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工作室申报书知识分享
张劲松高中化学名师工作室申报书
首
席
名
师
情
况
姓名
张劲松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3.5
最高
学历
本科
从事专业
高中化学
职务
教研组长
专业职称
中学高级教师
教师荣耀称号
四川省骨干教师
成
员
情
况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专业职称
荣耀称号
教研成果
邓友山
男
1976.10
中学一级
绵阳市优秀教师
多篇教学管理论文在国家级刊物发表
冯达春
男
1962.8
促
进
专
业
发
展
的
主
要
措
施
1、在广泛学习中求发展
充分挖掘校本教材,在百年南山的历史中寻求自我发展的动力。利用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作用,积极“走出去”,学习其他工作室的先进发展理念和研究方法。
1、高中化学新课的高效课堂模式
新课作为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课型,尤其是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是最为重要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经过前期对绵阳市高中新课开展情况的摸底,我工作室望推出一套化学新课教学模式,将新课授课形式从原有的“填鸭式”变为更高效的“探究式”教学。并大力在全市范围内推广。
2、高中化学讲评课的高效课堂模式
中学高级
绵阳市明星教师
参编校本教材《高三总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
钟杰
男
1963.2
中学高级
全国优秀教师
第三届四川省教研成果二等奖
黄礼宝
男
1967.10
中学高级
四川省骨干教师
所著多篇教研文章在国家级刊物发表
李林
男
1969.10
中学高级
绵阳市优秀班主任
绵阳市高考评估一等奖
肖兴蓉
女
1983.1
中学一级
南山中学“巾帼建功能手”
4、高中化学各种课型的交互式研究
完成三种课型的研究以后,新课,讲评课,复习课之间也有着很多联系,诸如新课之中会穿插一些讲评课的思想,复习课中也会很多习题的讲评。将三种课型有机结合在一起,便是最后阶段的重点。三种课型交互式研究,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高效课堂研究成果,将教学效果再度扩大。
工作室成员专业发展目标
3、高中化学复习课的高效课堂模式
复习课具有“容量大”“节奏快”“难度大”“涉面广”等特点,与新课和讲评课有着明显的区别,也是现在教师觉得最难以找到方法的课型。复习课在高三教学中作用巨大,几乎进入高三,复习课便占据的所有课时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多。我工作室成员都有这丰富的高三教学经验,所以希望通过对现行教学模式进行改善和更新,将好的做法进行总结和创新,走出一条高效复习的道路。
2、打造在绵阳市、四川省具有一定影响的“名师团队”。工作室全体成员秉承多元启智、阶梯引领理念,将团队发展,教师自身发展及学生发展有机结合,相互支持,协同发展,逐步做到“学有专长,教有风格,研有建树,师有魅力”,引领绵阳市化学教育教研,在四川省化学教育教研领域有一定知名度。
3、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为全校化学教师及各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树立榜样。工作室将致力于为“注重专业发展,勇于专业拓展”的优秀化学教师提供学习研讨,风格挖掘,魅力塑造的机会,将一些教学方法,教研成果进行共享,让更多化学教师感受到工作室的魅力和优势,从而带动整个化学教师团队的专业水平提升。
“微课”全国二等奖
多次获绵阳市赛课一等奖
王笛
男
1989.10
中学二级
南山中学教研先进个人
“微课”全国二等奖
工作室的目标定位
1、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推动和加快化学“高效课堂”课堂模式的打造。定期开展学习、交流、研讨、实践活动,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不断提升高效课堂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在理论建构、模型打造、课程设计等方面有更深入的研究,充分挖掘高中化学学科的内涵和精髓,结合现有的普通高中化学教学、奥利匹克化学竞赛训练,逐步将南山化学特色向全校、全市推广。
首席名师
成为“高效化学”教学的领军人物,在市内外较有影响的“教育名家”;
形成较为成熟的化学高效理论体系和操作策略,初步构建课程体系,对教学实践和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鲜明的指导价值;
完成一部著作。
工
作
室
成
员
对化学高效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有充分的理解和广泛的参与,就其中的某一方面或领域进行了系统研究,并能独立主持和开展专题研讨活动,能作专题报告。
5、名师引领,课改跟进,完善工作室立体系统性影响。在工作室的引领下,化学组老师在全国赛课中斩获一等奖,在全国微课大赛中更是共有三人获得全国奖项,同时在教学论文,学科研究中也是卓有成效。此外,我工作室积极拓宽发展平台,力争完成“名师在线”“名师主页”“名师课堂”的平台搭建,发挥名师工作室的辐射作用。
6、推陈出新,稳中求变,研究高中教育新动向。加强政策解读,深入研究“微课”“幕课”的教学策略,将“走班制”作为常态化,进行课程设置,过程把握,效果反馈的试验性研究。紧跟课改,为全校老师的角色平稳过渡创造空间。
在领衔人的带领下,更新教育理念、拓宽教育视野、提高专业素养,每个人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且在市内有一定知名度。
全体成员都要成为绵阳市学科带头人,专业技术职务都晋升一级,现有带头人中有部分入选第一梯队名师培养对象,1—2人评为四川省特级教师。
全体成员要举行一定规模的个人专场展示研讨会,优秀成员要出版自己的个人专注(或编著)。
工作室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课题
主要研究方向——“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模式”的打造
承接现有研究基础,从学习认知论和多元认知的高度对“高效课堂”的内涵和价值进行深层次解读,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寻求新的突破。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立体化、网络化的展示交流研讨,吸育的一面旗帜。主要研究课题——本阶段的研究课题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4、追求进步,开拓图变,拓宽化学教学空间。深入研究课程改革的精髓,尽力兼顾素质教育和高考制度,一方面从现行教材出发,进行教学策略的深入研究,将每节课的各个教学环节进行深入涉及,为全校化学教师的教学提供方便,另一方面不断提高工作室的教研创新,整合新课、讲评课、复习课的研究成果,形成文字,完成工作室的研究著作。
讲评课是对新课课堂效果的反馈和完善。教师试图让学生在新课的45分钟之内便掌握所有知识,无疑是“拔苗助长”。新课效果的检验需要练习,练习效果的弥补需要讲评课。现行最常见的讲评课模型是“统计——讲授——再练习”,这种模式无意是教师的作用扩大,教师讲授直接决定了学习效果,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我工作室望通过对“启发式教学”“阶梯搭建”“学习活动”的深入研究,研究出一种高效处理讲评课的方式,提升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