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第一章复习一.选择题(共25小题)1.(2013•自贡)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的验满B.倾倒液体C.检验气密性D.测定溶液pH值2.(2013•泰州)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向试管中加入锌粒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D.读取液体体积3.(2013•湛江)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溶剂的B.实验后剩余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中,避免浪费C.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明仪器已洗干净D.不小心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时,应立即用水扑灭4.(2013•河北)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测量过程中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相当于()A.往右盘增加砝码B.从右盘减少砝码C.向左调节平衡螺母D.向右调节平衡螺母5.(2013•岱岳区模拟)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物质时;把固体物质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称得固体物质的质量为10.8 g(1克以下用游码),如果按正确的方法称量,这位同学所称固体的实际质量是()A.9.2 g B.9.8 g C.10.8 g D.10.2 g 6.(2010•麻城市模拟)某学生欲称取4.3g氯化钠,他在左盘放了4g砝码,把游码移到0.3g处,然后在右托盘上加氯化钠直到天平平衡.这时托盘上的氯化钠的实际质量是()A.4.3s B.3.7g C.4.Og D.4.6g7.(2012•桂林)下列仪器中,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内物质不需要用到的是()A.B.C.D.8.(2006•徐汇区二模)取用固体药品时不可能用到的是()A.胶头滴管B.药匙C.纸槽D.镊子9.(2013•烟台)“人间仙境,最美烟台”.下列与烟台特色有关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莱阳梨榨汁B.蓬莱海市蜃楼C.张裕葡萄酿酒D.招远沙里淘金10.(2013•泰州)下列变化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湿衣晾干B.金属导电C.干冰升华D.光合作用11.(2012•赤峰)对于图示的理解错误的是()A.原子可以构成物质B.分子可以构成物质C.离子不能构成物质D.可用表示氧分子的形成过程12.(2009•荆州)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A.有气体放出B.有颜色改变C.有新物质生成D.有沉淀产生13.(2008•莱芜)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就是与变化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14.(2010•青浦区一模)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的是()A.加热氧化汞有汞生成B.碘加热升华成气体C.铁矿石磨成粉末D.加热水产生蒸汽15.镁带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其理由是()A.镁和氧气生成氧化镁B.镁是一种活泼的金属C.发生化学变化时要放热D.氧气被氧化16.下列各说法中的“一定”,你认为正确的是()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B.由固体变为气体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C.物理变化中一定不生成新物质D.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放热、发光现象17.将盛有少量水的试管夹在铁架台上,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到水沸腾,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移近试管口,能说明这一过程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试管中的水越来越少B.试管口出现白雾C.玻璃片有水滴滴下D.没有新物质生成18.(2013•泰安)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石油分馏出汽油、柴油B.利用膜法从海水中获得淡水C.铁矿石冶炼成铁D.工业上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19.(2013•乌鲁木齐)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A.焦炭用于炼铁工业B.发热病人用酒精擦身体降温C.用食醋除去水垢D.天然气用作燃料20.(2013•青岛)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颜色、状态B.溶解性C.密度、硬度D.可燃性21.(2012•日照)下列物质用途与化学性质无关的是()A.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B.生石灰用作食品包装袋中的干燥剂C.盐酸用于除铁锈D.用干冰作制冷剂22.(2005•黑龙江)下列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与所列出性质不一致的是()A.氧气的可燃性B.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C.金刚石硬度大D.氧气的氧化性23.(2012•雅安)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A.用Ca(OH)2改良酸性土壤B.用生石灰作干燥剂C.用盐酸除铁锈D.用铅笔芯替代石墨试验导电性24.(2008•桂林)下列叙述与化学有关的是①工业发展所需的动力②农业高产所需的化肥③人类战胜疾病所需的药物④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处()A.②③B.①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25.(2012•东营)下列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任何物质对于人类来说都有两面性,我们必须合理使用物质B.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可随心所欲,不用考虑自然的承受能力C.现代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许多方面得益于化学科学的发展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会破裂,而原子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二.解答题(共5小题)26.(2013•自贡)请结合下列常用的仪器的装置,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e_________;f_________.(2)上图仪器中,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有_________(填序号).(3)选择上图中的_________(填序号)可组合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在不添加其他仪器的情况下,检查该发生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可选择上图中的_________(填序号)装置;若要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则需要将气体通过盛有_________的i装置.27.(2012•牡丹江)请将下列错误操作可能产生的后果填在相应的横线上(用字母表示):A.腐蚀标签B.试管炸裂C.沾污试剂(1)倾倒液体时,试剂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_________;(2)用未经清洗的胶头滴管吸取其它试剂_________;(3)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_________.28.(2011•枣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时重要途径.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化学实验室.(1)f的名称是_________.(2)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视线要_________.(3)遇到安全事故要及时、正确处理.比如:浓硫酸沾到皮肤上_________(填序号).A.用干布擦净B.涂抹氢氧化钠溶液C.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一5%的碳酸氢钠溶液(4)对实验剩余药品要正确处理.下列处理方法中,你的选择是_________(填序号).A.放回原瓶,防止浪费B.放入实验室指定容器内C.倒入水池,用水冲走.29.(2011•梧州)经过一年的初中化学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化学实验仪器,也知道了不少实验操作的要求.(1)图中,甲是一个燃着的_________(填仪器名称),用它来进行加热操作时,应使用火焰的_________焰,当实验结束需停止加热时,应用_________盖灭.(2)图中,乙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在量取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仪器内液体的_________保持水平.30.(2011•台州)如图是水发生变化的微观结构模型,甲、乙两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_;从微观结构分析,该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5小题)1.(2013•自贡)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的验满B.倾倒液体C.检验气密性D.测定溶液pH值考点: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液体药品的取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溶液的酸碱度测定.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验满方法考虑;B、根据倾倒液体的注意事项考虑;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考虑;D、根据侧pH值的方法考虑.解答:解:A、二氧化碳验满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看是否熄灭,故A操作错误;B、倾倒液体时瓶塞倒放在桌面上,试管倾斜,试剂瓶口与试管口紧挨着,标签向着手心,故B操作正确;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连接装置,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手掌紧握试管外壁,看导管口是否有气泡,故C操作正确;D、测pH值的方法:将pH试纸放到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故D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悉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倾倒液体、检查装置气密性、测pH值的具体操作.2.(2013•泰州)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向试管中加入锌粒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D.读取液体体积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测量容器-量筒;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B、在放锌粒时要将试管横放;C、根据向试管内倾倒液体的注意事项考虑;D、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考虑.解答:解:A、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不能用酒精灯引燃,否则引起火灾,故A错;B、在放锌粒时要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锌粒放在试管口,再将试管竖起,故B错;C、用试剂瓶向试管内倾倒液体时有以下注意事项: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试管要倾斜,试剂瓶口与试管口紧挨着.故C正确;D、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D错.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3.(2013•湛江)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溶剂的B.实验后剩余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中,避免浪费C.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明仪器已洗干净D.不小心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时,应立即用水扑灭考点: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加热器皿-酒精灯;玻璃仪器的洗涤.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液体量的限制考虑;B、根据剩余药品的处理方法考虑;C、根据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志考虑;D、根据酒精灯引起火灾的灭火方法考虑.解答:解:A、试管内液体加热时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故A错;B、实验后剩余的药品应放在指定的容器中,不能放回原瓶,否则污染试剂,故B错;C、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志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故C正确;D、不小心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时,应用湿抹布扑灭,或用沙子盖灭,故D错.故选C.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4.(2013•河北)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测量过程中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相当于()A.往右盘增加砝码B.从右盘减少砝码C.向左调节平衡螺母D.向右调节平衡螺母考点:称量器-托盘天平.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根据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进行分析即可.解答:解:由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测量过程中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相当于向右盘增加砝码.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再进一步进行分析即可.5.(2013•岱岳区模拟)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物质时;把固体物质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称得固体物质的质量为10.8 g(1克以下用游码),如果按正确的方法称量,这位同学所称固体的实际质量是()A.9.2 g B.9.8 g C.10.8 g D.10.2 g考点:称量器-托盘天平.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左物右码,可知左盘的质量等于右盘的质量加游码的质量,即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如果放错了,还要根据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只不过砝码与物体位置交换了,列等式进行计算.解答:解:由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砝码质量=物体质量+游码的质量,所以物码反放时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即:物体质量=10.0 g﹣0.8 g=9.2 g.故选A.点评:在计算有关天平的题目时,要谨记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由此列等式计算,不管是左物右码还是左码右物,都可以算.6.(2010•麻城市模拟)某学生欲称取4.3g氯化钠,他在左盘放了4g砝码,把游码移到0.3g处,然后在右托盘上加氯化钠直到天平平衡.这时托盘上的氯化钠的实际质量是()A.4.3s B.3.7g C.4.Og D.4.6g考点:称量器-托盘天平;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专题:压轴实验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根据天平的原理判断,天平实际上是一个等臂杠杆,正确操作时,左盘的质量等于右盘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的质量.解答:解:天平实际上是一个等臂杠杆,正确操作时,左盘的质量等于右盘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的质量,当药品与砝码放倒了位置时,砝码的质量等于药品的质量加上游码的质量,所以在左盘放了4g砝码,把游码移到0.3g处,这时托盘上的氯化钠的实际质量是4g﹣0.3g=3.7g.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天平的使用,明确天平的使用原理,问题可迎刃而解.7.(2012•桂林)下列仪器中,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内物质不需要用到的是()A.B.C.D.考点: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根据加热试管时的过程:用试管夹夹着在酒精灯上加热.解答:解:A、试管是加热的对象,所以需要,故A错;B、加热试管时需要用酒精灯提供热能,所以需要,故B错;C、试管是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的仪器,所以不需要石棉网,故C正确;D、试管夹是夹试管的仪器,所以需要,故D错.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试管是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的仪器,要用试管夹夹着加热.8.(2006•徐汇区二模)取用固体药品时不可能用到的是()A.胶头滴管B.药匙C.纸槽D.镊子考点:固体药品的取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运用取用固体药品的取用操作时用到的仪器解答.解答:解:取用固体药品要选用药匙、纸槽或镊子,取用少量的固体药品选用胶头滴管,故选A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9.(2013•烟台)“人间仙境,最美烟台”.下列与烟台特色有关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莱阳梨榨汁B.蓬莱海市蜃楼C.张裕葡萄酿酒D.招远沙里淘金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莱阳梨榨汁是将其中的汁液分离出来,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蓬莱海市蜃楼是倒影在水中的影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张裕葡萄酿酒有新物质乙醇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招远沙里淘金是将金子从沙子中取出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故选C.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10.(2013•泰州)下列变化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湿衣晾干B.金属导电C.干冰升华D.光合作用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湿衣晾干只是水分的蒸发,属于混合物的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金属导电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干冰升华只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光合作用是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氧气和有机物,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故选D.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11.(2012•赤峰)对于图示的理解错误的是()A.原子可以构成物质B.分子可以构成物质C.离子不能构成物质D.可用表示氧分子的形成过程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观察图示,分析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和原子.分子的形成过程,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解答:解:A、由图示汞原子聚集在一起形成了金属汞可知,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故A正确;B、由图示氧分子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氧气可知,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故B正确;C、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例如,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C错误;D、由图示可知: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可用表示氧分子的形成过程,故D正确.故选C.点评:通过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和分子、原子的构成,了解常见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构成.12.(2009•荆州)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A.有气体放出B.有颜色改变C.有新物质生成D.有沉淀产生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解答:解:A、有气体放出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水蒸发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有颜色改变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氧气由气态变为液态,由无色变为蓝色,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由定义可知化学变化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故C正确;D、有沉淀产生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氢氧化钙溶于水,不溶时再放就有沉淀了,故D错.故选C.点评:正确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13.(2008•莱芜)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就是与变化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分析:对化学变化的辨析就是建立在对新物质的理解上的,只有准确把握新物质的内涵,才是对化学变化的真正的理解.解答:解:化学变化过程强调的新物质,不是指不存在,而是相对于反应前的物质在组成和结构上不一样的物质.与具体的颜色或者形态的而变化没有关系,关注内在的组成和结构.故选D.点评:新物质是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很困扰学生的一个概念,其实随着学习的深入,通过对化学反应方程式就很好理解了.14.(2010•青浦区一模)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的是()A.加热氧化汞有汞生成B.碘加热升华成气体C.铁矿石磨成粉末D.加热水产生蒸汽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化学变化的实质就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生成新的分子的过程,能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首先必须是个化学变化.解答:解:而加热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气,就是氧化汞分子首先分成汞原子和氧原子,汞原子聚集形成金属汞,氧原子又重新组合生成新的氧分子再聚集成氧气;碘的升华、铁矿石磨成铁粉、水受热变成水蒸气都是物理变化;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化学变化的实质及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能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其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变,只是它们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了变化.15.镁带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其理由是()A.镁和氧气生成氧化镁B.镁是一种活泼的金属C.发生化学变化时要放热D.氧气被氧化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是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解答:解:A、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说明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B、镁是一种活泼的金属并不能说明镁燃烧后有新物质生成,故B错;C、放热并不能说明有新物质生成,例如灯泡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氧气被氧化没有指出镁带燃烧有新物质生成,不能作为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故D错.故选A.点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物理变化.16.下列各说法中的“一定”,你认为正确的是()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B.由固体变为气体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C.物理变化中一定不生成新物质D.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放热、发光现象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物理变化的特点.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A、根据水蒸发考虑本题;B、根据干冰升华考虑;C、根据物理变化的定义考虑;D、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考虑.解答:解: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水蒸发由液态变为气态,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由固体变为气体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干冰升华,由固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所以物理变化中一定不生成新物质,故C正确;D、化学变化中不一定有放热、发光现象,例如碳酸氢铵受热分解,属于吸热反应,没有发光现象,故D错.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有新的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17.将盛有少量水的试管夹在铁架台上,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到水沸腾,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移近试管口,能说明这一过程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试管中的水越来越少B.试管口出现白雾C.玻璃片有水滴滴下D.没有新物质生成考点:物理变化的特点.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根据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考虑.解答: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所以能说明这一过程发生物理变化的是没有新物质生成.故选D.点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在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