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主要杂草图谱
文名:苣荬菜 中文其他名称:曲荬菜 拉丁名:Sonchus brachyotus DC. 英文名:Brachyotus Sowthistle 生物学特性:多年生草本。以根茎和种子繁殖。根茎多分布在5-20cm的土层中, 质脆易断,每个断体都能长成新的植株,耕作或除草更能促进其萌发。北方农田45月出苗,终年不断。花果期6-10月,种子于7月即渐次成熟飞散,秋季或次年春季 萌发,第2-3年抽茎开花。 根芽和种子(瘦果)繁殖。匍匐茎发达,淡黄褐色或白色,含乳白色浆汁,直径 3-10mm,多分布在5-20cm的土层中.最深可达70-80cm,质脆易断,每个断体都 能长出新芽.成为一株新的植株,采用人工拔草或是耕作都会促进它的分身繁殖。 茎、叶含乳汁。基生叶簇生,具柄;茎生叶互生,无柄,基部抱茎;叶片宽披针形 或长圆状披针形,长6-20cm,宽1-3cm,叶缘有稀缺刻或羽状浅裂,边缘有尖齿, 两面无毛,绿色或蓝绿色,幼时常带紫红色,中脉白色,宽而明显。头状花序顶生, 直径2-4cm,花梗及总苞均被白色绵毛;总苞钟状,苞片多层;花全为舌状花,鲜 黄色。瘦果倒卵状椭圆形,扁状,长2.5-3.5mm,宽约1mm,顶端具衣领状环,冠 毛白色,丝状,(易脱落)中央的残存花柱伸出高于衣领状环约1倍。果皮深黄褐色 至暗褐色,表面粗糙,两面各具5条或5条以上的纵肋,并有不甚明显的细横皱纹。 果脐凹陷,位于果实基端,果内含种子1粒,种皮膜质。花、果期6-10月,种子可 于7月渐次成熟借风飞散。其单株结实可达15000-20000。在次年4月上旬可见种子 萌发,实生苗子叶2,椭圆形或阔椭圆形。绿色;初生叶1,阔椭圆形,紫红色,叶 缘具齿,无毛,具短柄;当年只进行营养生长,第二、三年才抽茎开花。 生境、危害及分布:为区域性的恶性杂草,在荒地中常以小片群落存在。危害棉花、 油菜、甜菜、豆类、小麦、玉米、谷子、蔬菜等作物。亦是果园杂草。在北方有些 地区发生量大,危害重,也是蚜虫的越冬寄主。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 华中及西南地区。 防治策略:土壤处理为主,可用的药剂有酰胺类除草剂,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对菊 科植物的效果都很一般。对于单独聚生或果园中的群体,可以使用百草枯或草甘膦 茎叶处理。无对应特效的选择性茎叶处理剂。
生境、危害与分布:空心莲子草系水陆两栖的多年生植物。它的适应性和 无性繁殖的能力极强。它能在上海的任何水域或土壤中生长繁殖,无论是 深水、浅水、死水、活水,那怕是污水地、人粪塘、臭水沟等无处不有其 踪迹。还能适应PH值3-10范围的各种土壤的酸碱范围。对极度的干旱到其 他植物难以忍受的地步,它也不受影响,它能在2400至100000勒克斯光 照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它只要有一小段地上的茎叶或是地下的根茎都能 迅速的长成一株强有力的植株,并且还具有抑制其他植物生长的排他能力, 凡是在它生长得茂密的地区,很少有其他植物生长的排他能力,它这些广 泛的适应性决定了它的顽强生命力,几乎是很难找到它的薄弱环节。
中文名:日本菟丝子
中文其他名称:金灯笼、大菟丝子、黄丝藤、无娘藤
拉丁名:Cuscuta japonica Choisy 英文名:Japenese Dodder 生物学习性:一年生,茎寄生杂草。苗期生长对温度和水份特别敏感,高温高湿对生长有利,如寄生在杞柳的日本菟丝子,当气温为28℃,相对 湿度为70%时,生长十分迅速(平均每天生长达27cm ),分枝亦多,当气温在40℃以上时,较正常情况下生长缓慢,茎细1-2倍。多雨,积水和低 温,不利于幼苗生长。花期7-8月,果期9月。主要以种子繁殖。 生境、危害与分布:为果园、桑园、茶园的地区性恶性寄生杂草。据报道,本种能寄生在23科71种植物上。被寄生的植物主要有榆树、桑、杞柳 等木本植物和大豆、芝麻、向日葵等草本植物。被寄生后,寄主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轻者造成减产或降低品质(如编织植物杞柳被日本菟丝子寄 生后,枝条变为褐色,不能用于编织),严重者枯萎死亡。全国都有分布。 防治策略:使用仲丁灵对水茎叶喷雾。
多年生草本
•
空心莲子草
中文名:空心莲子草 中文其他名称:水花生、革命草、水蕹菜、空心苋 拉丁名: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Mart.) Griseb. 英文名:Alligator Alternanthera
生物学特性:多年生草本。以根茎进行营养繁殖,3-4月间根茎开始萌芽出 土;匍匐茎发达,并于节处生根,茎的节段亦可萌生成株,借以蔓延及扩 散,茎段可随水流及人和动物活动传播,并迅速在异地着土定根。花期510月,通常开花而不实。茎基部匍匐,上部上升,或全株偃卧,着地或水 面生根,中空、有分枝。叶对生.具短柄;叶长椭圆形或倒卵状披针形, 先端圆钝,有尖头,基部渐狭,全缘,有睫毛。头状花序单生于叶腋,具 总花梗;苞长和小苞片干膜质;花被片5。白色,光亮。主要依靠根茎芽 繁殖。
防治策略:生长茂盛时期,人工捕捞集中晒干后焚毁,不可堆沤后还田。 药剂防治可以选用草甘膦加氯氟吡氧乙酸细水茎叶喷雾。水生或湿生的空 心莲子草用药时,条件许可前提下需要落水。稻田混生的空心莲子草只能 使用氯氟吡氧乙酸单剂,效果会大打折扣。
稗 一年生草本
• 中文名:稗 中文其他名称:稗子、救荒谷子 拉丁名:Echinochloa crusgalli (L.) Beauv. 英文名:Barnyardgrass 生物学特性:一年生草本。
在水质肥沃的沟渠,生长旺盛,覆盖水面,影响水产业和水道的畅通。 是低湿秋熟旱作田的恶性杂草,有时也侵入水稻田,成为稻田主要杂草。 分布于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地区;原产巴西,我国作为饲料植物而引 种,而逸为野生。多年生宿根植物。据考证原产地在巴西,分布于南美洲 热带地区,1940年由日本人引种于上海市郊作为饲料。五十年代后期,为 发展养猪事业,在我国淮河以南的地区广泛种植,作为畜牧业的饲料,现 逸为野生,无论是庭园还是街头绿地,不管在沟渠,还是田园和荒地,在 石头缝隙、水泥路面的狭缝之中都能见到它的存在。由于它顽强的适应性 和生长的速率,给环境已经造成一种危害,这种生物的益、害并不取决于 其本身.而是它在一个时期内或是在一定范围之中对人类的经济生活是否 有利用价值或是有害。
• 通过猪、牛消化道排出的稗草种子仍有一部分能发芽,所以田间稗草的 侵染来源除混入作物种子中和本田残留外,厩肥也是传播途径之一。春 季,气温10-11℃以上时开始出苗,6月中旬抽穗开花,6月下旬开始成 熟,一般比水稻成熟期要早 生境、危害与分布:喜温暖、潮湿环境,适应性强,生于水田、田边、 菜园、茶园、果园、苗圃及村落住屋周围隙地。为水稻田危害最严重的 恶性杂草。与水稻的伴生性强,极难清除,亦发生于潮湿旱地,危害棉 花、大豆等秋熟旱作物。全国水稻种植区均有分布。 防治策略:稗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南方农业生产的传统大敌。依照耿以礼 先生的研究,稗原种在中国有11个亚种及生态型,与人工栽培的水稻的 耕作制度相适应,且田间种子发生量巨大,成为各地水稻田最大的恶性 杂草。目前对于低龄稗草有良好效果的药剂较多,如使用酰胺类的乙草 胺、丙草胺、丁草胺及二硝基苯胺类的二甲戊灵、仲丁灵等除草剂做土 壤封闭,芽后早期应用噁草酮、禾草敌等,茎叶处理上还可以使用二氯 喹啉酸、五氟磺草胺等多种药剂。由于稗草在田间种子密度极大,要想 达到有效遏制稗草对于作物的生长竞争,平整土地、腐熟基肥都是必不 可少的农事措施,单纯依赖化学除草剂,往往是事倍功半。在药剂防除 上,如果要想全面达到治住稗草的目的,需要“一封二杀三补”式多次 用药,很多时候超出了产量损失的经济阈值,并不合算。
农田主要杂草图谱
中文名:牛膝菊
中文其他名称:辣子草
拉丁名:Galinsoga parviflora Cav. 英文名:Smallflower Galinsoga 生物学特性:一年生草本。花、果期7-10月。以种子繁殖。 生境、危害及分布:生长在庭园、废地、河谷地、溪边、路边和低洼的农田中,在土壤肥沃而湿润的地带生长更多。危害秋收作物(玉米、大豆、 甘薯、甘蔗)、蔬菜、果树及茶树,发生量大,危害重。分布于辽宁、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等省区。 防治策略:以土壤封闭为主,苗后尚无适用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