上绝大多 数的大规模农民起义都与大灾大饥事件联系在 一起。 如西汉末年的绿林赤眉起义、唐末的黄巢起义、 元末的红巾军起义、明末的李自成与张献忠起 义等。 在世界其他地区也有同样的现象,在16至19世 纪的“小冰期”,寒冷气候对欧洲的农业造成 了灾难性的打击,也深刻地影响了社会政治经 济的稳定。其中对人类历史进程有重大影响的 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就是在严重的自然灾害致 使粮食严重短缺的背景下发生的。
全球变化影响所达的层次总是从低到高,即 从土地承载力上升到生产、经济与生活系统 以致于社会政治经济系统。 在影响传递的过程中都会受到人类社会的调 节作用,当影响超出某一层次所能承受的范 围或调节能力时,这种影响就会传递到更高 的一个层次。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全球变 化的幅度越大,其影响的层次也越高。
唐帝系表(618-907)
(1) 唐高祖 李淵 (618-626) (2) 唐太宗 李世民(626-649) (3) 唐高宗 李治(649-683) (6) 武則天曌(684-704) (4),(7) 唐中宗 李顯 (683-684,705-710), (5),(9) 唐睿宗 李旦 (684;710-712) (8) 唐殤帝 李重茂 (710) (10) 唐玄宗 李隆基 (712-756)
(3)全球 ) 变化影响 的第三个 层次: 层次:是 社会对生 产和消费 平衡关系 变化的响 应。
生产系统变化的结果导致生产能力的改变, 必然破坏业已存在的社会供给与消费需求 平衡,为此需要社会对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领域给予适当的干预,如为提高生产能力 而实行的技术投入与政策措施,为满足消 费而进行的地区间贸易,为调剂消费需求 而进行的市场价格调整,以及为保证社会 最低需求而采取的社会救济措施等,其目 的是在新的基础上重新建立起平衡关系。
个方面:
全球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类及其生产和生活的各个 领域,世界气候影响计划提出研究气候对人类影响的十 (1)人类的健康和工作能力; (2)住房建筑和新住宅区; (3)各类农业; (4)水资源开发和管理; (5)林业资源; (6)渔业和海洋资源; (7)能源的生产和消费; (8)工商业活动; (9)交通和运输; (10)各种公共服务。 其中,气候变化、海平面升降、土地覆盖和生态系统变 化、环境污染等,对农业和粮食供给、淡水资源、沿海地区 的土地资源、人类健康等方面的影响最受关注。
唐代气候变化与唐代历史兴衰
唐代(618-907)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强盛 的一个王朝,经济强盛,城市繁荣,文化昌盛, 人才辈出,幅员广阔,国力鼎盛,外夷四服。 对于造就唐代文明的原因,以往多从人为的因 素出发去考察,从历史的积累和开明的君主去 寻求原因,这不失为一个重要的考察角度。 近年来已有学者注意到气候温暖时期往往与 兴盛的中国封建王朝在时间上相对应。
由于人类生态系统的复杂性,自然环 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也远较对其他动物的 影响复杂得多。自然环境对人为环境、人 类、社会的每个部分都可能产生影响,并 且当某一部分受到影响时,这种影响都会 传递到其他部分,并得到其他部分反馈、 调解使影响放大或缩小。
全球变化通过三个途径对人类构成影响
(1 )直接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影响; (2)全球变化事件也可能对某些社会事件 的发生产生影响; (3)通过资源和灾害的变化改变自然系统 的承载力,影响为人类提供物质基础的人为 环境系统的生产能力,进而影响人类的供需 平衡,并进一步影响人类与人类社会。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唐肅宗 李亨 (756-762) 唐代宗 李豫 (762-779) 唐德宗 李適 (779-805) 唐順宗 李誦 (805) 唐憲宗 李純 (806-820) 唐穆宗 李恆 (820-824) 唐敬宗 李湛 (824-826), 唐文宗 李昂 (826-840); 唐武宗 李燄 (840-846) 唐宣宗 李忱 (846-859) 唐懿宗 李漼 (859-873) (宣宗子) 唐僖宗 李儇 (873-888) 唐昭宗 李曄 (888-904) 唐昭宣帝(哀帝) 李祝 (904-907)
较短时间的环境变化所引起的资源在数量上 的变化,可以造成生产上起伏波动,其产生 的影响可能是暂时的、区域性的,但已有可 能对历史的进程起加速或减缓的作用; 较长时间的变化会导致资源在一定时期内不 可逆转的质的变化,这种变化后果是长期的, 严重者足以改变一个地区乃至全球范围的历 史进程,甚至造成某些文明的衰亡和促使新 文明的产生。
3.1 全球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所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都 存在着环境演变的背景,农业的发展、 存在着环境演变的背景,农业的发展、文明 的出现、古文明的消亡、 的出现、古文明的消亡、游牧民族的兴起都 在一定程度上与环境的变化相联系。 在一定程度上与环境的变化相联系。 而在今日撒哈拉沙漠的腹地和冰天雪地的格 陵兰都曾有过文化相对繁盛的时期。从这一 点上说,正是全球变化导演了人类历史的某 些重要篇章,人类是在适应全球变化的过程 中谱写了自己的历史。
自然环境承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能力也随全球变化而改变。 人类活动导致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土地荒漠化、草场退 化等过程在气候次:生产系统 的变化,包括直接受资源与灾害影响的生产 水平或生产结构变化,以及为满足全球变化 所引起的人类需求的改变而进行的生产系统 产业结构的调整。
唐代温暖湿润的环境基础与文明昌盛具有 怎样的机理?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鼎盛的王朝,而开元、 天宝年间又是唐王朝鼎盛的时期,也是一 个由盛转衰的转折时期。在这个时期内 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事件。 在某种程度上讲,安史之乱是中国封建社 会一个很令人玩味的转折点,而这个转折 点是否与唐代百年以上尺度的气候变化有 内在联系呢?
1.1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温暖时期
唐代温暖湿润的证据: 唐代温暖湿润的证据:
⑴ 悉州位于川西北黑水县,今天该地几乎不产 柑桔了,年均温9.1度,1月均温仅-I.0度,年降 雨量为827.7mm,但唐代当地是柑桔的重要产地, 具有土贡品质。这说明该地区当时年均温比现在 高4度左右,1月平均气温高3-4度左右。同样, 唐代巴州、绵州也是重要的柑桔土贡之地。但今 天虽然出产,却远非土贡品质。 ⑵ 有学者统计了唐代关中地区有16个年份冬无 冰雪,认为“这在我国历史上各王朝中是绝无仅 有的” 。台湾刘昭民《中国历史上之气候变迁》 认为:“在唐代的三百年中,大雪奇寒和夏霜夏雪 的年数都比较少,而冬无雪的年竟达十九次之多, 居中国历史上各朝代之冠”。
3.1.2 全球变化影响的层次
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个地区的生产生活方 式和社会经济状况一般以该地区的环境为背景, 与当地的环境的平均状况相适应,彼此间存在一 种平衡关系。全球变化意味着生存环境的变化, 其对人类的影响在于破坏社会与自然之间本来存 在的平衡关系,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人类对 全球变化的影响也不是消极地适应,而是会产生 一系列的响应,会在生产、消费、流通、社会政 治等各个领域发生一系列的反馈过程,使全球变 化的影响缩小或放大,直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 之间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平衡为止。
寒冷的小冰期的冲击也深刻地影响了欧洲殖民 者与其殖民地之间的关系,17世纪后期是小冰 期最寒冷的一段时期,寒冷使英国的收成减少, 于是英国就在殖民地增加税收,把本土的经济 危机转嫁到殖民地,结果使许多殖民地决心完 全摆脱英国的控制,这就是美国爆发独立战争 时的环境背景。可以说,环境恶化激化了英国 与美洲大陆殖民地之间的矛盾,是美洲革命的 潜在触发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