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的分析及思考

关于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的分析及思考

关于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的分析及思考
曲延萍
做完今年的地理新课标卷1卷II卷,总体感觉试题难度不大,考查的内容也很基础,知识结构稳定,知识点分布合理,无偏、繁、怪、难和超纲题目,整体难易适中,突出课上强调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查,注重考查主干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体现出“能力切入,能力考查”的高中新课改高考命题要求。

现谈一谈对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分析和思考。

一.大纲的变化
总体来看考试大纲只是个别语言文字有轻微变化,无实质内容的改变。

二.考核目标与要求
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核目标与要求主要有: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
三.试题考点分析
我对近四年地理全国新课标卷1卷和II卷进行了对比。

因为近年的地理卷基本体现了:知识抽样,能力覆盖,重视图表考查等特点,所以我重点对比了考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所占分值,图表能力等方面,现分析如下:
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所占的分值大致相当,但人文地理所占的比重上升,体现了学地理是为了用地理的新课程思想。

(三)能力考查对比
⑴获取和整合地理信息的能力;
⑵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⑶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基本规律的能力;
⑷论证和探究地理问题并用之于实践生活的能力。

从近几年的地理能力考查对比看,选择题的考查基本体现了对⑴获取和整合地理信息的能力;⑵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的要求。

非选择题的考查体了⑴获取和整合地理信息的能力;⑵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⑶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基本规律的能力考查要求;⑷论证和探究地理问题并用之于实践生活能力的考查,一般在非选择题的36题或37题会有体现。

所以整个试卷对能力的考查覆盖的很全面。

四.试卷特点
(一)全国卷与地方卷共同的特点
重视知识理解与灵活应用能力、迁移能力的考查;重视地理图表信息解读与应用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区域图、等值线图;重视信息提取与处理能力的考查;Ⅱ卷综合题都以区域地图(一道中国地理、一道世界地理)做载体呈现等。

(二)全国卷自身突出的特点
①全国卷最能体现“学习生活中的地理”这一特色,它多运用真实新材料,创设贴近生活的新情景,且情景、材料相对较单一,这就要求提高对新情景的快速理解与解读的能力。

②多围绕一个主题层层设问,反复追问,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Ⅱ卷综合题,比如全国Ⅱ卷2015年围绕尼日利亚铁路分布修建问题命题、围绕河套平原水资源利用问题命题。

③综合题得分点分值不固定,一个得分点可以是1分、2分、3分、4分甚至5分,这可能会对新加入全国卷考试省区的考生是一个挑战,会制约“以分值答题”的常规答题模式,影响学生的“踩点”答题。

④综合题注重思维过程,部分设问缺乏答题模板,对解读、提取、应用图表、文字材料信息的能力、思维过程和逻辑分析能力要求更高,比如全国Ⅱ卷2014年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2015年指出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并简述原因。

2016年分析勘察加半岛大型野生动物植食性和肉食性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等。

五.试题特点(以2016年2015,全国1卷为例)
第一、彰显地理学科区域特点。

本套地理试题大部分从区域特点入手,2016年1卷考查了广西横县茉莉种植,勘察加半岛的自然特征,2015年考查青藏地区太阳能利用、新疆兰新铁路选线、青藏地区错那湖风沙、沙特阿拉伯磷酸盐工业等。

选做题也均考查了中国不同区域的区域发展问题。

如青海湖鸟岛深度游、青藏地区东北部地质灾害、季风区坡耕地切沟等环境生态问题。

第二、突显了地理学科的地图功能。

每一题组都附有地理图像,全套地理试题共用了10幅。

今年对地理统计图应用篇幅较大,既有图表统计又有坐标统计。

这说明地理高考要求中对学生的读图、分析、提取信息,运用图表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

选择题7~9题、10~11题、36题、37题都具体反映出这一思想。

7~9题根据实验统计数据推断生物量变化,10~11题根据美国人口迁移数量和占总人口比例统计图推算美国人口自然增长规律、总人口数量,36题是通过错那湖周边环境推断风沙来源及成因,37题是根据沙特地理环境对沙特磷酸盐工业生产条件、工业生产影响进行探究。

第四、试题设计更细节化、更灵活化。

选择题第3题很巧妙地将地球运动与太阳辐射能分布结合在一起,选择题第6题兰新铁路沿线城镇分布受限因素,选择题10、11题利用某国1900年到2010年人口迁移数、移民比重计算推出该国人口增长、人口数量,综合题36题西藏错那湖东北部风沙沙源、起沙原因以及对该路段铁路、运行列车的危害,选做题42题青海
湖鸟岛深度游所需生活用品、43题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灾害严重的原因等,这些设问非常的细化、非常的具体。

第五、试题具有较强的时代性。

以现实生活、生产为背景,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人类发展。

2016 以科考队考查勘察加半岛,2015以“太阳能光热电站”“青海湖鸟岛深度游”“坡耕地切沟危害”等地理时事为素材,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启示教学中必须理论联系实际。

20161卷36题(4)区域可持续发展,II卷1题:区域农业发展,II卷10题11题:水利工程建设,II卷36题: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等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六.备考策略
(一)了解考纲,把握复习方向。

考纲规定了高考的考核目标与要求及考试范围,是确定高考命题范围、难度的基本依据。

(二)梳理教材,构建知识体系。

一轮复习阶段要全面梳理高考考查要求的内容和知识点,熟悉教材;二轮复习阶段要侧重于从整体上去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构建知识体系。

(三)专题复习,进行归类整合。

整合教材内容,同类知识集中归类复习,进行综合分析,提高复习效果。

(四)重视典例,掌握分析方法。

通过教材中提供的案例分析,了解。

掌握案例分析的一般方法,是地理学科的一大特色,也是新课程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的要求。

考生在复习中,就需要有针对性地强化这方面的能力。

(五)联系区域,学会综合分析。

自然地理的复习要与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的复习相结合。

(六)以图为纲,提高学科能力。

地图(包括图表)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学好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

以图示材料作为载体提供信息,突出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是近年来地理试题命题的重要形式。

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识记。

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时要结合。

运用相应的地图。

(七)学会运用地理思想、地理方法观察和认识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提高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核心素养。

(八)学会从地理学科本身的内存逻辑入手,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分析说明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存联系。

(九)学会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以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地图为载体,以热点问题为切入点,多角度展开综合分析评价,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于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的分析及思考高一地理组曲延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