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的现状与对策九年义务教育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应以促进小学生基本素质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
其中,已包括了科学素养的提高,小学科学课也顺应时代的需求孕育而生。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型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科学教育,均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和科学潜能发展的基础。
然而,现在许多农村小学缺乏新课程理念,思想观念落后,基本还是“应试教育”的天下,再加上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匮乏,师资力量不够,一师多职,既要上语文数学重点考试科目,又要上好科学、音乐、美术等科目,自然而然,后者基本流于形式。
小学科学至今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的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
一、教育经费的缺乏,教学资源跟不上,教学配套设施及硬件缺乏。
学校的硬件教学设施是保障顺利教学的必备条件。
在广大农村学校,由于资金的不足,会产生许多的连锁反应:
1、科学设施奇缺。
许多教室基本的教学设施就是课桌与黑板,更谈不上多媒体教学;个别农村学校的科学实验室都没有,实验器材拥有量几乎为零,连温度计、弹簧秤、烧杯等这些常用的最基本的实验仪器都没有配备,导致科学课的许多活动都无法开展,这让科学老
师极其无奈,想做实验却没办法去做,就干脆带着学生读课本,这样很多科学教学就变成了“走过场”。
2、教学资源的缺乏。
对于科学课程而言,涉及的范围较广,教师本身的知识水平有限,更需要大量的查阅资料。
但是调查发现,由于地处广大农村,相当多的学校上网条件落后,上网查阅资料无法实现,其他渠道也有限,远远达不到教学需要,严重阻碍科学教学,这是必须设法扭转的重要方面。
二、科学教师的素质和水平,也影响着科学课。
1、师资力量的不足。
由于农村小学教师的缺乏,小学专职科学教师很少,有些学校甚至没有,学校基本上是把科学课作为“副课”,“搭秤课”来安排教学。
一般情况下,科学课多由语、数老师兼职,科学专业知识文化水平不高,所以,普通教师倍感精力不够,备课时间少,课前备课不充分,上课比较随意。
2、教师的课程观念没有转变。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满堂灌”的教学形式仍然存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念,学生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较少,学生机械性学科学。
很多农村学校又没有实验室,就谈不上让学生亲手做实验,有的老师甚至连演示实验都不做;有的教师为了应付考试,上科学课时,只是把课文念一遍,学生听一下,再把本节要点让学生抄抄背背,期末就考可以高分,而学生真正意义上又懂多少,理解多少,更谈不上共同探讨研究和培养科学创新精神了。
这些都与《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以科学探究为最为重要的学习方式,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老师引导儿童
主动探究,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激发儿童学习科学的主动性,”理论相违背。
3、科学教师的专业文化程度低。
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是科学课程顺利实施的基本保障。
科学涉及生物、化学、物理等多学科的知识,需要教师有坚定的科学教育的事业心,有较为宽厚而扎实的科学基础知识,这就需要专职的科学教师,而对于广大农村小学是一件棘手的事。
从主观方面分析,目前小学科学教师队伍中,大多数教师依靠自己的敬业精神和教学经验在勤勤恳恳地工作,专业储备普遍不足,知识陈旧老化,教育科研水平明显偏低,真正凭专业知识和科学本质理解而进行科学教学的专职教师为数不多;从客观方面分析,长期缺乏学习、培训和教学研讨的机会,科学教学的相关资料的匮乏,以及得不到优秀科学教师的指导等因素,成为小学科学教师专业成长道路上的拦路虎。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生活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具有科学素质,当今的时代,人们从小就明显感受到了科学技术带来的种种影响,所以,科学素质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而小学科学课程承担了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责任。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质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因此,在小学3—6年级都开设了科学课。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懂得日常生活中普遍浅显的科学知识,并尝试科学探究,激发更多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的想象,勇于创新,陶冶他们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为他们形成正确的
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针对小学科学的教育现状亟待解决,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大农村教育资金的投入,改善教学条件。
政府与学校应《小学科学课堂标准》规定的实验器材以及实验室配置完整,再根据科学课教学购置相应的器材与药品,保证科学课的顺利开展。
二、教师要不断改变自己的科学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实施科学教育关键在教师。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本应是充满乐趣、探究、创新的科学课变得枯燥无味,成为一潭死水,教师不喜欢上,学生不喜欢学。
要改变这种状况,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1、加强师资培训。
针对目前农村科学教师专业水平低,专业受限的状况,我们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在培训中获得相应完善的知识结构,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不断更新知识内容,提升科学实践的能力,为上好科学课打下基础。
2、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也不能胜任当今的教学,小学科学课标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
其中是以“探究学习”为核心,这对我们科学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教师发扬民主教学,当好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在亲身参与科学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感受科学过程,获取事实证据,检验自己的想法。
例如:在教学《造一艘小船》教学中,我放手让孩子们去探究,从身边简易的低成本的材料入手进行探究活动,自制小船模型,结果大大出乎意料,精致的大
船或简易的木船,居然都出自与孩子之手,让我不得不佩服他们惊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注重实验,促进孩子们的探索创新。
首先教师要做好课前充分的准备,做好实验过程中某些突发事件的预测,准备好实验器材,做到有的放矢。
其次,在实验活动中组织好实验。
让学生在活动前清楚为什么而实验,怎么实验,注意些什么等,实验中强调学生做好实验记录和书写简单的实验报告,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四、就地取材,丰富科学课程资源。
农村的孩子们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他们天天与鸟兽虫鱼为伴,与花草山川为伍,而很多科学内容与自然息息相关。
教师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把科学教学与课外自然研究结合起来,使科学课获得综合效益。
如:小学科学课《油菜花开了》的教学,让学生亲自去观察他们熟悉的油菜花,把课内的学习自觉地应用于实践观察,主动研究油菜花的构成,探索雌蕊、雄蕊是如何产生新生命——植物种子的过程,为动物新生命产生的过程打下基础,自觉去感知生命,激发热爱生命的情感,从而将课堂学习向课外拓展。
总而言之,新课程的实施,我们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乐,寓教于乐,相信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的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