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的起源和发展
肆
发展与创新
昆曲古今现状的对比 与
昆曲的创新
昆曲之入选"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于它是 中国古典表演艺术的经典。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昆曲的辉煌与落败都与其特性有关。
古代前期兴盛发展
清朝因市民阶层崛起逐渐衰败
新中国成立后重获新生
当代昆曲面临严重困境
2011年是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 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十周年, 十几年来,虽然政府和民间在昆曲的保护继 承、普及提高、人才培育等方面做了不少的 努力,但昆曲似乎依然有 “阳春白雪”、“曲 高和寡”之感。 为了保护昆曲的传承与发展,昆曲在演出模 式上做了一定程度的调整,用“现代戏”的模 式去重新展示昆曲,激活古典剧种在新时期 的活力。 同时江苏省昆剧院将昆曲与“地铁”、“高铁”、 “微博”相结合,为其注入现代元素,效果正 在逐步显现。2010年,剧院全年演出644场, 几乎是全国其他昆剧院团全部演出场次的总 和。
昆曲名家及其代表作
昆曲作为中国传统戏剧中的瑰宝,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 程中,积累了大量经典的剧目。
其中有影响而又经常演出的剧目如: 王世贞的《鸣凤记》 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 沈璟的《义侠记》 高濂的《玉簪记》 李渔的《风筝误》 朱素臣的《十五贯》 孔尚任的《桃花扇》 洪升的《长生殿》 另外还有一些著名的折子戏 ,如《游园惊梦》《阳关》 《三醉》《秋江》《思凡》《断桥》等。
牡 丹 亭
故事简介
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 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 结为夫妻,前往临安。
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 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 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皇帝感慨二人的旷世奇缘,于是杜丽娘和柳梦 梅二人终成眷属。
肆
发 展 与 创 新
叁古 今 名 家 ຫໍສະໝຸດ 篇贰唱 腔 特 点
PART FOUR PART THREE PART TWO PART ONE
CONTENES
壹
历 史 发 展
壹
历史发展
昆曲的起源、发展 与流行地区
起源
昆曲发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而盛行于苏州,又称昆剧、昆 腔、昆山腔,在明代,昆山腔是戏曲四大声腔之一。正德、 嘉靖年间经清曲唱家魏良辅等人的改良开始风行大江南北, 成为领导性的戏曲声腔。明嘉靖到清乾隆年间为昆曲的全盛 时代,昆剧舞台艺术亦在清朝中叶发展成熟。此后花部兴起, 以昆剧为代表的雅部逐渐退出舞台,然薪尽火传,其声腔和 表演艺术深刻的影响了后来剧种,如京剧;民间曲社唱曲活 动也一直绵延不绝,成为保存曲唱规范的主力。
昆曲的语言是中州音韵的国语,京剧则以国语为主。
表演艺术
昆曲与京剧 的对比
昆曲的主奏乐器是曲笛;京剧的主奏乐器是京胡。
昆曲基本上是随着唱腔而有舞姿,每个乐句甚至字词都有由 代代传下来的固定身段及表情来表演出来;京剧在传统上是 站着时唱,有动作的时候则不唱。
叁
古今名家名篇
昆曲代表作 《牡丹亭》《长生殿》
牡 丹 亭
故事简介
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经常思念她。
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才貌端妍,从师陈最良读书。她由《诗经·关雎》章而伤春寻春,从花 园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醒后终日寻梦不得, 一病不起。
杜丽娘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 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杜丽娘老师--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
苏州戏曲博物馆座落在 苏州平江历史保护街区 中张家巷14号,设有中 国昆曲博物馆、中国苏 州评弹博物馆两馆。
苏州昆曲博物馆
馆内现藏有昆曲、苏剧及其他剧 种,苏州评弹及其他曲种等各类 文物古籍、珍贵史料三万余册。 中国昆曲博物馆系全国唯一的集 昆曲的历史、文化、艺术于一体, 以陈列、展演、保藏、利用、研 究为宗旨的专业艺术博物馆。
昆曲的 创新
中国昆剧艺术节
创办于2000年,以保存和发展昆剧艺术,增进世界各 国昆剧爱好者的沟通为宗旨。昆曲艺术节除对参赛的 剧目进行评选外,还举办了各种展览、祝贺演出、研 讨会、艺术家签名售书及群众联谊等活动。首届中国 昆剧艺术节于2000年3月31日至4月6日在江苏省昆山市 和苏州市举办。第二届中国昆剧艺术节于2003年11月
长生殿
唐朝时期,玄宗自登基后励精图治,国力日渐强盛,因此自满,耽于声色, 下旨选美。才貌双全的杨玉环被选中,册封为贵妃,享尽荣宠,她的哥哥 杨国忠被封为右相,三个姐妹也都被册封为夫人。其中虢国夫人不施脂粉, 淡雅美丽,被唐玄宗宠幸。
后来,唐玄宗私召梅妃,杨贵妃醋意横生,口不择言,惹恼了唐玄宗。唐 玄宗愤而让高力士送她回娘家,之后却又十分后悔。高力士将此事告知杨 贵妃,她将自己的一缕头发剪下来,托高力士送给唐玄宗。唐玄宗见到头 发,非常感动,连夜将杨贵妃接回宫中,两人冰释前嫌,于七夕之夜在长 生殿立誓,永不分离。此后,杨贵妃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为了她,唐玄宗 不惜劳民伤财,还千里迢迢从海南运来新鲜荔枝给她吃。两人终日玩乐, 唐玄宗根本无暇理会政事。
长生殿
洪升,清代戏曲作家、诗人。字昉思,号稗畦,又号稗村、南屏樵者。钱 塘人。《长生殿》是洪升所作的经典剧本,共二卷,五十出。历十余年始 成。
《长生殿》重点描写了唐朝天宝年间皇帝昏庸、政治腐败给国家带来的巨 大灾难,导致王朝几乎覆灭。剧本虽然谴责了唐玄宗的穷奢极侈,但同时 又表现了对唐玄宗和杨玉环之间的爱情的同情,还寄托了对美好爱情的向 往。
长生殿
这段时期,安禄山通过贿赂杨国忠,得到唐玄宗的重用,被任命为范阳节 度使。他招兵买马,积蓄力量,终于起兵谋反。叛军一路势如破竹,攻到 长安。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和一些大臣匆忙逃离,走到马嵬坡时发生兵变。 唐玄宗在将士们的逼迫下处死了杨国忠,并赐杨贵妃自尽。后来,安禄山 叛军被大将郭子仪击败,唐玄宗重返长安,日夜思念杨贵妃,还让人为她 招魂,最终打动了上天,到天上与杨贵妃重逢,两人长相厮守,永不分离。
昆剧表演的最大的特点是抒 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 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谐 和。昆剧是一种歌、舞、介、 白各种表演手段相互配合的 综合艺术,长期的演剧历史 中形成了载歌载舞的表演特 色。
文学性
昆曲的剧本多为“传奇”,少数是“杂 剧”,是正统的中国戏剧剧本构成的 形式,作者多为文学家、剧作家或 知识分子;京剧是俚俗的剧本,传 统剧作者多为社会中下层。
牡 丹 亭
《牡丹亭》又称《还魂记》,是一部文学史上及剧坛上极有名的巨著。作者汤显祖,明朝江西临川人,才华绝 代,学识渊博,借古代的传说为故事梗概,发展成五十五出曲折动人的戏剧。在江南苏杭一带,昆曲是当年颇 为流行的一种戏曲,而《牡丹亭》则一直是昆曲的保留剧目。
昆剧《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与《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也叫 “临川四梦“。”受道家理念的影响,汤显祖在这部《牡丹亭》中大量涉及神鬼异境。剧中歌颂青年男女大胆追求 自由爱情,坚决反对压迫。体现出追求内心精神的完全超脱、绝对自由的道家思想。《牡丹亭》中,最为引人 入胜的当属杜丽娘与柳梦梅那亦真亦幻的爱情故事。
- 昆曲的发展历程 -
昆曲逐渐成熟并日趋鼎盛, 日益走向文雅、繁难
昆曲败落之势更显,许多昆 曲艺人转行演出流行的京剧
浙江昆剧团改编演出的 《十五贯》在全国产生广 泛的影响,全国许多地方 相继恢复了昆曲剧团
18世纪 之前的 400年
18世纪 后期
20世纪 中叶
1949
1956
2001
地方戏开始兴起,打破了长期以来 形成的格局,戏曲的发展也由贵族 化向大众化过渡,昆曲开始衰落
新中国成立,大力扶持和振兴 中国传统的戏曲事业,昆曲有 幸得以重获新生
昆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 巴黎宣布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 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
昆曲的流行地区
昆山腔开始其流布区域,开始只限于苏州一 带,万历年间,以苏州为中心扩展到长江以 南和钱塘江以北各地,万历末年还流入北京, 到了清代,由于康熙喜爱昆曲,更使之流行。 这样昆山腔便成为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影响 最大的声腔剧种。
昆曲与京剧 的对比
昆曲的唱词是曲牌体,由长短不规则的句子构成;京剧唱词是五字 句或七字句,也有变体到十字句,有着源自说唱文学的痕迹。
昆曲是一首一首的歌曲,曲牌名称虽有一样的,但曲调随字的四声阴阳不同 而变化;京剧是所谓板腔,由少数十分单调的曲调原型加以几个变型,型式 少。昆曲的语言是中州音韵的国语,京剧则以国语为主。
在苏州市举办。
贰
唱腔特点
昆曲唱腔的特点及比较
唱腔特点
昆剧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漫悠远见长。在演唱 技巧上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顿挫疾徐和咬字 吐音的讲究,场面伴奏乐曲齐全。
“水磨腔”这种新腔奠定了昆剧演唱的特色,充分体现 在南曲的慢曲子中,具体表现为放慢拍子,延缓节奏, 以便在旋律进行中运用较多的装饰性花腔。