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小学简介及办学特色一、学校简介先锋小学创办于1906年,始称“永兴县国民小学堂”;20世纪20年代,一度更名为“永兴县第一高等国民小学”;1980年,正式更名为“永兴县城关先锋小学”。
学校占地80余亩,建筑面积达16680平方米,交通便利,古槐拥抱,整洁幽雅,环境优美,先后被评为:全国少先队雏鹰大队,全国三算实验教学先进单位,省文明卫生单位等诸多荣誉称号。
学校布局合理,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划分明晰。
教学区内有教学楼两栋、一栋科技综合大楼,错落有致。
电脑室、多媒体教室、图书阅览室、舞蹈室、实验室等功能室一应俱全,各类教学设施设备均达到省级标准;所有教室均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设施,智能广播系统,每位教师配备手提电脑,教育教学实现了数字智能化。
运动区有2个标准的篮球场、200m跑道的田径场等设备,是个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理想场所。
岁月如梭,百年学府,风采熠熠。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今日之先锋现有54个教学班,学生3712人,教职工133人,其中,省级骨干教师2人,市级骨干教师5人,高级教师10人。
古槐参天不老,遒劲吐绿。
历经百年洗礼,先锋校园文化气息愈发厚重。
学校自创办以来,就明确了的办学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学校始终高举“培养有个性的学生,造就有品味的老师,构建有特色的学校”的先锋大旗,践行“以人为本,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办学理念,实施以“育人为核心,教学为中心”的“两心”战略,全力构建书香校园、文化校园、和谐校园,以“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学校无闲人,人人都育人;学校无空处,处处都育人”德育宗旨,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构建“德育为首,教学为主,素质为重,育人为本”的育人模式,有效地增强了学校的执法意识、管理意识、质量意识和改革意识,不断提升办学效益,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的根本。
学校狠抓教学质量,大力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向40分钟要质量。
课堂上,教师们把海量阅读的课改模式与优化教学紧密结合,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方法、模式、手段以及德育渗透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尝试。
教学重点,放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上,走上了“自主学习、快乐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学方法、找规律、重积累、求创新”的良性教学轨道。
在保证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的同时,大兴科研之风,定期开展师徒结队、优质课评比、教案评比教学开放周等活动,努力向科研科教型师资转化,同时具有我校特色的课改新模式也悄然而生。
近三年来,学校教师发表或获奖的省、市、县各级论文436篇,教师参加教学比武获奖65人。
学校教师获得省级以上奖励126人次,市级以上奖励258人次,有6个省级规划课题,其中已经结题2个。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先后被评为“教育先进单位”,“省红领巾示范学校”、“文明美德学校”省道路交通安全文明单位”,“市教学常规管理百佳学校”、“市基础教育先进单位”、“省信息化教学资源示范学校”、“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殊荣。
二、办学特色1、端正办学思想,增强班子素质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加快学校建设步伐,提高学校办学效益和管理水平。
学校按照教育教学规律,立足本校实际,确定了“科研兴教、质量立校、全面育人、突出特色”的办学思路,树立了“学生有特长、教学有特点、学校有特色、管理高标准、育人高素质、教育高质量”的办学目标,提出了要把先锋小学建成一所“内部管理完善、办学实力雄厚、具有鲜明办学特色学校”的奋斗目标。
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
学校班子成员自觉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自觉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教育管理理论,不断增强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勤政廉洁,增强为人民服务意识,树立公仆形象,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和广大教职工的拥护。
2、重视队伍建设,提升师资水平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素质教育体现在学生,落实在教师。
学校的立校之本是教师,创优质品牌,离不开优质的师资。
学校靠教师出名,教师靠学校成才。
重视队伍管理力度,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教师的素质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目标的实现、教育水平的提高,决定着素质教育的进程。
学校非常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倡导“只有学习精彩,生命才会精彩;只有学习成功,生命才会成功。
”的学习理念,感召教师养成读书习惯,读书,读好书、读有价值的书,读经诵典,通过读书提升人品,转变气质,成为秀外慧中的谦谦君子。
努力锻造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①、学校以“团结、勤奋、求实、创新”为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不断强化师德教育,增强师德修养,提高师德水平。
学校深入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每学期把师德教育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定期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如开展师德教育讲座、师德演讲比赛、师德教育征文比赛、师德标兵评选等活动。
学校通过养师德、铸师魂,不断提高我校教职工的师德师风水平,树立教书育人的良好形象。
学校全体教职工爱岗敬业,有进取精神,能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体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
②、重视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与进修。
③、学校重视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积极创造条件为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进修学习、参观考察、举办讲座搭建平台,要求他们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④、学校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指导,采取多种渠道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积极创造条件。
学校通过开展结对子“帮、传、带”活动、“请进来,派出去”、“评优创优”活动等多种渠道培育青年教师,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师风正、师能强”的师资队伍,为素质教育奠定了的坚实基础。
3、创新德育机制,增强德育成效素质教育包括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文化科学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审美素质教育和劳动技能素质教育等。
其中,思想道德教育是摆在第一位的。
始终致力于“以人为本,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基”,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举,”,让学生在探索实践中传承美德,“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以书香校园创建为载体,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书香伴我成长读书活动。
开通红领巾广播站“好书联播”,建设校园书吧,创建班级图书角,推进“课内外海量阅读”,开展“好爸妈,好孩子同读一本好书”、“每周一诗”、“每周一段三字经”等主题读书活动,让学生在“书香”中健康成长,在阅读中汲取成长的力量。
以文化校园创建为平台,通过优化育人环境,创建特色班级文化,开发“先锋明礼”校本课程,创办校刊《先锋》等彰显学校文化底蕴;通过艺术节、运动会、小制作、小发明、小创作的“三小”活动、阳光体育大课间、各种兴趣小组活动,丰富校园活动文化。
如今之先锋,人人是育德之人,时时是育德之机,处处育德之地,以德育为引领,学校素质教育硕果累累我校长期坚持正确的舆论宣传导向,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思想道德建设之路,具体做法如下:坚持“五个一”①、站好一班岗。
让学生管理学生,使其从中受到良好的养成教育和纪律约束的教育。
②、升好一次旗。
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是一次极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学生争做升旗手、护旗手。
学校利用每次升旗仪式的机会介绍、宣传学生当中的典型事迹,展现他们的人生光点。
使他们成了学生中的“明星”。
这对他们自己对其他同学都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③、出好一块宣传栏。
这一点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各班每月出好一期黑板报,板报内容紧贴时事,既有时代气息,又具教育意义。
二是学校的大宣传橱窗,每学期出两次专栏,每次的专栏都辟有“读报栏”、“批评表扬栏”、“艺术栏”、“知识窗”等。
既能开阔学生视野,又能坚持正确导向,表扬先进,激励后进。
④、认养好一棵“成长树”。
通过“成长树”开花结果,达到预期的目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德、智、体全面科学发展。
⑤、开好一表彰会。
每月一次的总结表彰大会,是我校德育工作的特色活动之一。
学校借此机会大张旗鼓地表彰本月中表现突出的同学,或者是本月中进步较大的同学。
这样实时表彰,对全体学生都会产生较大的触动,尤其是平常表现不太好的同学,这样的表彰来之不易,对他们的激励作用更大更明显。
开展“三个文明”建设①、文明班级。
②、文明卫生办公室。
③、文明示范学生。
学校政教处制定了一整套评比方法,对老师办公室每月进行一次评比,有利地推动了老师办公室的文化建设和文明水平,也为学校的德育工作带了一个好头,起到了很的示范作用。
文明班级、文明学生的评比每月一次,采用老师推荐和日常考核相结合的办法,重在动态比较,重在进步程度。
评比结果在每月的总结表彰大会上公布,并把受表彰的学生和个生情况在学校宣传栏里进行宣传。
这一措施对鼓励先进,激励后进,增强凝聚力,培养文明、向上、勤奋、守纪的校风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带好“三个兴趣团队”①、腰鼓队艺术团。
学校注重特长教育,成立了“腰鼓队艺术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②、体育传统项目——田径队。
我校被评为郴州市《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执行“优秀学校”,我校的运动员多次在市县中小学生运动会上取得优异成绩。
③、美术兴趣小组。
我校的学生美术兴趣小组开展得早,有较好的基础,学生的作品经常以多种方式展出,受到广大师生好评;他们的作品多次参加了市县级的“和平、环保、健康”美术作品大赛,获得众多一等奖和其他奖项。
开好“二个主题班会”①、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班会。
通过教育,矫正学生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要求班主任精心备课,学校加强检查并进行评比。
②、法制、安全、环保教育班会。
每周召开一次,以法制、安全、环境保护等为班会主题,既有平时的日常教育,也有专题活动。
这些班会课结合班级、学校、家庭和社会问题来开展,对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对提高学生的整体思想水平、创建和谐校园、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大意义。
4、实施特色战略,促进全面发展①、抓住课堂主阵地课堂是学生学生和成长的主要场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就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在新的教育观念下,学校要求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教会学生怎样学,让学生主动学。
通过自己动脑、动手、动口主动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课堂教学中更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真正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教师能有更多时间关心学有困难的学生,不仅能使学生打好基础,提高能力,发展智力,而且能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丰富的发展,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课堂教学中完整人格的教育,也是素质教育所期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