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二年级数学下册新老教材
在教学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材有了较大变化。
根据笔者对二年级新教材的使用情况,简谈几点体会。
一、新旧教材编排的相同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1)在“整理和复习”中,给出整理的线索,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总结;(2)加强知识间的对比、沟通。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主要体现在:(1)针对性练习;(2)带着练的内容;(3)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做铺垫。
二、新旧教材编排的不同点
1.新教材降低了难度。
主要体现在第一、三单元。
第一单元是《数据收集与整理》,是统计的内容。
原来二年级下册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
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再比如:在学习乘法这一章节的过程中,淡化了对乘法意义的描述。
如:有5束气球,每束3个,一共有多少个气球?列式:3×5=15或5×3=15,两个任意一个都可以,而老教材必须明确它所代表的意义:表示的是3个5,列式:5×3=15。
新教材则淡化了这点,这两个算式结果是一致的,怎么写都可以。
在两个算式间用一个“或”连接。
2.新教材完善了结构体系。
主要体现在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三、教法学法上应注意的几点
1.教师备课要充分,需要借助教参,仔细研读教材,对教材内容做二次处理,既能凌驾于教材之上,又能灵活运用教材。
课前准备要充分,如直观教具、学具、多媒体资源等。
2.例题设置,紧密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从学生感兴趣话题入手,抛出问题,引发思考;小组合作,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方法具有多样性,教师要根据学情,及时总结引导,在对比分析中,找出一种合理的、便捷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3.知识点呈现,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很多知识不再像老教材那样简单陈述解题,新教材更多的是让学生几人一组亲自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体验学习的快乐。
4.课堂上,需要教师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组织引导,及时地进行总结、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