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教案20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教案20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改后**)
-----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情景导入:学生动手操作,用11根小棒摆正方形、三角形、正五边形,各能摆几个?**
1.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
教师(出示下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教师: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并在小组内说一说你都知道了什么?教师:请同学们边说边摆一摆。

学生: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

教师: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教师随学生汇报板书:6÷2=3。

教师:6÷2=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这个算式表示“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

(设计意图:沟通操作过程、语言表达、算式之间的转换,使学生明白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是表达形式不同。


2.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教师(出示下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教师:请大家用手中的学具边说边摆一摆。

教师:在摆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学生:剩下一个草莓没地方摆了。

教师:这一个草莓没地方摆了,也就是剩下了1个,多了1个。

(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

教师:请你们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

学生写算式,教师巡察,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与基本方法,选取典型案例。

教师(出示学生资源):这是咱们班同学的想法(呈现下面3种方式)。

请大家仔细看看,你同意用哪一个表示方法?说说你的想法。

教师(针对①):剩下的1个草莓不表示出来行吗?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针对②和③):后面的两种表示方法能清楚地表示出刚才分的过程吗?7、2、3、1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看来大家都认为需要把剩下的1个草莓表示出来,后面两种表示方法都对,只不过在数学上规定这样表示(板书如下)。

7÷2=3(盘)……1(个)
教师:这个算式表示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了3盘,还剩下1个草莓。

省略号表示剩余,1是剩下的草莓数,我们把它叫做余数。

教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1表示什么?7、3、2表示什么,余数表示什么?
(3)归纳总结,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教师:今天我们分了两次草莓,这两次分草莓的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教师随学生回答呈现并完善下表。

教师(揭示课题):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新知识就是“有余数的除法”。

(设计意图: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分调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在对比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为继续探究奠定基础。


二、探索、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1.按要求操作并记录
教师(出示下图):用4根小棒可以摆几个这样的正方形?你能列出除法算式吗?
教师:很好,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们用小棒来摆一摆这样的正方形。

大家看好,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不同数量的小棒,请你们用手中的小棒一个一个地摆出像这样的独立的正方形(出示下图),并把摆的结果及所列算式写在下面的记录单上。

小棒根数摆的结果算式(注意:教师课前为每组学生准备小棒,小棒的数量在8--16之间,且尽可能保证每组学生的小棒数量不同。


学生活动,教师巡察,了解学生情况。

2.组织交流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并随着交流在黑板上完成如下板书根数摆的结果算式
8根□□8÷4=2(个)
9根□□1 9÷4=2(个)……1(根)
10根□□11 10÷4=2(个)……2(根)
11根□□111 11÷4=2(个)……3(根)
12根□□□12÷4=3(个)
13根□□□1 13÷4=3(个)……1(根)
14根□□□11 14÷4=3(个)……2(根)
15根□□□111 15÷4=3(个)……3(根)
16根□□□□16÷4=4(个)
3.通过对比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教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及算式中的余数,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下问题。

(1)余数可能是1、2、3,可能是4或者5吗?为什么?说说你的想法。

(2)余数和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想的?
(2)你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教师小结并板书:余数<除数。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通过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活动,列举出了这样的有规律变化的许多算式。

大家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了在除法算式中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最后又举了一些例子进行验证。

看来动手做一做、写一写,举例说一说,这些都是我们研究数学、发现规律的好方法。

4.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
教师:下面老师用一堆小棒摆下面的图形(呈现下图)。

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小棒?谁来猜一猜?
教师就如下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1)可能剩几根小棒?有几种情况?
(2)为什么只有这几种可能性?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如果用这些小棒摆三角形可能会剩几根小棒?说说你的想法。

**(设计意图:在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上,通过用不同根数的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过程:一方面巩固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感知除数与余数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向学生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

)**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
**2.填一填A÷6=5……□
教师:题目是什么意思?
教师:口里可以填几,你能完整地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吗?(设计意图: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后交流,互相学习借鉴;进一步体会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以及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
四、课堂总结,明确学习目标
教师:同学们,在今天的学习中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教师:看来,大家都很好地掌握了今天所学的知识,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