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农田杂草发生危害调查监测方案

2020年农田杂草发生危害调查监测方案

2020 年农田杂草发生危害调查监测方案
一、调查目的
掌握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等作物田杂草发生种类、危害情况,为科学制定防控策略提供数据支撑。

二、调查范围
(一)调查作物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等作物。

(二)调查地点重点在东北、长江中下游、华南、西南地区杂草监测点开展稻田杂草调查,在黄淮、江淮、西北、西南地区杂草监测点开展麦田杂草调查,在东北、黄淮海地区杂草监测点开展玉米、大豆田杂草调查,在长江中下游、西南地区杂草监测点开展油菜田杂草调查。

(三)调查要求以县(市、区)为单位,每个县(市、区)针对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选择3个有代表性的乡镇(街道),每个乡镇(街道)选择3个自然村,每个自然村用计数法调查3 块田,记载杂草种类与发生密度。

同时用“三层三级目测法”调查以上30 块田,确定杂草危害情况。

三、调查时间
农田杂草调查分为2次进行,第1次在禾本科杂草3叶之前、
阔叶类杂草2-4叶之前,调查杂草种类与分布;第2 次在农田杂草花果期,调查杂草实际危害情况。

四、调查方法
(一)杂草种类与分布调查采取双对角线五点取样法(取样点布置
如图1 所示),记载样框内全部杂草的种类及数量(禾本科以杂草株数或茎秆数为单位,其他科以杂草株数为单位计算田间杂草数量),并将其填入田间记载表(见附件1),计算平均密度、频度和多度,再汇总填写调查统计表(见附件2)。

调查的样方框统一为0.25m2,即边长为0.5 m2的正方形框。

对不确定或不认识的杂草要用数码相机拍摄其主要特征(叶片、叶舌、叶耳等)和整株照片,并采集整株标本,带回辨识。

图 1双对角线五点取样法示意图。

其中A、B、C和 D代表调查田块 4个角, E为对角线交叉点。

1,2,3,4,5 代表 5个取样点。

取样点分布如图所示,其中 E为取样点 3,取样点 1、2、4和 5位于 A 到E、B到E、C到 E和 D到E的中点。

二)调查统计方法
平均密度:单位面积内某一种杂草的株数。

式中:
D—密度(株/m2);
N—杂草株数;
S—调查面积(m2)。

—2 —
频度:某一种杂草出现的田块数占总调查田块数的百分比。

n
Yi
F 10 0%
n
式中:
F—频度(%);
n—调查田块数;
Yi —某一种杂草在调查田块i 中出现与否,出现记为1,未出现则记
为0。

多度:某一种杂草总株数占调查各种杂草总株数的百分比。

某种杂草总株数
多度(%)= ×100%
各种杂草总株数
(三)杂草危害情况调查对已经防治过的农田进行杂草实际危害情况调查,可采用“三层三级目测调查法”调查主要杂草种类的危害等级(见表1),
并填写杂草危害严重度调查表(见附件3)。

表1 “三层三级”草害调查法
—3 —
注:盖度是杂草地上部分在地上的垂直投影面积占样方面积的百分数。

(四)取样要求
一是随机性。

尽可能排除主观因素干扰,随机取样。

二是代表性。

调查的田块须能代表当地生产水平和耕作、栽培方式。

三是准确性。

能准确反映当地杂草种类、分布和危害情况。

五、调查报告在调查结束后的一个月内,完成调查总结报告,
加盖单位公章,邮寄至全国农技中心农药药械处,同时发送电子版(含原始数据)至zhangsh2007@。

附件:1.农田杂草不同种类田间记载表
2.农田杂草不同种类调查统计表3.农田杂草危害严重
度调查汇总表
—4 —
附件1
农田杂草不同种类田间记载表
调查地点:县乡(镇)村调查人:调查日期:年月日
作物名作物栽培方式:作物生育期:
—5 —
附件2
农田杂草不同种类调查统计表
调查地点:县乡(镇)村调查人:调查日期:年月日
作物名作物栽培方式:作物生育期:
—6 —
附件3
农田杂草危害严重度调查汇总表
调查地
点:县乡(镇)村调查人:调查日期:年月日
作物名作物栽培方式:作物生育期:
—7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