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平均数》课堂实录张齐华精编版

《平均数》课堂实录张齐华精编版

“平均数”教学实录1(张齐华)时间地点:组织教学:师:好,让我来看看三一班的孩子是否进入学习状态,我找到了一位男生,他的眼神告诉我,他已经做好充分的准备啦。

真好。

我发现咱班女生的眼神比男生亮一点,这儿,整体水平差不多。

我们等音乐结束,我们就上课。

师:不会说不认识我吧。

生:认识。

师:是的,天天都在你们教室门口走来走去,今天张老师选择和三一班的孩子来上一节数学课,高兴吗。

生:高兴。

师:眼神看着就不情愿,高兴吗?生:高兴。

师:张老师和大伙沟通一下,我有个要求,因为已经第三节课,早饭已经消化的差不多啦,回答问题的声音千万不要太响亮,很响亮会伤神,没关系,我会给你们递话筒,只要你们用温柔的声音说话就行了,保证全场都能听见。

但是你的声音不能拖沓,我最忍受不了的,特别是三二班的孩子,我问,我们的孩子准备好了吗?他们回答:准——备——好——啦!生:笑。

师:大家可能发现,张老师说话的语速有些快。

张老师是个急性子,说话特别快。

张老师昨时希望三一班的孩子说话的速度稍微快一点。

师:四个字——干脆利落。

两个字——简洁。

一个字——快。

可以吗生:可以(声音小点)师:可以吗?生:可以师:其实,这可以压缩一半。

有一半的时间是可以腾出来的。

师:这就叫聪明,你说三年级六个班,除了我自已班,我上哪个班啦。

干吗非要上三一班呢,因为三一班有他独到的地方,师:其实,名声传在外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四十分钟里头,咱三一班的孩子是不是真是是个传说。

师: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

师:上课师:同学好。

生:老师好。

师:从第一节课开始,眼神就亮的孩子。

一、建立意义师:喜欢体育运动吗?生:(齐)喜欢!师:最拿手的是什么?生:跑步师:小伙子,一看就是个跑步健将。

生:游泳师:看不出来,文弱的女生最拿手的是游泳。

生:跳绳,生:踢足球师:发现三一班每人都有自已的运动强项,不过,你们知道站在你面前的张老师的体育强项是什么?生:打篮球。

师:都看出来吧。

从哪看出来。

生:瘦,长得很高。

(学生七嘴八舌)师: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

可是我郁闷的是什么呢?师:前两天我和班上的几个孩子说,张老师最拿手是篮球,你猜他们怎么回答。

切。

瞧你那身材,还篮球呢?于是有一天,我很不服气地说,好,ABC 三小伙子,哪一天,我们PK 一下。

师:一分钟投篮比赛,谁投的多谁胜。

想见见这三位男生吗?生:想,师:注意观察。

出场。

师:猜猜看,谁先来。

生:老师师:老师不应该这么强势。

师:首先出场的是小强,想知道他一分钟投了几个球?生:想师:(课件展示)小强 1 分钟投中了 5 个球。

可是,小强对这一成绩似乎不太满意,觉得好像没有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

他对我说,老师能再给我两次机会吗?想再投两次。

如果你是张老师,你会同意他的要求吗?生:同意。

生:不同意。

师:我请同学说一下你的理由。

生:该给机会,因为这样公平一点。

生:不该,他开始说你投得不好,那你为什么还要给他机会。

师:对,既然你投得不好,就不能给机会。

生:该,一是公平,二是一开始发挥不好是正常的。

师:多么宽广的胸怀。

师:于是就给他呵呵,还真和我想到一块儿去了。

不过,小强后两次的投篮成绩很有趣。

(师出示小强的后两次投篮成绩:5个,5 个。

生会心地笑了)师:怎么啦生:一模一样师:要表示小强 1 分钟投中的个数,用哪个数比较合适? 生:5。

师:为什么?我把耳朵表明你可以直接说。

生:他每次都投中 5 个,用5来表示他 1 分钟投中的个数最合适了。

师:对,小强比赛结束,站一边去。

该谁出场啦生:小林。

师:想知道小林 1 分钟投中几个呢?生:想师:小林一看同伴发挥不够优秀,小林铆足了劲。

(师出示小林第一次投中的个数: 3 个)师:孩子们都笑了,大家不要笑他,他心里特难过。

师:他看到自已投了 3 个,会不会找老师商量什么? 生:会。

师:商量什么? 生:商量再给他两次机会。

生:正是同龄的孩子都能理解对方的心。

师:没错,小林说,张老师,我发挥的也不好,能不能也给我两次机会。

(出示小林的后两次成绩:4个,5 个)三次投篮,结果怎么样?师:成绩是出来的,但聪明的孩子却安静下来啦,麻烦来啦。

师:三次成绩各不相同。

这一回,又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小林 1 分钟投篮的一般水平呢?生:我觉得可以用 4 来表示。

师:我是听到很强烈的声音,但并不表明你的声音可以覆盖别人的声音。

师:认为用 4 表示小林的成绩请举手。

有没有不同意?生:没有。

师:是不是彩排好的。

惊人的一致,我就不同意。

你们有本事反驳我。

生:??师:反驳是要别人先亮出观点。

师:我认为用 5 代表比较合适。

因为他最后一次投入 5 个。

师:你们认为4比5更能代表小林的成绩。

师:小组四人讨论一下。

生热烈讨论。

师:举手是有技巧的,有的人这样举(低),这是告诉老师,这是假举,老师别提问我,有的人这样举(高),还微微颤抖,这是告诉老师我能。

师: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生:可以用 4 来表示,因为3、4、5 三个数,中间那个 4 不动,把 5 拿 1 个给前面3。

就都是4,而且一共投的总数不变。

师:有道理吗?生:有师:三一班的孩子在表达自已的观点前,总是先倾听别人的观点,这是非常好的习惯。

你还有补充。

生:有师:我先把他的好方法消化一下。

(师结合学生的交流,呈现移多补少的过程,如图)师:师:数学上,像这样从多的里面移一些补给少的,使得每个数都一样多。

这一过程就叫“移多补少”。

移完后,小林每分钟看起来都投中了几个?生:(齐)4 个。

师:能代表小林 1 分钟投篮的一般水平吗?生:(齐)能!师:轮到小刚出场了。

(出示图2)小刚也投了三次,成绩同样各不相同。

这一回,又该用几来代表他 1 分钟投篮的一般水平呢?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

生:我觉得可以用4来代表他1分钟的投篮水平。

他第二次投中7 个,可以移 1 个给第一次,再移 2 个给第三次,这样每一次看起来好像都投中了 4 个。

所以用4 来代表比较合适。

(结合学生交流,师再次呈现移多补少过程,如图3)师:还有别的方法吗?生:我们先把小刚三次投中的个数相加,得到12个,再用12除以3等于4个。

所以,我们也觉得用 4 来表示小刚 1 分钟投篮的水平比较合适。

[ 师板书:3+7+2=12(个),12-3=4(个)]师:像这样先把每次投中的个数合起来,然后再平均分给这三次(板书:合并、平分),能使每一次看起来一样多吗?生:能!都是4个。

师:能不能代表小刚 1 分钟投篮的一般水平?生:能! 师:其实,无论是刚才的移多补少,还是这回的先合并再平均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生:使原来几个不相同的数变得同样多。

师:数学上,我们把通过移多补少后得到的同样多的这个数,就叫做原来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板书课题:平均数)比如,在这里(出示图1),我们就说 4 是3、4、5 这三个数的平均数。

那么,在这里(出示图3),哪个数是哪几个数的平均数呢?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生:在这里,4是3、7、2这三个数的平均数。

师:不过,这里的平均数 4 能代表小刚第一次投中的个数吗?生:不能!师:能代表小刚第二次、第三次投中的个数吗?生:也不能!师:奇怪,这里的平均数 4 既不能代表小刚第一次投中的个数,也不能代表他第二次、第三次投中的个数,那它究竟代表的是哪一次的个数呢?生:这里的 4 代表的是小刚三次投篮的平均水平。

生:是小刚 1 分钟投篮的一般水平。

(师板书:一般水平)师:最后,该我出场了。

知道自己投篮水平不怎么样,所以正式比赛前,我主动提出投四次的想法。

没想到,他们竟一口答应了。

前三次投篮已经结束,怎么样,想不想看看我每一次的投篮情况?(师呈现前三次投篮成绩: 4 个、6个、5 个,如图4)师:猜猜看,三位同学看到我前三次的投篮成绩,可能会怎么想? 生:他们可能会想:完了完了,肯定输了。

师:从哪儿看出来的?生:你们看,光前三次,张老师平均 1 分钟就投中了 5 个,和小强并列第一。

更何况,张老师还有一次没投呢。

生:我觉得不一定。

万一张老师最后一次发挥失常,一个都没投中,或只投中一两个,张老师也可能会输。

生:万一张老师最后一次发挥超常,投中10 个或更多,那岂不赢定了? 师:情况究竟会怎么样呢?还是让我们赶紧看看第四次投篮的成绩吧。

(师出示图5)师:凭直觉,张老师最终是赢了还是输了? 生:输了。

因为你最后一次只投中 1 个,也太少了。

师:不计算,你能大概估计一下,张老师最后的平均成绩可能是几个吗? 生:大约是 4 个。

生:我也觉得是 4 个。

师:英雄所见略同呀。

不过,第二次我明明投中了 6 个,为什么你们不估计我最后的平均成绩是 6 个?生:不可能,因为只有一次投中 6 个,又不是次次都投中 6 个。

生:前三次的平均成绩只有5个,而最后一次只投中 1 个,平均成绩只会比 5 个少,不可能是 6 个。

生:再说,6个是最多的一次,它还要移一些补给少的。

所以不可能是6个师:那你们为什么不估计平均成绩是 1 个呢?最后一次只投中 1 个呀! 生:也不可能。

这次尽管只投中1个,但其他几次都比 1 个多,移一些补给它后,就不止 1 个了。

师:这样看来,尽管还没得出结果,但我们至少可以肯定,最后的平均成绩应该比这里最大的数——生:小一些。

生:还要比最小的数大一些。

生:应该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

师:是不是这样呢?赶紧想办法算算看吧。

[生列式计算,并交流计算过程:4+6+5+仁16(个),16-4=4(个)]师:和刚才估计的结果比较一下,怎么样?生:的确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

师:现在看来,这场投篮比赛是我输了。

你们觉得问题主要出在哪儿?生:最后一次投得太少了。

生:如果最后一次多投几个,或许你就会赢了。

师:试想一下:如果张老师最后一次投中 5 个,甚至更多一些,比如9个,比赛结果又会如何呢?同学们可以通过观察来估一估,也可以动笔算一算,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你的想法。

(生估计或计算,随后交流结果)生:如果最后一次投中5个,那么只要把第二次多投的1个移给第一次,很容易看出,张老师 1 分钟平均能投中 5 个。

师:你是通过移多补少得出结论的。

还有不同的方法吗?生:我是列式计算的。

4+6+5+5=20(个),20-4=5(个)。

生:我还有补充!其实不用算也能知道是5个。

大家想呀,原来第四次只投中1 个,现在投中了5 个,多出4个。

平均分到每一次上,每一次正好能分到1 个,结果自然就是5 个了。

师:那么,最后一次如果从原来的1个变成9个,平均数又会增加多少呢? 生:应该增加2。

因为9比1多8,多出的8个再平均分到四次上,每一次只增加了 2 个。

所以平均数应增加 2 个。

生:我是列式计算的,4+6+5+9=24(个),24-4=6(个)。

结果也是6个。

二、深化理解师:现在,请大家观察下面的三幅图,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