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1. 汉 字 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
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2. 史书典籍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3. 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1)含义:求同存异,能与其它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 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2)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 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3)判断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常见标志词:广泛吸纳、博采 众长、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和而不同、和睦相处、完美 结合、融入、借鉴等。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6.2博大精深的 中华文 化(共2 6张PPT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6.2博大精深的 中华文 化(共2 6张PPT )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三、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四、中华文化的力量
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1.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独特性 2.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区域性
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民族性
(1)中华各民族文化 (2)正确把握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关系: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课堂小结 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表现
(1)文字(汉字):作用与意义 (2)史 书 典 籍: 作用与意义 2.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
(3)具体表现: 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分别具有水乡文化和边陲山寨文化特征。等等
特别提醒:“一方水土,一方文化”表明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区域
文化的绚丽多彩,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1.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独特性 2.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区域性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6.2博大精深的 中华文 化(共2 6张PPT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6.2博大精深的 中华文 化(共2 6张PPT )
特别提醒
(1)求同存异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相处时的一种外在的、 静止的状态;兼收并蓄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内在的、 动态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2)包容性不是说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被其他民族吸收、借 鉴,而是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另外, 包容性也并非是说融合其他民族文化或融入其他文明。
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1.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独特性 2.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区域性
(1)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 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 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第一部编年体史诗——《左传》 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 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汉书》 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第一部科普作品——沈括的《梦溪笔谈》 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水经注》
第一部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散文作品—《论语》 第一部著名的戏曲作品—关汉卿的《窦娥冤》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 …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 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 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五、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6.2博大精深的 中华文 化(共2 6张PPT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6.2博大精深的 中华文 化(共2 6张PPT )
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民族性
(1)中华各民族文化 ◆特性: 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地位: 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 中华民族的骄傲。
◆意义: 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中华文化
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1.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1)文学艺术 (2)科学技术 作用: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就, 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 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特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行实用性和整体性 的特点。 地位: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古代, 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 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人教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二框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自主学习 1.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 2. 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3. 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含义、作用 4. 中华文化的力量
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1.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1)文学艺术 作用: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 的作用。 特点:辉煌而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而绚丽、风格鲜明而独特。 地位: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 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