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识字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识字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识字》二教学设计设计理念:《识字2》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识字课。

本课借鉴传统“三字经”的语言形式,利用传统《三字经》押韵上口、好读易记的特点,将识字写字教学与爱长辈、爱家庭的教育融为一体,并赋予爱的教育以新的内涵。

这篇韵文节奏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朗读积极性很高,正确流利地朗读比较容易。

文章所蕴涵的爱的教育不容我们忽视。

特别是现在的小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爱他人。

我们老师首先就应该要让孩子们懂得如何爱父母、敬长辈。

因此,在学生熟读课文、熟记生字的基础上,我又把教学重点放在大致理解课文内容上,引导他们感悟爱长辈、爱家庭。

新课标强调,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课堂上,努力创设宽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自读自悟,放手让学生去说,让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让他们主动质疑、学会质疑,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努力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充满活力。

学习目标:1、认识“懂、貌”等14个生字,会写“洗、认”等6个字。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有尊重长辈、孝敬父母的愿望和行动。

教学重点、按要求会识、会写本课的生字。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三字经》及有关资料。

2、学生可自备快板等表演道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谈话导入、学习生字初步感悟课文、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布置作业)一、激发兴趣、谈话导入.(导入一:)1、师:同学们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幸福、温暖的家庭呢?(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谈一谈)2、看来小朋友们都有一个温暖的充满爱的家,而且通过你们的介绍我还能感觉到你们都爱自己的家和家里的每一个人,对吗?大家想不想知道生活中我们怎么做才是对家里人最好的“爱”的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3、揭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识字2》就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有话可以说,乐于说。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为学习课文打下了很好的铺垫。

(导入二:)师:哪位同学能背诵几句三字经?师多媒体播放《三字经》(学生会背的跟着背)。

2、同学们,刚才咱们背了《三字经》想不想知道新的《新三字经》讲了什么内容呢?【设计意图】:利用三字经的导入,既激起了学生学习识字二的兴趣,又让学生受到祖国语言文的熏陶、感染,对祖国语言文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二、初步感悟课文,学习生字1、请大家先根据文中的注音试着读一遍课文,然后画出本课的生字及不懂的地方。

2、集体学习生字a、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自学本课的生字词。

(学生自学,相互交流)b、全班交流认读:教师出示生字卡片,采用自由读、开火车读、情境游戏里读等形式指导学生练读,读到正确为止。

(指导练读的过程中强调“认、事”是翘舌音,“错、扫”是平舌音,“懂”是后鼻音,“教、错、筷、夸”是三拼音)c、指导学生采取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在教师的提示下与学生共同总结识字方法,)如:(1)每──母──减—减快──筷──加—加放──教、改──换—换(2)自编谜语、儿歌识记法如:重心靠边戴草帽(懂)已见反文尾巴短(改)(3)“形声”识记法如“筷”,因为古时候的筷子大多用竹子做的,所以是“竹”字头,下面加上快慢的“快”,合起来就念“筷”,筷子的“筷”。

【设计意图】:生字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

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选择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来学习。

设计多种学习方法来读。

认、识记生字。

肯定学生的识字方法,总结识字方法,授之以渔。

3、师:解决了生字,咱们再读读课文,读通句子,选择你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生自由练读)三、激发兴趣、多种形式朗读1、教师范读:师:同学们想不想听老师来读一读。

2、师生对读。

(师读:小朋友──生接读:正年少──)3、同桌同学对读──小组进行对读。

(感受三字韵文的韵律美)4、师:你还想怎么去读?和学习伙伴商量商量。

(朗读表演.再用儿歌、快板等形式)【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来学习课文,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篇韵文节奏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一听老师的范读,就喜欢上了。

抓住这个契机,采用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读通读熟课文。

采取对读、儿歌、快板的形式对学生的吸引力非常大!5、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练习读文,做到熟读成诵。

四、布置作业回家背给爸爸妈妈听【设计意图】:即体现了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体验生活”又起到了检查的效果。

可谓一举两得。

第二课时(复习导入、感悟课文、拓展延伸、指导书写、布置作业)一、复习导入1、学生齐读课文2、指名学生背课文二、感悟课文、拓展延伸1、师:你从这篇韵文里读懂了些什么?把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听吧。

(学生说教师鼓励学生多说、说出自己的感受)师:真能干!你们都是爱劳动的孩子。

爸爸妈妈平时工作那么辛苦,你们能帮助他们干点家务,减轻他们的负担,真是不错呀!【设计意图】: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在阅读中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让学生说说从这篇韵文里读懂了些什么,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验。

2、师那这篇韵文,你们还有不懂的地方吗?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好不好?(预设:学生提到的问题可能有“长辈”“态度好”等词语教师相机指导:)【设计意图】: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新颖而无知时,最能诱发好奇内驱力,激起求知、探究操作等学习意愿。

因而在课堂上提供给学生质疑的空间,让他们发现问题,提出不懂的地方,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使学生养成善于发现问题的习惯,从发现问题到探索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谈谈自己在家中的表现或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打算。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内容,不失时机的渗透德育教育,真正体现了“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体验生活”的教学理念。

三、指导书写.1、引导学生观察“洗、扫、认、真、父、母”这六个字有什么特点,并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分析要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母:笔顺是_______________。

2.师在田字格中作细致的指导,书写时看清楚笔画的位置。

3.生进行书写练习,师巡回指导。

(评字以肯定优点为主,适当指出不足)【设计意图】:写字指导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这一环节的设计能让学生自己分析生字的间架结构,加深印象,到自己写字的时候就能把字装好在田字格里了。

四、布置作业1、每天帮父母做一件好事。

2、将自己的实际行动在父母协助下以儿歌、三字经、顺口溜等形式编出来,一周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以实际行动来爱父母、孝敬长辈,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附:课堂检测题一、读读写写Xǐshǒu rèn zhēn zhēn zhèng()()()fùmǔsǎo dì()()二、我会选1、(父爷)亲正在看书。

2 、哥哥做(事是)总(是事)很认真。

3、弟弟(每母)天早晨都要去跑步。

三、我知道(下面的字是什么偏旁?什么有关?你还能说出几个这样的吗?)洗----()----()---()筷------()——()---()扫------()——()—-()答案一、读读写写洗手认真真正父母扫地二、我会选1、父2、事是3、每三、我知道洗河江流筷答篮箭扫打把扣教学课件相关资料链接平台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土革,木石金。

与丝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元曾。

乃九族,而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名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

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

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

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

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

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

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

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

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

有左氏,有彀梁。

经既明,方读子。

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杨。

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

考世系,知终始。

自羲农,至黄帝。

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

相揖逊,称盛世。

夏有禹,商有汤。

周文王,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周辙东,王纲堕。

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

五霸强,七雄出。

嬴秦氏,始兼并。

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

至孝平,王莽篡。

光武兴,为东汉。

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

号三国,迄两晋。

宋齐继,梁陈承。

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

宇文周,兴高齐。

迨至隋,一土宇。

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

除隋乱,创国基。

二十传,三百载。

梁义之,国乃改。

炎宋兴,受周禅。

十八传,南北混。

辽于金,皆称帝。

太祖兴,国大明。

号洪武,都金陵。

迨成祖,迁燕京。

十六世,至崇祯。

阉乱后,寇内讧。

闯逆变,神器终。

清顺治,据神京。

至十传,宣统逊。

举总统,共和成。

复汉土,民国兴。

廿二史,全在兹。

载治乱,知兴衰。

读史书,考实录。

通古今,若亲目。

口而诵,心而惟。

朝于斯,夕于斯。

昔仲尼,师项□。

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

彼既仕,学且勤。

披蒲编,削竹简。

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

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

家虽贫,学不缀。

如负薪,如挂角。

身虽劳,犹苦卓。

苏老泉,二十七。

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

尔小生,宜早思。

若梁□,八十二。

对大廷,魁多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