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浙江省温州市“十五校联合体”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地理事物不属于太阳系小天体的是()A.行星际物质B.彗星C.矮行星D.流星体草方格沙障是干旱地区治理沙漠化的重要措施。
读草方格沙障示意图,回答第2题2.草方格沙障能有效减轻风沙的危害,其主要原因是()A.增大了地表摩擦力,减小风力图1B.提高了植被覆盖率,保持水土C.增大了地转偏向力,降低风速D.减小了水平气压梯度力,降低风速天文学家已经在200光年外新发现15颗围绕一颗小型红矮星(尺寸相对较小、温度相对较低的恒星)运转的行星。
在这些新发现的行星中,一颗可能宜居的“超级地球”存在液态海洋。
编号为“K2-155d”的这颗行星大小是地球1.6倍,位于其宿主恒星的宜居带内。
完成3-4题。
3.“超级地球”位于()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 河外星系4.科学家判断“超级地球”位于宜居带的主要依据是()A.宇宙辐射小B.质量体积适中C.与中心天体距离适中D.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月亮遮挡太阳而形成的日全食不仅景象壮观震撼,也是科学家观测日冕的绝佳机会,但这样的时机过于短暂稀少,稍纵即逝。
中国科学家最近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观测模式,到太空中利用地球的遮挡形成另类“日食”,通过长时间、高精度的观测探秘日冕层。
在这里,望远镜在日地引力和微小的推力作用下,太阳、地球、望远镜三者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且地球能恰好完全遮挡太阳。
读图2回答5-7题。
图25.下列地球上的现象可能与日冕层太阳活动有关的是()①无线电长波通信信号减弱②到美国的游客看到了极光现象③光纤宽带信号不稳定④卫星通信信号受干扰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6.在地球上观测日冕非常困难,其主要原因是()A.日冕层温度很低B.日冕层粒子密度小C.日冕层亮度很强D.日冕层粒子速度快7.有关该人造天体说法正确的是()A. 绕地球公转B.有昼夜交替现象C.绕太阳公转D.可提前获知太阳风暴凝灰岩是由火山碎屑物质胶结(沉积物颗粒被结晶的晶体粘在一起的过程就叫胶结)而成。
图3为浙江省某地的一张地质剖面图,经专家鉴定甲处岩层为砂砾岩,乙处岩层为凝灰岩。
读图完成8-10题。
图38.图中凝灰岩按成因分类属于( ) A . 侵入岩B .喷出岩C .沉积岩D .变质岩9.形成图中砂砾岩岩层和凝灰岩岩层的地质作用分别是( ) A .风力沉积、化学沉积 B .风力沉积、流水沉积 C .流水沉积、冷凝作用D .流水沉积、机械沉积10.如果在该地挖开上覆岩层在凝灰岩基底上建一座大坝,在修建过程中需要( ) A .预防冬季暴风雪对施工的影响 B .预防地基不稳对大坝安全的影响 C .预防断层活动而引发地震 D .预防雨季水库水位升高对大坝产生的巨大水压读我国部分地区年太阳总量分布图(图4)和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示意图(图5),回答11-13题。
11.下列地理事物或现象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的是( ) A .温泉B .潮汐C .火山喷发D .可燃冰12.拉萨年太阳辐射总量高于上海的主要原因是( ) A .②弱①强B .②强①弱C .③强④弱D .③弱④强 13.拉萨白天太阳辐射很强但气温不高其主要原因是( )A . 太阳辐射强,但地面吸收热量少B . 地面辐射弱,大气吸收热量少图4 图5C. 空气稀薄,大气吸收热量少D.海拔高,距离下垫面热源远超深孔地质钻探是指研究地壳深部和上地幔地质、矿藏等情况而进行的钻探工程,目前人类最深的钻孔位于俄罗斯的科拉半岛上,深度达12262米。
超深钻孔对于研究地壳和上地幔物质组成、矿产分布规律等有重要的意义,但对各类孔底动力机、钻头、测井仪器、电缆等钻探工具要求很高。
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14-16题。
14.俄罗斯科拉半岛上的钻孔最深处到达了上图中的()A.甲层底部B.乙层底部C.甲层上部D.乙层上部15.科拉半岛上超深钻井钻探过程中探测到地层中的物质可信的是()A.高温的岩浆B.大量的石英矿物C.大量液态或熔融状态的铁和镍物质D.大量铁、镁含量很高的硅酸盐矿物16.超深钻井的钻探工具相比较常规的钻探工具应具有的特点是()A.耐低温B.耐腐蚀C.耐高温D.能适应黑暗环境干热岩是一般温度大于200℃,埋深数千米,内部不存在流体或仅有少量地下流体(致密不透水)的高温岩体。
完成17-18题。
17.干热岩的能量来源主要是()A.太阳能B.生物能C.深层地下水动能D.地球内部放射能18.下列关于干热岩的说法正确的是()A.干热岩大都属于沉积岩B.干热岩热能是非可再生资源C.板块交界处干热岩热能资源丰富D.干热岩热能的开发会产生大量温室气体图6图7为2018年9月16日20时台风“山竹”登陆我国华南地区的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受台风“山竹”倒槽的影响,远在华东地区的江浙沪也出现了强降水。
读图回答19-2119.台风“山竹”位于上图中的( ) A . A 处B . B 处C . C 处D . D 处20.直接造成我国江浙沪地区出现强降水的天气系统是( ) A . 热带气旋B .温带气旋C .锋面系统D .副热带高压21.关于甲、乙、丙、丁四地天气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地等压线密集,风雨交加 B .乙地气流向两侧辐散,天气晴朗 C .丙处等压线稀疏,风和日丽D .丁处两侧气流向中心辐合,狂风暴雨读某一地貌景观示意图,回答22-23问题。
22.图8地貌景观多见于( )A .河流源头B .河流入海口C .河流中下游D .山麓地带 23.导致图中地貌景观从扇顶到扇缘沉积物颗粒大小变化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 .风化作用B .侵蚀作用C .搬运作用D .变质作用图9为某节气前后某半球近地面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模式图,读图回答24-26题。
图7图824.图9表示的节气和半球是( ) A .夏至日 北半球 B .夏至日 南半球 C .冬至日 北半球D .冬至日 南半球25.图中b 气压带的成因及气流运动是( ) A .热力因素 气流下沉 B .热力因素 气流上升 C .动力因素 气流上升 D .动力因素 气流下沉 26.图中a 风带的盛行风向是( ) A . 东南风B .西北风C .东北风D .西南风图10为厦门地区三个不同站点的海风频次示意图,读图回答27-28题。
27.厦门地区海风频次较高主要出现在下午时段的原因是( ) A .太阳辐射强B .陆地温度低C .海水温度低D .海陆温差大28.导致站点1海风开始时间早的原因可能是( ) A .靠近海洋,海拔较高 B . 靠近海洋,海拔较低 C .靠近内陆,海拔较高D .靠近内陆,海拔较低读澳大利亚5-10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比率图,回答29-30问题。
图10图929.根据图示信息判断甲地降水较多的季节及其成因是( ) A .夏季---东南季风影响 B .冬季----盛行西风影响 C .夏季---西北季风影响D .冬季----副热带高压控制30.关于乙、丙两地气候说法正确的是( )A .乙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B .丙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温和湿润C .乙地夏季受东南信风影响,该季节降水量占全年比率小D .乙、丙地降水均集中于夏半年,但丙地降水季节分配较乙均匀泉华地貌是指发育于温泉活动的地区,地下热水携带着大量的矿物质通过构造通道上涌到地表后, 经过反复蒸发, 使其中所含的矿物质沉积凝结而形成。
图12为新疆某地泉华区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31-33题。
石灰岩砂砾岩砂岩泥岩甲乙丙丁泉水图1231.形成该泉华区的地质构造是()A.山谷B.向斜C.断层D.山岭32.据图文信息推断可能出现泉华地貌景观的是()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33.从成因来看泉华地貌属于()A.丹霞地貌B.雅丹地貌C.冰川地貌D.喀斯特地貌图13为浙江某地高温天气的月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34-35题。
34.下列关于该地7、8月份天气特征描述正确的是()①气压低,湿度大②气压高,湿度小③晴天多,气温高④雨天多,气温高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35.导致该地7、8月高温天气形成的天气系统是()A B DC图13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大题,共30分)3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材料一: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28日下午发生7.7级地震,当局已发布海啸预警。
印尼国家灾害管理局发言人10月4日在新闻发布会上称,此次灾难造成的死亡人数已升至1558人。
材料二:图14为亚洲局部区域图。
(1)图中甲地的地貌类型是,形成该地貌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2分)(2)乙地夏季盛行季风,该季风的形成原因是。
(2分)(3)苏拉威西岛位于板块上,所属的宏观地貌是;因其处于板块的边界,地壳活动频繁,所以引发了此次地震。
(3分)(4)图中丙地终年受(填气压带或风带名称),盛行(填上升或图14下沉)气流,受其影响气候特点是(3分)37.读我国局部地区冬季某时天气形势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乙图15(1)此季节控制亚欧大陆的大气活动中心是,它将北半球的气压带切断。
(2分)(2)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风力较大的是,原因是;①③④三地中有明显气流上升的是。
(3分)(3)乙地夏季的盛行风向为,受其影响该季节的气候特点是。
(2分)(4)甲地即将受到(天气系统)影响,将会出现的天气特征是、。
(3分)3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图16为世界局部区域图材料二:图16中丙地为挪威的松恩峡湾,松恩峡湾是世界上最长、最深的峡湾,全长达204公里,最深处达1308米。
两岸山高谷深,谷底山坡陡峭,峡湾两岸的岩层很坚硬,主要由花岗岩和片麻岩构成。
材料三:下面两幅图为里斯本和拉巴特的气候资料统计图。
(1)图16中甲山脉由于在第三纪中期板块向北移动, 与欧亚板块相互碰撞挤压而形成,地势高峻;乙山脉则是古老的台状山地,由于长期受 作用和侵蚀作用,地势低缓。
(2分)(2)形成松恩峡湾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构成松恩峡湾岩层的花岗岩和片麻岩按成因分类分别属于 、 。
(3分)(3)图中都柏林处于 (填风带名称),该地冬季气温特点是 。
(2降水量(mm )里斯本 降水量(mm )拉巴特图16分)(4)根据材料信息可判断里斯本和拉巴特的气候类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