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构建班级价值观的几点思考

关于构建班级价值观的几点思考

关于构建班级价值观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11-05-03T11:52:22.107Z 来源:《学园》2011年02月中旬供稿作者:牛晓琴雷恒平[导读] 关于班级价值观的研究在国内还不是一个很引人注目的课题,但研究起来却涉及许多方面的问题。

牛晓琴晋中学院
雷恒平太原大学外语师范学院【摘要】关于班级价值观的研究在国内还不是一个很引人注目的课题,但研究起来却涉及许多方面的问题。

班级价值观是基于一种群体价值观来研究的,它不是班级成员个体价值观的简单相加,是班级成员通过一定时期的共同生活、共同学习而凝练出的一种共同的价值取向,是伴随着班级的发展而产生的对班级发展有重要指导作用的精神力量。

班级价值观的构建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遵循各个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充分研究和利用各方面有利的条件,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价值价值观班级价值观【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02-0006-02 价值观教育是学校教育,特别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人生定位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正确的价值观将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它会激励学生追求有意义的生活,树立高远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

本文中笔者将以班级价值观为研究对象,探求构建班级价值观的几点建议。

一价值、价值观和班级价值观 “价值”一词,在辞海里是经济学领域的概念,是指凝结在商品中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哲学中价值的概念与经济学中价值的概念是有区别的,是指事物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

目前,学术界比较一致的认识主要是从主体和客体的逻辑关系来思考和界定价值的,即突出和强调了从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中理解价值,阐明客体对主体的效用。

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的一般观点和根本看法。

价值观在人类进步、社会发展以及个人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人们几乎所有的欢乐与痛苦、希望与失望、幸福与不幸都与价值观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任何一个群体或个人都是在其价值观的指导下存在和发展的。

目前,关于班级价值观的研究在国内还不是一个很引人注目的课题,但研究起来却要涉及许多方面的问题。

班级价值观是基于一种群体价值观来研究的,它不是班级成员个体价值观的简单相加,是班级成员通过一定时期的共同生活、共同学习而凝练出的一种共同的价值取向,是伴随着班级的发展而产生的对班级发展有重要指导作用的精神力量。

班级价值观是一个班级的精神、作风和理想追求的综合体现,是班级文化的本质与核心。

同时这种价值观又会潜移默化的渗透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影响其终生。

班级价值观的形成需要一个较长时期的磨合和提炼,不是一蹴而就的。

二班级价值观与班级发展
一个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价值观的指导,同样,一个群体的发展也离不开群体价值观的规范。

班级价值观对于班级及其成员的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班级价值观为班级整体发展提供了“航标”。

班级价值观作为班级成员共同学习和生活中形成的班级精神对班级发展将起到规范作用,它必将成为班级成员行为、处事的重要依据和精神底线。

班级价值观对班级及班级成员的发展也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班级价值观具有定向作用,它会给人提供明确的目标和奋斗方向,使人摆脱盲目的状态,成为自觉的人;其次,班级价值观具有标尺作用,它会使人形成自己的价值评价标准,使人能够区别出真善美与假恶丑,懂得什么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从而自觉地克制自己不正确的欲望,规范自己的行为;再次,班级价值观具有动力作用,它会使人在一种巨大的动力感召下,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总之,一个班级的价值观就像空气一样存在于班级之中,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远远超越有形规范,它会使得不符合集体规范的行为被纠正,不认可这种规范的行为被排斥。

三构建班级价值观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创设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是构建班级价值观的前提班级文化是班级发展的灵魂,是班级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是班级价值观形成的沃土。

近年来,班级文化建设作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和重视。

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创设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越来越成为班级管理的首要任务和最高境界。

班级文化,特别是班级精神文化对于班级价值观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班级精神文化为班级的发展提供了理念导向,是班级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

当学生置身于班级集体的文化氛围中时,他们的思想观念便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2.加强校园文化活动是构建班级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学生活动在学校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凝练班级精神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

学生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空洞说教上,必须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调动学生参与班级建设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共同体验并自觉地树立正确的观念。

构建班级价值观的过程中,政治上的说教、理论上的灌输无疑都是一种重要的手段,但是,其效果远不如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总结。

当前,生态体验式德育模式正为许多人所接受、采纳、应用,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3.健全的制度是构建班级价值观的重要保障班级价值观的构建不完全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它应该是一个有计划、有目的、有预期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同价值观斗争、消融、规范、约束并整合的过程。

每个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生活实际与体验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价值观。

如何将形形色色的个人价值观,整合成为能指导班级发展、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班级价值观,离不开制度的规范和约束。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班级制度文化是班级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班级各种规章制度、组织结构、社团章程等,体现着班级管理的基本要求,对班级成员行为方式具有较强的规范和制约作用,是班级价值观形成的重要保障。

构建班级价值观,必须要有一套健全的规章制度。

班主任应该引导学生在全体成员集体表决的基础上,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涉及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一整套班级规章制度,并认真组织实施,坚持“依律治班”。

在班级制度的各项条文中,要突出本班精神风貌、凸显本班价值观定位,在健全制度的“护卫下”将班级价值观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班级价值观的重要依据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切实把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

”这一论述为当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对构建班级价值观有着突出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构建班级价值观提供了正确的政治方向。

现阶段,我国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经济关系发生深刻变化,社会思想文化呈现多样化或多元化的趋势,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多样的价值评价和选择,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使学生的价值观念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当然,当代学生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认同度较高,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拥护,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信心十足。

但部分学生在思想认识上还存在着突出的问题,如信仰失重、理想错位、信念危机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学生个人的成长与班级的建设。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班级建设,可以有效引导学生的活跃思想,充分肯定学生的个性,帮助学生形成成熟的判断力和价值观,使学生学会理性的反思、积极的判断,学会服从,从而达到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因此,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

5.具有良好素养的班主任是构建班级价值观的必备条件班级价值观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班级成员经过一定时期共同生活产生的。

班级价值观的形成通常是由班主任倡导和实践,并经过较长时间的传播和规范管理而逐步形成的。

班主任在班级价值观的产生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

一个班集体的凝聚力,首先来自班主任的自身素质和形象。

班主任的素质和形象越完美,越能吸引学生,越具有感召力。

班主任的言行对学生有着极深的影响。

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班主任的引导。

班主任如何做人、如何处事,常常会成为学生效仿的准则。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就要求班主任在道德品质方面要做学生的表率,用自己高尚的情操和模范的行动感染学生,用自己的思想、情感、言行使学生耳濡目染,从而使学生敬其师而信其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综上所述,班级价值观的构建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有着一定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但只要遵循各个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充分研究和利用各方面有利的条件,多途径、全方位地对他们开展正面的引导、教育,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济良.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 [2]吴新颖.当代青年价值观的构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3]何祖健.校园文化不仅仅是学生活动[J].中国教育报,2008.1.25 [4]吴倬.关于价值观与价值观教育问题的若干理论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03〔责任编辑:陈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