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外火山岩油气藏特征及其勘探方法

国外火山岩油气藏特征及其勘探方法

1998年特 种 油 气 藏第5卷第2期国外火山岩油气藏特征及其勘探方法伊培荣Ξ 彭 峰 韩 芸 编译前 言随着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石油与天然气的勘探、开发领域也在不断地扩展。

以往认为没有油气聚集价值的火山岩,如今也成为寻找油气不可忽视的领域之一。

特别是夹于生油岩系中的火山岩,与沉积岩一样,同样有利于油气聚集和保存。

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古巴、日本、阿根廷、美国等国家均先后发现火山岩油气藏。

日本对火山岩油气竭尽全力进行勘探开发,从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已陆续发现了几十个中、小型火山岩油气藏。

火山岩储集层特征11 岩石类型前苏联C1B1克卢博夫综合分析世界各国含油气盆地的火山岩储集层,将其岩石类型归纳为三大类。

(1) 熔岩和熔岩角砾岩 熔岩按其化学成分可划分为玄武岩(SiO2<52%),安山岩(SiO2为57%~62%),英安岩(SiO2为6510%~68.5%),流纹岩(SiO2>78%);熔岩角砾岩指熔岩角砾被相同成分的熔岩所胶结的岩石。

在阿塞拜疆、格鲁吉亚陆续发现基性和中性火山熔岩中的油气藏较多。

例如,阿塞拜疆穆腊德汉雷油气田产于白垩系的蚀变基性(玄武岩和玄武玢岩)和中性(安山岩和安山玢岩)火山岩及其风化壳中。

古巴的克里斯塔列斯油气藏也产于破碎的基性和中性火山岩及其风化壳中。

在日本,酸性火山岩中的油气藏较多。

例如,日本新泻县吉井—东柏椅气田、南长岗—片贝气田和见附油田产层位于上第三系的“绿色凝灰岩”的流纹岩中。

(2) 火山碎屑岩 按其碎屑大小可划分为凝灰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凝灰砾岩、砂屑凝灰岩和粉砂屑凝灰岩。

格鲁吉亚第比利斯萨姆戈里油田产于上—中始新统厚达100~150m的凝灰质砂岩和凝灰岩中。

阿塞拜疆穆腊德汉雷油田除了在基性—中性火山熔岩中含油之外,在裂缝性安山凝灰岩中也具有工业性原油。

美国内华达州伊格尔泉和特腊普泉油田则产于第三系流纹凝灰岩中。

阿根廷门多萨盆地西部图平加托油田也是火山凝灰岩产层。

Ξ辽河石油勘探局勘探开发研究院 辽宁 盘锦 124010(3) 火山碎屑—沉积混合型岩石 这是火山碎屑经过搬运与正常沉积物同时沉积的岩石。

按其火山组分的含量可划分为:沉积火山碎屑岩(火山组分50%~90%)和火山碎屑沉积岩(火山组分10%~50%)。

根据碎屑大小相应地划分为砾岩、砂岩和粉砂结构岩石。

这种储集岩常与前两种储集岩伴生。

21 火山岩结构类型与储油物性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对千岛—堪察加岛孤火山岩类储集层进行了仔细研究。

他们把火山岩按其碎屑大小和储集物性(有效孔隙度和渗透率)划分为四大类:砾屑结构岩类、砂屑结构岩类、粉砂结构岩类和致密块状—泥岩结构岩类。

其中砾屑结构岩类的有效孔隙度和渗透率值最高,砂屑结构岩类次之,粉砂结构岩类较差,致密块状—泥岩结构岩类为非储集岩。

克卢博夫主要根据不同粒径岩石类型、储集物性和储集空间类型,综合归纳提出了表1所示的千岛—堪察加岛弧晚白垩纪—晚第三纪火山岩储集层级别。

表1 千岛—勘察加岛弧火山岩储集层级别储集层级别岩 石 类 型储集物性5(%)K(103Λm2)储集空间类型高孔隙度和高渗透率储集层 凝灰质砂岩、细砾岩、砾岩、酸—中性凝灰砾岩、砂屑凝灰岩20~3010~1000孔隙型、孔隙—孔洞型中孔隙度和中渗透率储集层 凝灰质砂岩、凝灰角砾岩、角砾岩化熔岩、中—基性砂屑、粉屑岩—砂屑凝灰岩15~20015~1010孔隙—裂缝型、孔洞—裂缝型低孔隙度和低渗透率储集层 粉砂屑凝灰岩、凝灰质粉砂岩5~15011~015裂缝—孔隙型、裂缝—孔洞型31 火山岩的储集空间类型火山岩储集层的储集空间可分为原生和次生二大类。

原生储集空间包括岩浆喷发与冷却过程中由岩浆挥发的气体和下伏岩石的蒸汽流所造成的气孔和空洞,岩浆冷却与结晶、凝缩过程中所形成的裂缝和屑间、晶间孔隙。

岩浆冷却凝缩自生碎裂裂缝,最大可达4mm以上。

次生储集空间类型指火山岩经受火山期后的热液蚀变、地下水的溶蚀和构造应力作用所形成的储集空间,主要包括各种次生矿物的孔隙、溶蚀孔洞和构造裂缝。

次生储集空间往往追踪叠加于原生储集空间,大大改善了火山岩储集层的物性,在风化侵蚀带和构造破碎带更加发育完善。

41 火山岩储集层的分布含工业油气流的火山岩储集层主要分布于火山活动带及断陷盆地。

它们沿基底断裂呈裂隙式或中心式喷发,而且多期喷发的火山岩互相叠加连片,常常具有较大厚度和分布面积。

环太平洋含油气构造带中,火山岩层是一个重要的油气储集层(表2)。

日本北部沿海的新泻、山形和秋田油气区中,许多油气田产于第三系“绿色凝灰岩”建造中。

这个“绿色凝灰岩”是66特 种 油 气 藏1998年由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安山岩、安山集块岩、安山凝灰角砾岩等组成,沿日本岛弧内带晚第三纪地槽型盆地分布。

表2 太平洋活动带及其边缘沿积盆地中的火山岩储集层沉积盆地的成因类型区域性油气层(火山岩储集层)数量火山岩储集层占储集层总数的百分比 (%)现代活动的大洋边缘盆地2617古代活动的大洋边缘盆地6611褶皱区的造山盆地34219地槽上的造山盆地31413地台内的向斜盆地1312现代不活动的大洋边缘盆地1219火山岩油气藏形成条件11 具有良好的生油岩系和生油凹陷日本可采储量较大的见附油田、吉井和东柏崎气田,直接处于较大厚度的生油岩系中,而生油岩厚度较薄、离生油凹陷较远的东三条和本成寺气田可采储量较小。

美国里顿泉火山岩油田直接伏于晚白垩纪的生油岩系之下。

21 具有继承性发育的构造高点日本新泻地区的火山岩油气田,上第三系“绿色凝灰岩”在盆地的火山喷发沉积期已形成相对高点,后来发展成为继承性的背斜构造,有利于油气聚集和保存。

渤海石臼坨隆起带是中生代末期以来继承性的潜山隆起。

31 具有良好的储集层一般熔岩相、枕状角砾岩相及砾屑、砂屑结构的火山岩具有良好的储集物性。

在风化侵蚀带及构造破碎带,次生孔隙、溶洞和裂缝发育,往往具有更高的储集物性。

当生油盆地中缺乏其它良好储集岩时,火山岩的存在显得更为重要。

41 盖层的形成与石油运移、聚集时间的良好配合日本新泻地区“绿色凝灰岩”的盖层为其顶部的灰岩和下寺泊层泥岩。

这个凝灰岩在油气初次运移、聚集时尚未固结,石油可以通过它聚集于下伏火山岩中,后来经压实及次生变化而形成不渗透盖层。

51 侵蚀不整合面的作用在潜山上的火山岩曾长期遭受风化侵蚀作用,次生缝洞发育。

侵蚀不整合面不仅能起着油气远距运移的良好通道作用,而且是形成油气遮挡的有利条件。

得克萨斯州里顿泉和阿塞拜疆76第5卷第2期伊培荣等:国外火山岩油气藏特征及其勘探方法86特 种 油 气 藏1998年穆腊德汉雷等侵蚀面下的火山岩油田都说明这一点。

61 断裂及其破碎带的作用火山岩基底断裂喷发又受到后期断裂破碎带作用的影响,形成连通性良好的储集层。

断层还使火山岩储集层与生油泥岩直接接触,对油气运移和聚集很有利。

火山岩储集层的研究及岩相划分11 火山岩储集层的研究方法克卢博夫归纳了前苏联火山岩储层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 对岩心和岩石露头进行详细的肉眼观察与描述,确定岩相、岩石类型、矿物成分、胶结程度和裂隙性;b, 对岩心结构构造、成岩后生变化方向和程度进行镜下研究;c, 对岩石中的细分散矿物成分进行X射线测定;d, 在偏光和扫描显微镜下对岩石中的自生矿物进行详细研究;e,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计算装置对岩石孔隙和新生矿物形态进行研究;f, 研究岩石中的微裂隙及其分布特点;g, 对岩心的有效孔隙度、渗透率、剩余水饱和度和内比面积等进行实验室测定;h, 对盖层的隔绝性进行实验测定,包括裂隙的形成能力,破裂压力和地层压力下的空气渗透性。

日本对火山岩储集层孔隙的实验研究主要包括:a,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岩石孔壁上石英、粘土矿物、沸石和非晶质物质形成平滑或粗糙孔壁的现象。

b, 将岩样浸泡于环氧树脂中使孔隙染色,然后制片进行镜下观察。

由此可以获得有关有效孔隙的分布状态、孔隙形状、孔隙连通性方面的资料。

c, 利用毛细管压力测定值,经换算及制图,可以确定储集岩孔径分布范围。

21 地球物理测井方法划分火山岩相火山岩岩性复杂,物性变化大,尚没有成熟的地球物理测井方法。

关于火山岩储集层及含油气性,日本有较好的尝试。

a, 日本新泻南长冈气田综合应用自然伽马、补偿地层密度和补偿中子测井较成功地划分了中新世七谷层“绿色凝灰岩”中的储集层——流纹岩岩相。

其中玻璃质碎屑岩相表现为井径大,自然伽马值高,电阻率低,在密度—孔隙曲线上具有类似于白云岩特征,密度为2172 g cm3,孔隙度为2%~20%;枕状角砾岩相井径小,自然伽马值低,电阻率高,孔隙度为10%~25%,密度为2166g cm3左右;熔岩相井径小,自然伽马值低,电阻率高,在密度—孔隙度曲线上具有类似于砂岩特征,密度为2166g cm3,孔隙度10%左右。

b , 新泻县由利原地区综合应用自然伽马和深感应测井,大致可以划分出玄武岩岩相。

其中玻璃质碎屑岩相伽马值很高,电阻率值低;枕状角砾岩相伽马值较低,电阻率值中等;熔岩相伽马值低,电阻率高。

c , 日本新泻县由利原地区综合应用深感应、密度和声波测井等资料推断了玄武岩中的不含油层段,即电阻率较高、密度测井Θb 值小、声波测井∃t 值大的区间可能存在烃类。

勘探方法火山岩与沉积岩相比,由于它具有地震波传播速度快、密度大、磁化率高、电阻率大、地震波吸收能量大等特征。

这就为综合应用各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提供了依据。

表3是日本秋田县由利原地区井下岩心测定的各种物理参数。

日本应用如下地球物理方法勘探火山岩含油气构造[4]。

表3 日本秋田县由利原地区岩心测得火山岩物理参数井 号深度(m )岩 石地震波传播速度(m s )P 波S 波北由利原AK 211442140绿、灰色凝灰岩,性脆28181363仁贺保AK 213509110暗绿、灰色玄武岩37262026东由利原AK 211858160绿、灰色玄武岩、性脆35872171东由利原AK 211643121暗绿、灰色凝灰色1824852井 号密 度(g cm 3)孔隙度(%)空气渗透率(10-3Λm 2)磁化率(CGS 制)北由利原AK 2121581331458100010仁贺保AK 2121743911010337000东由利原AK 212160334124310010010东由利原AK 21217621718014301011 合成声波阻抗分析利用地震勘探中的速度解释和反射波的振幅值求出似于速度测井的每英尺地震波传播时间(∃t ),获得与速度测井非常吻合的资料。

21 重力勘探通过重力勘探,求出布格重力值及重力基底深度。

另外,根据地震勘探或者测井资料,经模拟计算可以求出岩石密度比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